探讨解决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04-14 01:27:13

探讨解决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

摘要首先简要说明水稻发生稻瘟病所带来的危害,然后就水稻发生稻瘟病时具有的症状特点及产生稻瘟病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根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水稻减少或避免发生稻瘟病。

关键词稻瘟病危害 症状及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引言

水稻是稻属植物。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它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是我国南北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但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东北季的地区发生严重。稻瘟病流行年份产量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危害极大。

2稻瘟病传播途径

病稻草、病谷是稻瘟病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也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出侵染源。病菌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也可经昆虫传播。该病有多次再侵染性。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湿度后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也可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

双季稻和单季稻混栽可增加病菌的侵染机会。早、晚稻的病秧移栽到本田后将促进叶瘟发生。早稻发病将加重晚稻秧田和单季晚稻本田叶瘟的发生。早稻收割后残留病草上的病菌孢子会传播到连作晚稻本田,诱发叶瘟和穗颈瘟。

3发生稻瘟病的危害症状

稻瘟病从水稻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危害。植株各部位均会受到侵染而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1)苗瘟在3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而引起的。3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纺锤形、菱形或密布不规则形小斑,病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绿色霉层,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北方稻区多不发生苗瘟。

(2)叶瘟 在秧苗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①普通型(慢性型)病斑 为最常见的症状类型。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病斑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长条状坏死线。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青灰色霉层。

②急性型病斑 病斑为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针头大小至绿色大小,暗绿色,水渍状,叶片正反面都有大量灰绿色霉层。此类病斑发展快,常为流行的先兆。

③白点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小白斑。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④褐点型病斑 病斑褐色,针头大小。多产生在气候干燥、抗病品种和稻株下部叶片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3)节瘟 在稻株下部节位上发生。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大小,逐步扩展至全节,节部变黑腐烂,并凹陷缩,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叶枕瘟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耳、叶环和叶舌上。初期病斑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可引起病叶枯死和穗颈瘟。

(4)穗颈瘟 在穗颈部和小穗枝梗上发生。病斑初期为暗褐色,渐变为黑褐色。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产生青灰色霉层。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者,籽粒不饱满,空谷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碎米率高。

(5)谷粒瘟 在谷粒的内外颖上发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随稻谷成熟,病斑不明显;发病迟的病斑为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4产生稻瘟病影响的因素

水稻品种、气候和栽培管理是发生稻瘟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1)品种和生育期 一般稻较抗病,稻较易感病。但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水稻分蘖盛期和始穗期最易感病。

(2)气候条件 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水稻生育期间的温度一般适合发病,所以主要是看雨量和湿度。多雨、多雾、多露、日照少的天气易发生稻瘟病。

(3)栽培管理 移栽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田间及田埂四周杂草丛生的田块、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的田块易发病。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常引起稻株疯长、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降低、叶片柔软披垂,易受病菌侵染而发病;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未及时烤田不好的田块,稻株生长软弱,根系发育不好,也容易发病。

5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方面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丰产品种 选定的品种种植2~3年后要及时更新或更换,以防止稻瘟病病菌大量积累。

(2)消灭菌源 选无病田留种,用无病土做苗床育秧,及时处理病稻草、病谷以消灭初侵染源,进行种子消毒或包衣。

(3)加强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严防偏施氮肥。在排灌方面,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分蘖末期)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管水。

(4)加强栽培管理 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一般在移栽后35~40天是长叶、长根、出分蘖的时期,肥、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进早发(晚发有利于发病),争取多穗,并为穗大打下基础,因此,基肥要足,追肥要速,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基肥宜选用测土配方专用肥,追肥宜选用硫酸铵),插秧后灌护苗水(浅灌)促进早分蘖,分蘖盛期前适当控水,促使稻株长根,抽穗期灌1~2寸水,满足花期需要,灌浆期湿润灌溉,有利于后期活杆成熟,减轻发病。有效分蘖终止期至拔节期,苗情差的可适当补施速效性追肥(如硫铵),促使稻株生长平衡。

化学方面防治措施

(1)播种前处理水稻种子 常用药剂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抗菌剂401乳油、80%抗菌剂402乳油、25%使百克乳油、10%浸种灵乳油、25%施保克乳油、40%异稻瘟净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用上述药剂浸种48~72小时,不需淘洗即可催芽。

(2)防治水稻苗瘟、叶瘟 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或浸秧,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型病斑,应及时用药。常用药剂有: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45%瘟特灵胶悬剂、40%灭病威胶悬剂、15%乙蒜素可湿性粉剂、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20%硫.三环. 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等。

(3)防治水稻节瘟、叶枕瘟、穗颈瘟 穗颈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防治,孕穗末期、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各用药1次。常用药剂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40%克瘟散乳剂、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45%瘟特灵胶悬剂、40%多硫胶悬剂、2%春雷霉素水剂等。

总之,无论是农业方面的还是化学方面的防治措施,都要根据稻瘟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6 结论

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灌水技术、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有效防控稻瘟病的危害,应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用农业和化学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病情的蔓延,以保证水稻健康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1] 吴降星 . 水稻病虫识别与防治图谱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候茂林 .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 . 北京: 金盾出版社2013.3

上一篇:浅析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