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

时间:2022-04-13 11:41:08

探析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人教版八年级《血肉筑长城》的教学实践与理念分析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具体从创设情境,合理分组;明确任务,责任分工;规范操作,产生实效;教师角色,正确定位;个性检验,小组激励五个方面入手,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反思,旨在真正实现合作的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血肉筑长城》 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由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三个基本维度变革中的重要一环。现如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分小组让学生凑到一起“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八年级《血肉筑长城》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教学实践

(一)进入历史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展示图片)这是一张展示全民族抗战的著名新闻照片,是中国战地记者李峰于1944年拍摄。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以笔为枪投入到抗日洪流中的战地记者,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今天,我们也当回战地记者,怎样?

教师:现在,我们座位前后三至四人组成一个通讯小组,共同确定一个组长,明确分工。当然你们也可以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比一比,经过“战争”的洗礼,哪个通讯小组将会是最优秀的。

(学生分组活动,推选组长,明确分工,填写“小组活动卡片”相关栏目。)

要点一:创设情境,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需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合作情境,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教育主体之间平等交流、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意识的萌芽。在本节课的导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战地通讯小组的合作情境,不仅拉近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与我们的时空距离,而且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自然融于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至关重要。我们在大班教学实践中的分组往往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其一,合作学习时由一排十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凑成合作组。这种情况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小组人数多,在有限的讨论时间内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二是要使十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必然要课前调整班级原有的座位安排和“秧田式”课桌椅排列方式,课后再原样恢复,这前后的“折腾”必然要影响教学时间。

其二,采用全班异质分组的原则是课前师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上课时所有学生按该学科中各自学习能力的不同重新分配组合调动位置。其异质分组的目的是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和互补,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创造条件,有利于大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异质分组,但在当前许多学校仍是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若干专家要求采取全班异质分组,既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又往往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顺利有效实施。

在实践中,我发现班主任一般在原行政班的学生座位安排时即已考虑座位前后左右学生的差异互补,而且初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大可不必大规模异质分组。基于此,在上述课例中我针对大班教学的局限性,在保持班级原有座位安排基本不变,特殊情况个别调整的基础上,以某一学生座位前后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了小组人数过多的问题。同时,小组内部基本能体现合理差异,在小组之间也大致均衡、可资比较。这样既无需每节课前频繁调动位置,又能基本达到异质分组的目的。

要点二:明确任务,责任分工。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张抗战中三次重要战役情况简表,以及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胜利的历史意义的问题。所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的合作才能获得最佳解答。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小组缺乏必要的组织者,成员将对如何有效展开讨论无所适从,对自己在小组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一无所知,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基于此,在导学过程中我在每小组中设小组长一名作为合作的组织者,并指导组长根据组员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配到个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的特定部分,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小组任务的完成,形成小组成员“荣辱与共”的合作型关系。

(二)做“学习共同体”的主人

教师:鸦片战争以来的多次战争多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这次我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呢?根据下列三组图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下面同学们开始合作学习,不过在合作学习前,请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画、思考。

(学生独立学习,大约3分钟)

教师: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经过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写在卡片上,最后每一小组都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见解最出色。当然除了三组图片提供给你的信息外,你如果还有别的观点也可以提出。

(学生按各自小组开始合作探究,每组4―6人,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有两个同学没有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你们为什么不参加讨论呢?

学生:我们不知道如何着手理解这三组图片。

(教师针对一组图片给两位学生讲解如何理解图片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教师来到另一小组,发现学生对于抗战胜利的原因有新的见解,就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在纸条上,准备全班讨论。)

(教师到另一个小组,倾听学生发言,觉得他们对第一组图片的理解还仅限于表层,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大约学生讨论5分钟后)下面请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特别要注意别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评价。

(三组学生代表发言,略。)

教师:这三个小组同学的合作成果很出色,在小组活动卡片晋星栏里各加一颗星。

要点一:规范操作,产生实效

1.多种学习形式积极整合。在我们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必要的学习形式整合。通常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即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而在没有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的情形下,立即让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常会导致学生还没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合作学习中成为观众和听众。由此,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有3分钟的个别学习时间,并要求学生思考有了一定结果时,整理好自己的思维,并在心理上做好与他人交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积极投入小组交流讨论,以期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要给予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合作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机会,必须给予合作探讨以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中我结合问题的难度课前预设了讨论时间约10分钟,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时间作了必要的调整,让学生个别学习时间3分钟、讨论时间5分钟左右,让小组同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能得到充分交流的机会。

3.在全班交流阶段,通常教师是随意点学生回答讨论的问题。汇报者往往讲的还是自己的见解,不能体现该小组的合作及合作效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基于此,在本节课的全班交流过程中我要求每组只设中心发言人,并且是轮流担任,每人机会均等。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发言内容必须是小组的整体意见,对他的评价便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要点二:教师角色,正确定位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我们往往主观认为不宜过多地参与学生讨论,因为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的提出。的确,这一问题是存在的,所以教师常扮演一个微笑着的旁观者。然而,这种旁观也会导致其他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在小组合作中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在合作中个别学生、小组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开展,流于形式,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替代了教师的角色,包揽了发言的权利,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也确实感觉超不了别人,只好缄默,讨论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继续深入,急需教师予以点拨,排除障碍;对于学生间的交流出现的讨论浅层次、片面化,教师却不能及时予以引导。这些情形的出现,迫使教师重新找准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新课程教学实践要求教师扮演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规范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排除学生思维的阻碍,引导学生交流的深化。在课例的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两位同学存在着思维障碍后,立即给这两位学生进行点拨,使他们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学生对于抗战胜利的原因有新的见解,就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在纸条上,准备全班讨论,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当从学生讨论中发现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还仅限于表层,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不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参与会影响学生自由的讨论而让他们放任自流,而要适度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这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对“学习共同体”中的“老爷”说“不”

(播放平型关战斗的录像)

教师: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请同学们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并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卡”第一栏。

(学生汇报合作结果,略。)

教师适时点评,给答题优秀的小组在活动卡片晋星栏里加一颗星,并提醒学生课后收上卡片,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星的数目在小组成员平时成绩中相应地增减分。

……

教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张“战地记者札记”。不过是不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三次战役的基本情况呢?下面我请几位同学独立回答几个相关问题。

(对两位同学进行个别提问,根据其答题表现计入小组整体成绩。)

要点一:个别检验,小组激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的学习方式往往成为一些学生逃避独立思考的避风港。通常在合作学习的名义下没有老师的随意点名,优秀学生包揽发言的权力,这样懒惰者更可以不思考,合作学习成了培养“学习中老爷”的温床。由此,在合作学习后有必要对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随机的检查与督促。课例中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对部分学生采用随机提问与个别测试的方式检查其学习情况,并依据个人的表现和成绩来评价整个小组的活动质量和效果。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努力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的成绩,从而使学生无法以小组为掩护来逃避自己的学习责任,促使小组内成员互相督促,每个人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铲除滋生“学习中老爷”的温床。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需要把传统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个人之间竞争的奖励形式改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奖励,以小组为奖励对象,以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为奖励标准。在课例中我在每次合作学习后都依照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晋星奖励,并与小组成员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从而使学生关注小组整体的进步发展,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合作学习产生实质效应。

二、反思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带有挑战性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出现了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培养的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试图替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合作学习应该在“有效互动”上多下功夫,不能只流于形式。而要真正实现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文学教学改革与探... 下一篇:关于少年儿童古筝教学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