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中举例应注意“八性”

时间:2022-04-13 04:46:07

思品教学中举例应注意“八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故在思品教学中举例是必不可少的。用事例来支撑、阐述、论证知识和理论,化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实在,课堂才会精彩,才具有深度,学生才觉得津津有味,从而增强了思品课的可信度和向心力。日常教学中,如果不认真备课,课堂举例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势必会降低教学的效果。要提高举例的有效值,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觉得举例应注意“八性”。

一、 针对性

事例理应由课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决定,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我们的思品教育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依据课本的具体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进行的活动。通过对学生心中的困惑和不良言行产生原因的分析,揭示出是知识盲区、不良习惯、道德缺失、法律无知、情感空白,还是他人影响所造成的。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立足社会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运用事例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用这个事例而不用其他事例,该事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信马由缰,哗众取宠,失去运用该事例的作用。

二、 兼顾性

课堂教学中运用事例常存在两种不良情况:其一,某些教师平时贪于其他的娱乐活动,不喜爱读书,显得那样的孤陋寡闻,书到用时方恨少,课堂上即使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几个例子。阐述时,只能用书本中现成的事例。其二,某些教师生活阅历丰富,饱览群书,因而自以为才密学深,自鸣得意。课堂上举例尽是课外的。上述两种皆不可取,笔者认为举例应该做到课本内外兼顾。课本上的事例是编者经慎重推敲,精心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相当的说服力和巨大的教育价值。所以,书本事例应该用足用好。但也要注意,由于地区差异,学生知识基础不一样,有些事情与当地实际不一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本事例必定出现滞后性。现实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书本上有些事例比较浅显,无须太多的解释。再则,如教师一味地运用课本事例,难免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觉得这位教师知识浅薄,只会读书,教师的魅力和威信逐渐丧失贻尽。鉴于此,我们既要有选择地运用书本有价值的事例,又要获取课外适当的精彩的事例,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三、 典型性

与某个知识点相联系的事例应该是很多的,但到底选择哪一个,很有考究。这就有必要对所涉及的材料加以整理和筛选。事例就其性质而言有表象与本质之别;就程度而言有轻重之分;就影响而言有大小之差;学生对此理解也有深浅之异。那么,教师须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及能力,选择充分体现该知识内涵,学生能理解的事例加以运用。

在教依法治国这一知识点时,如何让学生体会我国的法制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关此内容的事例很多,我们生活的周围因违法犯罪而遭惩罚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何选择这种案例,我觉得选、两案,则具有更大的典型性,具有更优的教育性。

四、 鲜活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鲜的案例显示无比的亲切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故运用事例应具有时效性,应以当前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为主。这样既照顾到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鲜活的事例来源于哪里?实践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首先,注意最近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的事情,对于这些事,学生了解的较多,体会也较深刻。其次,上网搜索,大千世界,每天有无数的鲜活之事,上网搜索,具有更广泛的选择性。再次,课堂上随时会出现偶发事件,有经验、有机智的教师善于把此事切实运用于即时的教学中去,不失为一种最鲜活的事例。当然如暂时无新鲜事例时,老的事例还得要用,切不可为了追求“新鲜”而抛弃本身有价值的旧例子,这是不明智之举。

五、 情趣性

举例固然重要,但一般的事例,由于其死板,缺乏生气,思考这样的案例无异于做枯燥乏味的习题,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在举例时,教师应选择一些耐人寻味的事例,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对事例的思考之中,在获得身心愉悦同时,领会事例所蕴涵的道理。

在教“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为纠正学生中间存在的不正常考试现象,我给学生放了四段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关心你的人是我……”、“让我欢喜让我忧……”,与此同时,配上四幅相应的漫画,同学们边看边听,顿感趣味无穷,于是便积极地思考起问题来了。

六、 就近性

某些问题不仅是我国存在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面面具到。那么就得仔细斟酌,除非全国或世界上涉及此问题的事例确实具有典型性,最好运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学生更为熟悉,了解更多,印象更深,由此感悟更多,更具有有效性。

在学习保护资源国策一节时,如只讲国际上资源如何如何紧缺,但由于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就不会引起学生多大的震撼。此时,只要列举我们生活周围的事例,反而能取得较大的效果。如:土地的荒芜、长明灯、“细水长流”、长长地等待加油的队伍……,平时,学生对此熟视无睹,一旦用起来,学生获得的收获会更大。

七、 简洁性

举例必须要陈述,而陈述不是关键,关键是在于对事例的分析。如果在陈述上花费太多的笔墨,局限于一定的课堂时间,势必减少分析时间,导致事例的内涵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对于冗长的陈述,那些语文水平较差和缺乏耐心的学生很可能把握不住中心,从而影响了对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因此,所举事例一定要简洁明了,否则,不仅影响学生情绪,而且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八、 限度性

举例是必要的,但在数量上需注意掌握一个度。某些教师凭借自己博览群书,课堂上一味举例,讲得是那样的投入,自我感觉是那样的良好,学生也听得那样的专注,感到是那样的生动、有趣,但由于缺少分析,只是例子的堆砌,致使理论与事例相脱节,本末倒置,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对于所举例子如果是反面的,更需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初三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一旦所举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例子过多,学生们便会产生不良感觉:我们所处的社会是这样的黑暗,国家有何前景?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不利于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思品教育无疑是南辕北辙的。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下一篇:让人文关怀渗透在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