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思考

时间:2022-04-13 02:33:17

关于推进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思考

基金项目: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2011年重点立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是当前我国包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从整体上看,要实现我国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必须提高全行业和全社会对绿色包装的正确认识;制定、健全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推动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完善包装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关键词:绿色包装 包装产业 绿色化

包装产业绿色化的含义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或能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同时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适度包装。所谓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就是指整个包装行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均要以绿色包装观念为指导,建立我国绿色包装工业生产体系以及绿色包装生产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中实施绿色包装,在整个包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实施绿色包装。

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包装的认识片面化

在包装行业中,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理解为仅指包装产品本身的“绿色”问题,而不管包装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更不关心包装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例如,将纸包装视为绿色包装,而将塑料包装视为绿色包装的对立面,提出全面实行以纸代塑的口号。实际上,塑料具有其他包装处理无法替代的优点,全面禁止塑料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全面实行以纸代塑既不现实也不环保。减轻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回收利用控制而不是全面禁止(赵娜,2009)。

(二)缺乏一个完整的绿色包装标准及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绿色标准的制定比较滞后,有些标准的制定往往也只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市场上少数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三个指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分别是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但该标准局限性较大,且执行力不强,市场上过度包装大行其道足以佐证。近年来,虽然一些新的包装标准陆续出台,但不能全面涵盖包装行业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置的各个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绿色包装标准及评价体系。

(三)绿色包装材料开发水平低

当前,我国新型包装原辅材料的技术创新还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为行业提供品种多、质量好、符合国际绿色包装潮流的包装原辅材料。例如,PVDC属于无毒、安全的材料,在美国已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而我国多年来由于缺乏自主开发能力,PVDC的产量一直徘徊在2-3万吨左右。在包装辅料方面,目前在欧洲和美国,软包装的粘合剂已经逐渐转向水性或者无溶剂环保产品,而我国国内市场中普遍使用的却是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和甲苯油墨,在应用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王润球等,2008)。

(四)绿色包装设计未引起充分重视

设计是产品生产、制造、使用、废弃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必须要求包装产品设计的全面绿色化。绿色包装设计的核心是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无毒、无污染,这一设计原则必须体现在包装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而目前我国包装行业对绿色包装设计还未能引起充分重视。例如,食品和包装机械的设计,只考虑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使用,很少考虑环境属性以及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其产业链一般只考虑到制造和使用环节,而没有考虑报废、处置等环节,没有从系统工程和绿色理念出发,不能实现食品和包装机械合理配套(赵娜,2009)。因而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提升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且包装废弃物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仍重视不够,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回收利用网络和回收制度,回收技术落后,回收再利用率很低。由于包装废弃物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致使大部分包装制品回收量减少,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资源流失严重。我国的纸、塑、玻璃等包装制品的回收率分别比发达国家相差10%-30%(王润球等,2008),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3。在大中城市,包装废弃物占商品重量的15%、体积的25%。这些废弃物未能很好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负担(王润球、黄燕,2010)。

(六)缺乏系统、完整的包装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包装法规。涉及包装设计、包装选材、包装生产、包装使用和消费以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等方面,缺乏强制性的包装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和行政处罚手段(王润球、王曼莉,2007)。过度包装、虚假包装、包装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包装生产过程和包装消费过程中的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其原因除了缺乏系统、完整的包装法律法规外,相当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不能严格执法,使有法可依的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

推进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全行业和全社会对绿色包装的正确认识

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包装”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利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绿色包装的内涵,树立绿色包装的系统观念,在全社会加强绿色包装的宣传,提高包装及所有相关行业对绿色包装的认识水平,使全行业和全社会都参与到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进程中来。

(二)制定、健全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因此,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健全涵盖全包装行业的绿色包装标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牵头,专门成立“中国包装行业绿色包装标准制定、推广办公室”(简称“绿办”),负责相关调研、标准起草、宣传推广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委关于绿色包装标准的制订和推广。

建立合理的绿色包装评价指标体系,是绿色包装标准实施的关键。必须建立一个包括环境保护指标、资源节约指标和能源节约指标的绿色包装评价体系。环保指标主要考核包装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是否不对环境产生污染;资源节约指标主要考核包装产品使用的材料资源及其他辅助资源,如包装使用的材料需符合低消耗、高功能、可重复再用、可再生或可降解等是否符合标准;能源节约指标主要考核包装在生产加工、流通储运、陈列销售、回收再利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状况,如能源类型、再生能源比例、能源利用率、回收处理耗能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三)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有利于提高包装制品的复用率和再生利用率,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材料,如高阻隔、耐高低温、高强度等功能的包装材料,以适应不同产品对包装的特殊要求。要用高性能的包装材料代替传统包装,使包装减量化,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包装制品的复用率和再生利用率,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王润球、肖志云,2007)。

(四)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包装设计的核心是3R,即减量化、易回收、再使用,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包装制品和包装废弃物能够方便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绿色包装设计是绿色包装的源头。因此,一定要在包装制品制造行业通过实施绿色包装标准,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只有严把绿色包装设计关,绿色包装才有实现的开始。

(五)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且推动包装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当前,循环经济已从理念变为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林火灿、刘成,2012)。包装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其它产业的产品提供包装,因此与其它产业的联系相当紧密;又由于它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与一些资源性行业或者基础工业联系也非常密切,如造纸行业、森林工业、石化行业、金属冶炼行业等。因此,实现包装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既要从产业内部入手,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实现清洁生产,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也要从产业间进行考虑,实现废弃物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六)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也把回收行业列入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部分(李予阳,2012)。包装废弃物是非常突出的再生资源,完善包装废弃物资源回收体系,建立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机制,推进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产业化,是包装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方面。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包装联合会必须把诸如城市垃圾分类、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有效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逆向物流网络。要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易、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有效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李予阳,2012)。

(七)完善包装法规体系并加大执行力度

制订我国包装法,要根据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实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绿色包装法律调控体系。要从包装设计与包装选材、包装制品的生产、包装制品的使用与消费(包括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三个方面确立包装法的基本框架,对包装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王润球、黄燕,2010)。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提供法制保障。

加大包装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要完善绿色包装认证制度和环境标识制度。绿色包装认证制度和环境标识制度是用来鉴别包装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消费使用到最后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否完全符合绿色包装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鲍晓倩.绿色经济正扬帆起航.经济日报,2012-6-5

2.赵娜.当下绿色包装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3王润球,范华锋,徐彦儒.包装行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J].中国科技投资,2008(9)

4.王润球,黄燕.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包装工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思考.2010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2010年10月ISTP收录

5.王润球,王曼莉.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包装法规体系刻不容缓[J].中国包装工业,2007(3)

6.王润球,肖志云.新型工业化与包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J].中国包装工业,2007(8)

7.林火灿,刘成.循环经济迎来大有作为机遇期.经济日报,2012-6-15

8.李予阳.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日报,2012-2-13

上一篇: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沉默行为关系研究 下一篇:中国制造面临双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