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庄园城堡式的窑洞大宅院

时间:2022-04-13 12:06:42

姜氏庄园城堡式的窑洞大宅院

大岳屏藩古宅奇

从米脂县城驱车出发,在黄土、山坡、沙尘中穿行,沿着佳米公路,行至15公里处,朝东面的一条沟里拐进,片刻功夫,就到了刘家峁村的牛脊梁山脚。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停车场空荡荡的,显得非常安静。翘首仰望,一座城堡雄踞山上,寨墙矗立在半山腰,顿显古堡的森严与气势。一棵老树的枝桠探出垛口,把湛蓝天空分割开来。堡前一对黄牛母子悠闲地吃草晒太阳,一个端着饭碗的中年人坐在石头上边吃边爱怜地注视着眼前的情景。我们停好车,和大哥闲聊起来,听了我的来意和对姜氏庄园的仰慕,他平静的脸上现出热情,自我介绍是姜氏庄园建造者姜耀祖的四世孙叫姜纯哲,至今还住在姜氏庄园里。

我们在老姜的带领下,沿着一条用石片竖插排列砌成的甬道拾级而上,拐了个近乎直角的弯,寨堡的唯一洞门扑面而来,远远便给人以不凡的气势。我忖度庄园的大门还不知如何壮观,谁知大门极为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这样低调的风格让我始料未及。整个寨墙用大石块砌成,高约10米,城堡式窑洞庄园,本就易守难攻,此寨门若一关,真是万夫莫开。

大门上方四个大字“大岳屏藩”。字体工整大方,苍劲有力。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老姜自豪地说起来:这四字巧妙嵌入他的祖先姜氏父子的名讳 (姜耀祖又名姜海岳,长子姜树藩字介屏)。而“大”,喻示先祖有大山一般的实力和气度,“福泽子孙,荫庇后世”,同时还有依恃高山来抵御入侵者之意。

水房带来的惊喜

大门拱洞相连,直通着一条狭窄陡峭的砖砌甬道,呈九十度转弯向上进入庄园。老姜穿行其间,如履平地。他告诉我们,这样的设计自有妙用,甬道两侧有砖砌台阶,供人行走,石砌的甬道在平时可供马车行走,雨天便于雨水的排泄,减轻了雨水对路面的冲蚀。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

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显眼处是一口内水井。老姜摇起辘轳,一桶水拔了上来,清辙见底。老姜说,这井33米深,至今活水不断。水源引自山下泉眼,水质甘甜爽口,不出宅院就能方便用水。过去,即使困守数月,也无饮水之忧。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巨形贮水石槽实为罕见,紧靠蓄水槽又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水槽,是洗衣之处。整个石槽做工精细,均以一寸三錾的斜錾和一寸四錾的立水錾打制而成。据说,为了安装这个石槽,当年由32个工匠从山脚下将大石槽抬上高坡时,半山腰停搁难以挪动,是姜耀祖站在高坡上喊号子,工人一齐用力才抬上井台。

水房有两个瓦窗,铜钱的镂空花饰,夸示主人的雄厚实力。另外通过这两个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园外的一举一动。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先进而科学。让我奇怪的是,水房梁顶上有两根横杆,这是做什么用呢?老姜边示意边告诉我,过去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这两根横梁就是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仅仅一个水房就有这许多讲究,让人叹服之际,心生更大的期待,真不知道还有多少惊喜在后面。

精巧的院落布局

进入寨门,才知这姜氏庄园恢弘大气,上、中、下三层院落环环相扣,层层相依,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浑然一体。老姜说,这庄园占地40余亩,是祖上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亲自监修,巧妙地将陕北黄土高原传统的窑洞结构与京城、晋中的四合院模式融为一体建成的独具风格的黄土高坡民居。听老人们说,修这宅院前后用了16年,动土千万方,用石数万块,加上砖瓦木料,耗工真不知道有多巨大,光小米就耗费九千余石,每年食盐还要用一石。

过涵洞即到达下院管家院,大门青瓦硬山顶,门道两侧是抱鼓石。门额镶嵌“大夫第”行楷木雕金匾,气势夺人。老姜指着大门上的三个字介绍道,祖上姜耀祖捐过“从五品”奉直大夫,所以称大夫第,这几个字还是清朝五大书法家之一史年佑题写的。院墙上有一排有孔的石环,老姜说,这是拴马石,是收缴租子时拴置骡马的。我数了数,共有9个,可以想象当年那种人欢马叫的场面是多么的热闹。

这座下院,过去正面3孔窑洞供管家居住,两侧6孔厢窑有的作塾房,有的住佣人。奇怪的是北侧窑腿上小圆门看似一条暗道,这是通往中院和上院的阶梯暗道,过去也是佣人行走和小少爷们上下学的通道。三层院子都有暗道相通,再加上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连,对外可以防患于未然。

中院坐东北向西南,是主人接待宾客和交际往来的场所。青砖石墙,雀替、驼峰、五脊六兽硬山顶,门额悬挂“武魁”匾。老姜未等我问,就说开了:这是为了炫耀祖上有人曾中武举之绩。大门两侧各有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门内首先看到的是水磨青砖影壁“旭日”门,寓意旭日普照,如日中天。上有琴棋书画、姜太公钓鱼等人物,寓意主人情操高雅,以及好事不断、大吉大利的美好愿望。进至院内,豁然开朗,方整的石板铺地,虽经风雨洗礼,依然平整不失大方。就连马槽也雕琢得非常精细,令人拍案叫绝!

院中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另附带有小耳房,瓦筒卷棚,雕镂窗棂,既精巧又大方。厢房两侧各有通道,可直接与东西两侧仓窑、碾磨房和通往后山地洞相连。看看其粮仓便可知姜家当年的富裕。在东仓窑内有12个大石仓和坐于仓顶的小石仓,每仓储粮50余石,每石以200公斤计算,东西仓窑共可储粮24万余公斤(600余石)。据说,当时姜家的土地范围已扩大和延伸到毗邻的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等县份,大约面积18万余亩。可见其范围之大,分布之广,储粮之多。

处处细节含玄机

上院是整个庄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和布局更加讲究,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字一画,甚至窑内的炕裙壁画、暖阁壁橱、水磨石灶,无不代表了陕北传统文化。院门为砖木结构,垂花门柱举架,额枋、荷墩彩绘,“富贵”雀替,“牡丹”、“夏莲”雕空花板。两侧的方形石雕门跪,上卧浮雕“狮子滚绣球”,侧雕鹤、鹿、松、竹、夏莲、牡丹,争芳斗妍。门楼两侧各设神龛,敬祀天地神位。照壁水磨砖雕廊心画,“鹿奔松林,鹤唳寿石,日月相映”,它以“鹿鹤”之谐音,寄意于东、西、南、北、上、下“六合”,合称“鹿鹤同春”,寓意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日月生辉,福寿无疆。绿色门扇镶有铜制铺首衔环、流云剔角,30个五路泡钉依次排列,既对门心板起到牢固连接作用,又在外观上表现出威严气势。与大门连为一体的屏风门,圆鼓形基石柱木顶立,整座门楼威严气派。纵观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一楼一窗一棱一匾……都在阐述一个哲理,或抒发一种心情,或祝愿金榜题名,或颂扬一种教义,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不愧是“装饰与教化相融,艺术与精神共存”。

老姜领着我们走进大门,不无自豪地说,这院就是陕北民居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的窑洞布局。“明五”是指正面台阶上的这5孔石窑(称上窑)是主人居住的,它的涵义是“五子登科”;主人夫妇居中,侧配分居两旁各室。“暗四”是指上窑两旁的套院,俗称暗4间,它的涵义是“四喜盈门”,是主人的厨院和库房;“六厢窑”是指两侧的6孔窑洞,它的涵义是“六六大顺”,是晚辈居住的。这“明五暗四六厢窑”合数为十五,无论是分是合,均取单数,单数是增,双数为圆,是希冀人口增加,财产增值,隐含“人财两旺”的寓意。

院中有个大石床更是别具景致。当年,主人在院中亲手栽植的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不论是烈日炎炎的中午,还是在繁星点点的夜晚,主人都可以在大石床上悠闲自得,安然惬意地乘凉休息。这个环绕石床底部的石槽起什么作用呢?到了晚上,将水倒入石槽内,以水隔离,可以防止虫、蝎的侵袭,相当于环城河,设计很科学。

曾经富甲一方的姜家,如今已败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姜氏庄园的现状,一点都不过分。在农业合作社时,姜家作为当地最大的地主,其宅子也被划分给了贫农。现在仍然居住着几户人家。作为姜氏庄园里唯一居住的姜家后人,姜纯哲如今还住在角上的窑洞里,简朴的家里,看不出过去的辉煌。只有炕上磨得发光的石炕棱和发亮的铜门环,依稀可见大户人家的影子。姜大哥拿出家谱让我看,我顺手在门边的脸盆里洗了洗手,将水泼到院子的地上,姜大哥看到后婉转地告诉我,应该倒进盛脏水的桶里,他会挑出院子倒掉的。意识到我的不好意思,他又向我解释,陕北的石材不太好,如果把水泼到地上,铺地的石板会加快风化的。可以看出,姜纯哲依然在用心维护祖业,真心地希望保护好这座建筑的艺术宝库。

夕阳西下,整座庄园沐浴在金色夕阳之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和沧桑。相比其他尽情展示奢华气派的地主庄园,它太崎岖、太孤单、太荒凉、太封闭。它没有和达官显贵联姻,只是集中了乡野村夫的智慧,在平凡中现出了奇崛、大气和辉煌。姜氏庄园展现出的窑洞文化,用自己深旷勃发的历史积淀,给人以震撼的印象,耐人追寻!

TIPS

地址:榆林市米脂县刘家峁村

电话:

0912-6361456

交通:搭乘米脂开往桃镇的班车,或者在米脂银河东路上南门宾馆旁的旅游专线7路都可到达。或从米脂包车前往,来回约需50元。

住宿:姜家后人居住的上院第五孔窑洞可以提供住宿,50元每天,包括午晚饭。米脂县城有各种档次的宾馆。

美食:羊肉蒸黑愣愣、洋芋饼、锅子羊杂、肉夹饼、驴板肠、钱钱饭

1 上院大石床。

2 大夫第门匾木雕。

3 武魁门匾木雕。

4 砖雕。

5 拴马石。

6 大院住户。

7 石雕门墩。

上一篇:窗是房屋的眼睛 下一篇:喀纳斯花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