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舞蹈的遗存及教学

时间:2022-04-13 10:52:51

维吾尔族舞蹈的遗存及教学

【摘要】辽阔的新疆维吾尔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它的歌舞丰富多彩,伴随着他们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具名族特色的歌舞表现形式

【关键词】特点;形式;教学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生成及特点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各民族民间舞蹈千姿百态,百花争妍。尤其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最为丰富多彩。它以健美柔软,富于变化的舞蹈动作,热烈奔放、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闻名于全国。历史上的新疆人民伴随着他们的游牧生活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维吾尔人的歌舞艺术.以热情奔放、细腻深情而著称。充分显示出维吾尔人,爽朗乐观的民族个性。

在这些民族民间舞蹈中,表演者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还有一种徽颤的动作,也就是维吾尔民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律,膝部规律性地连续微颤,使舞蹈动作柔和优美,衔接自然。通过移颈和头部、脚的步伐和丰富多彩的手腕手臂的表演,再加上昂首、挺胸、立腰、下腰等姿态,以及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特有的旋转技巧等动作和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格。那富于变化而又热烈奔放的舞蹈动作,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能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的表演形式

维吾尔族民问舞蹈可以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乐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等三种类型。

(一)自娱性民间舞蹈

自娱性民问舞蹈中最常见的是“围囊”.“围囊”是各种场合随意挑的自娱性舞蹈的泛称。围囊形式自由.无论男女老少,不拘一格,只要能和上曲调的节奏就自由起舞。尽情发挥。围囊虽属自娱性舞蹈,但带有表演性,其中不乏精彩的表演。人们在跳舞时多用“赛乃姆”的曲调,节奏平稳,且又非常丰富。所以人们又把这类舞蹈称作“赛乃姆”,于是“赛乃姆”就成为自娱性舞蹈中表演成分较多,又有一定规范的舞蹈形式。

(二)礼俗性民间舞蹈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属于礼俗性的有:用于迎宾,欢庆礼仪的“夏地亚纳”;宗教仪式节日活动的“萨玛舞”:喜庆、婚礼中的“纳孜尔库姆”;按照刀朗习俗进行的“刀朗舞”等。这类舞蹈保存了古代维吾尔族宗教、礼仪舞蹈以及西域古代鼓吹乐的表演形式。

(三)表演性民间舞蹈

表演性民间舞蹈可分为徒手的与使用道具的两类:徒手表演多是古西域乐舞遗风。维吾尔族舞蹈在生成的过程中。就是这样不断的融合自身的力量,改造其他多元外来力量,从而酿造出了一种崭新的舞蹈。她不隶属于任何力量。只属于她自己。

三、维吾尔族舞蹈教学

维吾尔族舞蹈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并已纳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各艺术类院校纷纷开设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课程,学生们必须接受维族舞蹈的正规训练,并目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生如何才能跳好维族舞蹈土要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维族舞蹈的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把握.即肢体动作的训练、节奏的处理.气质神韵的把握。

(一)肢体动作训练――“形”的解放

肢体动作训练,在维族舞蹈教学中可谓万里学步的开始。这种训练不仅能增强人体机能、提高动作能力,而且能使人的肢体从自然状态与生理心理的拘束与僵硬中解放出来,根据舞蹈表现力与审美要求需要塑造具艺术表现力的特殊人体:肢体动作训练还能使学生对肢体动作的运用很快地从本能的无意识形态过渡到具有舞蹈表现功能的有意识形态.使学生了解动作的性质,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肢体,进而渐渐过渡到得心应手地运用和发挥肢体各部位的表现力。

在维族舞蹈的视觉模式中,最能在动态上鲜明、有力的体现其风格特点的是步伐、“绕腕”和“眼颈”的变化及“微颤”的律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配台,以动、静的结台和动作大小的对比,以及移颈、眼神的变化等动作的点缀.表达舞蹈的内容,进行感情交流。并且,还应注意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在心理上产生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美感效应。此外,肢体训练中技巧训练不容忽视。训练时要遵循从单一动作过渡连贯动作,从局部连接到整体配台,进而达到能在连续的旋转中不断变换舞姿的高度

肢体动作的训练是学习维族舞蹈的基础,它对舞种特色的体现和舞蹈内容的表达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最终使其达到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与风格把握的珠联璧合内外互补,实现“形”的解放

(二)节奏处理――“意”的渗透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维族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所以.巧妙地处理舞蹈动作的节奏尤为重要。它丰富的民问音乐与舞蹈中的各种动作相结合,产生很多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节奏型,动作的变化迁要与节奏的变化相适应。

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节奏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致使各种感情在姿态动作中得以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把节奏化的动作渗透到舞蹈的表意之中,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在掌握了维族舞蹈的基本动态之后,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维族舞蹈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那么节奏处理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升动作的意义表达能力。节奏处理与相应的动作程式完美结合.放射出维族舞蹈无穷的魅力,从体现“意”的渗透。

(三)把握气质神韵――“情”的升华

给形式意义的外壳注人内涵,结构出不同视觉层面意象和心理层而的情感内韵.这样的舞姿,才能焕发诱人的艺术魅力。维吾尔人民的精神特征是从丝绸之路和乐舞遗风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乐观的性格和稳重、大方、率真的精神面貌。

对维族舞蹈内韵、气质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诠释:一方面了解维吾尔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关注他们生活特点出发,与该民族的生存意识相联系体味舞蹈的风格,如“摘葡萄”的动作来源于生活劳作并体现了其热情好客、活泼开朗的性格,展现了灵巧、轻快的舞蹈特色.另方面存肢体训练的同删通过观赏录相资料或者现场演出体验“步态”、“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维族舞蹈中,步态、眼神、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另外还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心理结构内部建筑个维族文化的实体,这样.把握蒙族舞蹈的气质神韵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人情人理,达到“情见而意立”。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闻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 第一版

[2]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5月版

上一篇:像水一样纯净\柔美的傣族舞蹈 下一篇:启发式教学模式下英语写作的建构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