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北海路优雅转身

时间:2022-04-13 09:30:33

北海路的特别不只于在它两边的建筑,更在于它本身的形状。

它是上海闹市里少见的圆弧形马路,而且还与也是圆弧形的海口路、湖北路相接,形成一个更大的半圆圈。走在这条马路上,你必须不断地转身,如果开车的话,你的方向盘必须一直向左或向右拐,就好像走在盘山的公路上。

其实,北海路是真正的“马路”――它原本就是一条圆型的专门用来跑马的道路。这要从上海最初开埠的历史说起,从中你可以发现马路一词是上海“生产”,行销全国,延用至今。

上海在150多年前是没有马路的,上海县城里的道路统统称为“街、弄、巷”。洋人初到上海“安家落户”,住在泥泞的黄浦江滩边,唯有一条临江船夫背纤的狭窄小道通向上海县城。后来,洋人用炉渣、卵石把这条道铺成临江大道。1850年麒瑞洋行大班等四人组织跑马总会,他们就在小道的西端开辟了一座花园,并围着花园筑成一条跑马道。洋人便称那条小道为“派克弄”(PARKLANE),上海人因常见洋人在道上跑马,便叫它“马路”,后来马路一词竟演成了所有交通道路的另一代名词。

由于跑马总会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内讧,同时因租界商业发展较快,这块土地地价激增,跑马场主就卖出跑马场。又在西南角开辟新的跑马场,这个跑马场的规模更大,它的跑道就相当于以今天的华联商厦为圆心,沿着北海路、海口路、湖北路、浙江中路、芝罘路、中路划一个圆。所以今天的北海路、海口路、湖北路的形状正是跑马道的遗迹。

北海路以前还有一个俗称叫六马路,它是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汉口路、四马路福州路、五马路广东路这么依次排下来的。又因为北海路位于上海县城北面,也是烟花繁盛之地,故称“北海”路。

时过境却没有迁。北海路一直保持着它“马路”的形状,成为上海市中心一条主要马路。现在,沿着北海路路口向东行,右边路口是远东饭店,左边路口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文化宫的前身是东方饭店。饭店建成于1929年,营业于1930年。

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市工人文化宫平面呈梯状,五层,局部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个建筑非常有气派,造型典雅别致,内部装饰布局也堂皇雅致,有较浓厚的文化气息,楼下曾附有东方书场,上演过沪剧,是30年代初上海最大的一家书场。

文化宫的后面正对着一个剧场,剧场最初叫申江大戏院,1923年创建,戏院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朝向东北,场内呈扇形,上下共有1177个座位。该院开业之际放映的正是明星影业公司倾力打造的中国第一部《孤儿救祖记》。该片一炮打响,使明星公司的老总欣喜若狂。该片不但救了明星公司,而且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开始对国产片刮目相看,促进了国片的繁荣。从此,申江大戏院成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国片之宫”。

后来,该院被人出钱买下,又改名为中央大戏院,还是作为国产片的特定放映影院。明星影片公司改变制作路线的第一部影片,由沈瑞君编剧、张石川导演、大明星胡蝶主演的左翼电影《狂流》就是在此首映的。当时门口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观众中不乏名人雅士,闰秀淑媛。

1936年后,中央大戏院改演沪剧,沪剧名角邵滨荪、石攸英领衔主演的中艺沪剧团在此长期演出,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轰动上海滩,剧场门口“客满”红字招牌可以数月不摘。解放后戏院又改名北海剧场,1972年起隶属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改名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影剧场”。但如今电影已经停映,戏院的底层一分为二,一边为福星典当行,一边为汉尼芭咖啡餐厅,而楼上则改为茶座式的小剧场,专演《东北二人转》等歌舞节目了。

走过云南中路,北海路继续转身,左边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市重点学校格致中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876年的格致书院,取“格物至知”的儒家之训为名,是近代多方合办的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学校。解放初改为格致中学,该校的校名是主席亲书手迹。

现在的校舍全是近年刚翻新的,具有崭新的现代气息,棕色的教学大楼和体育中心房馆错落有致,依北海路一面的体育中心等房依从北海路的弧形,建筑立面、围墙也都呈半圆形,透过镂空的铁栏杆,可以看见塑胶的绿色操场上,一张张青春勃发的面孔伴着有力的扣篮声在跳动,空气中仿佛有一串串的音符贴着北海路的曲线在流动。

过去沿街另一边的两层楼房屋全部拆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三四十层高的楼群,依次有东海商业中心、远洋大厦、金外滩宾馆、美林阁餐厅、上海书城……它们都是90年代初崛起在上海中心老城区的新建筑,挺拨光鲜,是“三年大变样”的缩影,蓝色金色茶色的玻璃幕墙上映着天光云影,仿佛一幅幅流动的空中画卷,它们的背面或侧面对着北海路,并沿北海路、湖北路的弧形呈扇状排开,使你沿着北海路走要不时来个优雅转身。

上一篇:蛋套情缘 第12期 下一篇:负生命力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