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厅台上台下钢琴音色的差异

时间:2022-04-13 04:16:03

论音乐厅台上台下钢琴音色的差异

【摘 要】钢琴音色在音乐厅的台上与台下存在差别,它在感性与理性的层面上都具有可识别性。本文将从音乐厅声学理论和实验分析两方面来阐释钢琴音色在音乐厅台上与台下的具体差别,以黄虎威《巴蜀音画》晨歌为例,从基频与谐波两方面来考察钢琴音色台上与台下的区别。

【关键词】音色;台上台下;基频;谐波;演奏调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20-01

音色是一种感官属性,使听者可以根据它判断出两个具有相同的响度和音高的音是不相似的。它受到所含泛音数量及泛音强度的影响。音色是评判钢琴音响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至关重要。由于音乐厅反射、衍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音色发生变化,影响演出效果。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钢琴音色在音乐厅台上与台下的区别。演奏者可以根据此差别调整自己的演奏方法,进而对演出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厅音响变化分析

由于声反射、衍射的存在使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化,这造成乐音的谐音多少与强弱关系发生改变。音色的异同主要与谐音的数量及强度有关,因而音色也会发生改变。

二、钢琴音色在音乐厅台上与台下特征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

本文以《巴蜀音画》中“晨歌”一曲为音乐片段进行采样分析。实验地点在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小演奏厅,实验钢琴为门德尔松平台琴,笔者将两支录音笔一支放在钢琴谱架右侧的平板上,一支放在台下正中第二排同时录音采样,以此观察钢琴音色台上与台下的频谱特征,并比较其区别。

(二)实验样本采集

对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的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钢琴音响采样。采样内容为《巴蜀音画》中“晨歌”一曲主题句中右手单音c2五遍。实验仪器采用SONYICD_SX713录音笔、Sonic visualiser-1.9-win32和Audacityportable2.0.0.0音频分析软件。

(三)台上、台下主题句音频中右手c2音的基频与谐波数据分析(代表基频1,代表谐波2)

图1台上右手c2 图2台下右手c2

(四)分析结果

1.台上音色饱满,台下单薄:台上c2音,泛音呈等比变化,与基音形成较多和谐的分谐波,该类音饱满和谐。台下与台上情况相反。

2.台下清晰度低于台上:从谐波图看,台上c2音基音强于所有泛音,该类音纯洁明晰,而台下c2音第一泛音强于基音,此类音纯洁度差。该结果与台下相比于台上听觉感受朦胧相符。

三、演奏方法的调整建议

由实验结果可知,台上音色较之于台下更饱满清晰,为使基音强于泛音,提高清晰度,需音头突出。因而演奏者可多采用指尖触键的方式。正如但昭义[1]曾说:“手指清晰发音关键在于触键有一个清晰的点,需保持指尖的集中。”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鲍利斯・贝尔曼也说:“其实声音的不同取决于是手指肉垫部分触键还是指尖触键。”[2]笔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演奏调整方法在演奏者身体状态良好、其他演出设施(如灯光、钢琴等)正常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如果其他条件不满足,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晨歌一曲钢琴音色在西南大学小演奏厅台上与台下的差异研究证实了音乐厅台上音色比台下饱满清晰。笔者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演奏方法调整建议,即多采用指尖触键的弹奏方式以增加清晰度。希望这能对演奏者改善演出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但昭义.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26,38.

[2]鲍利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M].汤蓓华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12.23,24.

作者简介:

李琴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助教,从事钢琴表演研究。

指导老师:周雪丰教授

注:本文的分析材料主要来自笔者的硕士论文《论钢琴音响在音乐厅各位置的差别――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小演奏厅为例》,导师是周雪丰教授。

上一篇:论声乐艺术中“以情带声”的运用 下一篇:沙漠里的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