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古韵 魅力连江

时间:2022-04-13 03:36:49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襟江抱海,拥野附山,连绵起伏的山峦逶迤于敖江、闽江两水之间。东濒海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陆路相距50公里;南扼闽江出口,为省垣屏藩;北控闽浙通衢,为“福温古驿道”必经之路。占据八闽要冲,极具地理之重,素为屯兵军事地和抵御外敌侵扰的前哨。因古城域形似展翅凤凰得名“凤城”,寓意吉祥。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和,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连江山海兼有,蕴藏着无限生机。县境海滩涂广阔,海洋资源尤为丰富,为中国第二水产大县。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沿海122个岛屿镶嵌在东海万顷碧波之中,209公里的海岸曲折绵亘、纵横交错造绘了“三湾”(罗源湾、定海湾、黄岐湾)、“三口”(闽江口、可门口、敖江口)。4.3万亩的大官坂垦区是福建全省最大的对虾、贝类养殖基地。这里的海,北接浙江渔场,南下至闽南和台湾浅滩渔场,东为台湾北部渔场。

连江是福建海钓的主要钓场之一,蛤沙和蛎坞一带的定海湾海域是喜欢船钓的钓友们心中的一个圣地。特别在每年海带、海蛎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更是他们享受海钓激情的好时光。

下宫:位于福州市连江县境东北黄岐半岛北侧,与罗源县碧里乡隔海相望,为罗源湾出海口,紧连三都澳东:中口。东西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45公里。从下宫码头出发到新辉,两边有好多漂亮的钓点与渔排。潮底时深度在3~8米不等。大潮时水会发浑,小潮或长潮时水较清澈。每年的5~12月份为最佳钓期。黑鲷的体型在0.5斤到2斤之间。可钓鱼种有:黑鲷、红古、鲈鱼,小石斑、真鲷等。下宫、新辉沿岸可以搞矶钓,也可上渔排享受一番垂钓的乐趣。

初芦:这是一处不起眼的钓场,以种植海带为主。从下宫出发到初芦需要1小时20分钟。这里潮底时在5米左右。5月小鱼比较多,9月底到11月是钓真鲷的黄金季节,钓友经常会钓到5~6斤的大物,此时的黑鲷个头也比较大。主钓鱼种有:黄鳍鲷、黑鲷、真鲷、春子、瓜宝、小石斑等。

东洛、西洛、紫洛:这三个岛中,要数西洛的钓点最佳。经常出没此地的鱼种有黑鲷、真鲷、黑毛、美国红鱼、鲈鱼等;紫洛的黑鲷和真鲷居多,东洛则以黑毛多而出名。潮底时深度在3~9米,有的达到十几米。每年的5月开始进入钓季,8月到11月是旺钓期。若从下宫出发到东、西洛,需费时1小时40分钟。

吉碧:从下宫出发到吉碧需1小时20分钟的时间。玩矶钓的点不多,但钓点深、鲷类体型大。主钓鱼种:黄鳍、黑鲷、春子、瓜宝等。

四母屿:四个小岛并排而立,钓点多、水色漂亮,不管是大小潮水一样清澈。水深在7米左右,且鱼的拉力较之别处要大得多,经常能碰到大红古上钩。主钓鱼类:黄鳍鲷、黑鲷、红古、春子、瓜宝等。

黄湾屿:湾屿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的筱埕,到处都是浅场矶钓点。该岛是海钓的绝好去处,有众多石斑、红古鱼等,钓到十几二十斤重的红古鱼,在这里一点都不稀奇,如果技术与运气结合得好的话,钓到上百斤的红古鱼也常有。从筱埕出发大概需要0.5~1小时。主钓鱼种有:黄鳍鲷、黑鲷、红古、春子、瓜宝等。

北茭岬角钓场:连江北茭位于连江黄岐半岛末端,三面环海,这里是典型的礁岩钓场。钓点主要分散在岬角的两面,在岬角的前端钓点只有水中冒起的一排十几米长的礁石,周围的水深在潮底时约有5~7米。在其左边一竿远的水下还有一排礁石,在退潮时便会露出水面。两排礁石中间的水沟在满潮时有4~5米深,涨到7分至退7分潮之间钓况最好。东面颇为陡峭,由于长年的冲刷形成了许多凹沟及一小片低矮礁坪,钓点众多,但水下暗礁和沟壑纵横,必须要摸清水下状况,在抛竿时才不会经常出现挂底的情况。这里周围海域深度颇大,离岸10米外就有15米以上的深度。西面的陡崖下礁石斜插入水,因此可以称为斜坪钓场,钓点就是前方水域,水深也较东面来的浅,只有8~10米。

岬角东西两面附近有本流通过,礁边潮流通畅,能将外海的鱼群带到沿岸来。涨2分潮和8分潮,及退3分和7分潮的这几个时段是鱼儿大咬之时。因此这里是整个黄岐半岛沿岸钓场中,洄游性鱼类出没最频繁、钓获鱼种最多的钓场。所以来这里垂钓的钓友最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免得在你和大鱼一拼高下之时,以断线甚至断竿的失败收场。

除了整年都可钓获大个的黑鲷外,每到东北季风期,雨水加上大浪就会使礁岩的潮间带长满茂密海藻,因此在黄岐半岛的钓场里面,炙手可热的黑毛最佳钓场便是这里了。在连江沿海难得一见半斤级以上肥美的大黄鸡,惟有此地才钓得到,还有拼劲十足的洄游性鱼类如幽面、红古等经常出没,给钓友们带来非同一般的刺激与享受。

目屿岛:官岭附近海面上有四座岛屿,其中最远的那座就是目屿岛。目屿岛面积较大,离岸大约6公里左右,岛上杂草丛生,并没有常住人口,只有在养殖淡菜的季节才有工人临时居住在上面。

目屿岛为偏东西走向,属于礁沙混合型的钓场,的海域是当地渔民主要的作业区。北面靠岸的这边被一个小岬角分成两个小湾,其中东边的小湾水深5~9米,水势较为平缓,又避风,渔民在此处养殖淡菜,当然,它也为钓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船筏钓场;西边湾较大,也更为平坦,但在退潮时会露出一大片的泥沙地,所以不适宜作钓。

目屿岛的南面也是该岛主要的矶钓场,它面朝着大海,潮流通畅,虽然地势陡峭,但钓点众多,不但适合十几个钓友同时挥竿作钓,而且在无鱼咬钩之时换位也方便。一个潮水下来,不用上渡礁船就可以换三、四个钓点:在南岸的中部刚好有一个突出的平台将南岸分割为东西两段。西半段地势较为缓和,潮线以下的礁石形成了众多的小沟,而各个沟口就是一个很好的钓点。它的水深大约4~7米;东半段地势较为高耸,周围多半是近70°的斜坡,但有一些礁岩插入水中形成的小凸岬,在涨、退潮时都会形成小洄流,水深约5~10米,在退5~6分至潮底、涨6~7分潮至满潮期间经常有鱼大咬钩现象。最东端还有由几块大礁石形成的岬角,水深5~7米,退潮时水流由东北方过来,经礁石阻挡后会在附近形成大而明显的洄流带,使过路的鱼群得以觅食和休息,故成为重要的钓点。但底下有若干暗礁潜藏水中,尤其脚前即有一块凸岩隐伏水中,常造成挂底或断线跑鱼。再者,它面向东北,在捍竿时也易受风的影响,常常让初次来此垂钓的钓友在无法弄清状况的情况下,认为没啥好搞而退避三舍。殊不知,这里才是本岛最好的钓点。

由于钓场旁边养殖有大量的海蛎、淡菜和海带,加上钓场本身主要为礁岩地质,礁石上长满了藤壶、海蛎和各种藻类,为这里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本钓场同福建沿海其它的钓场一样,黑鲷也是主要的垂钓鱼种,它的体形大多在1斤左右,偶尔也会有4~5斤的大黑鲷出水。北面的泥沙地环境也会让贪嘴的黄鳍鲷屡屡成为钓友桌上的美味佳肴。每年的11月份左右还会有3~7斤的真鲷出现(听说有钓友在附近船钓时,钓起过9斤的真鲷),真的很值得钓友们前去作一番挑战。据当地的渔民介绍,在每年海带收获的时节,该海域会有大量的鲈鱼出现。说不定此时在此垂钓的钓友也会有幸与鲈鱼相会,享受鲈鱼那体健力蛮而带来的狂野劲道。

上一篇:岚岛鱼踪 第10期 下一篇:认识浮游矶钓(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