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办法的探讨

时间:2022-04-13 01:25:02

对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办法的探讨

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但学困生的问题却时时阻碍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学困生对于学习有着排斥心理,这也就是提高教学整体水平的最大障碍。

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障碍,以及学习的方式习惯不恰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在学习的行为习惯中,学困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内容失去了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较落后;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学困生往往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差,学习行为习惯不恰当,容易被外界环境所诱惑,经常会因为感情过激而不能理性地处理事情;自制力较差,时常违反课堂纪律,甚至还会严重违反学校的教育规定和纪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这是因为对于一些生源不足和影响力较小的普通中学来说,他们进行的教育工作有很多面对的是这一类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为改善这一现象,笔者对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做出如下分析。

一、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分类

根据学困生的表现和原因,我们可以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类。

1.智能偏低型的学困生。数理思维低下型的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他们缺乏对数字或者算式进行运算的主要能力。尽管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也很刻苦努力,但总是掌握不了学习知识内容的重点,不能对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做出总结,找不到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不知道应该对哪些内容作出规划,同时也对所学的知识提不出问题,学过的知识重点既不能及时地掌握,也不会合理地运用,更不要说他们拥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所以,这类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成为学困生。第二,他们还缺乏对抽象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把握好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也不会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推理学习,但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已经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这类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后很快就和其他同学产生了差距,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学困生。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显示,智能偏低型的学困生大多数是由于先天的原因所形成的,这些都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只占整个人群的1% - 2%左右。

2.心理排斥型学困生。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已经缺乏了对学习数学内容的兴趣感和自信心。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数学课堂中不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漠视老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对于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去认真钻研和同学探讨,作业只是草草了事,蒙混过关。人们通常忽视了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认为他们是学习态度不认真甚至是思想道德水平有问题,但是恰恰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他们更多地则是心理问题。形成这类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生自身的思想所造成的,还和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内容的有趣性,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空洞和乏味,以至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消极与逆反心理。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1.授人以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高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2.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式教育。对待学困生,一定要降低对他们掌握知识能力的要求,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运用循序渐进、谆谆诱导的教育模式,从学习内容的起点开始,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逐渐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降低知识传授的速度,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改革,从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对抽象、复杂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事半功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恰当地贴合学生生活的环境,从细微的事物发现数学的奥秘。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之一。

4.做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重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逐渐地从“算术数”的范围拓展到有理数的范围,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简单的四则运算法则过渡到了乘方、开方等新运算形式。另外还要进行“数”和“式”之间的过渡。小学数学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具体的数,但是在初中的学习内容中,数学的学习就过渡到了“代数”,主要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数”和“式”之间的过渡,也就使学生的认知程度由具体的事物过渡到了抽象的事物。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内容的生动性。

上一篇: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分析 下一篇:小议媒介素养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