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剖析

时间:2022-04-12 09:06:36

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剖析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8-0003-04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我国校园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飞速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探究。同时,分析了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取得的成果,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本文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指标体系;高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我国校园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飞速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用有关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协调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从而实现高校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通过有效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流、,达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重复劳动的目的。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化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前提是基于先进的网络互联的分布式软件系统。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中尤为重视政务和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四化的战略,教育部也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西方国家极少使用“信息化”提法,他们通常用ITE(IT in Education),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在我国,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末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于信息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校园信息化”的提法陆续出现。2001年7月,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式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了文件;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教育发展全局中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十五”期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ERNET、ChinaGrid以及数字化校园系统。

2.1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部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因此,我国决定建设自己的部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

2.2ChinaGrid(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ChinaGrid充分利用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相应的网格软件,将分布在CERNET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平台。

2.3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身份认证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建设等内容。

3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等几部分。

(1) 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以及工作在这些网络之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等。

(2) 基本网络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如目录服务、域名服务、认证系统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3) 应用支持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等。

(4) 信息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

4案例分析

本文分析了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按照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成长中的以及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有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做的很好,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探究。

4.1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校园信息化水平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复旦大学将校园信息化建设看成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看成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看成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中,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始终将信息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应用作为目标,将网络环境的建设作为基础,将信息资源的建设作为核心,将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作为保证。

复旦大学成立了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包括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专家咨询小组,进行信息化建设大的纲领路线和策略的制定,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如下:

(1) 完善组织机构、抓好队伍建设。

(2) 制定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3) 分阶段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

(4) 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使硬件基础建设与应用软件环境、人才培养同步开展。

(5) 组织落实项目建设,抓好项目管理(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和直接购买相结合)。

复旦大学目前在线系统共18项,涵盖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学生从录取到毕业离校,中间的各个培养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这些信息系统已经在架构上和数据上达到了共享和交互,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在管理上是协同的,目标都是为了高效的、更好的为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科研服务。

4.2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制定了完善的学校级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与规范汇编》、《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章制度。

在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中,中山大学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以及“五个数字化”,即: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文化与生活。其中数字化环境就是要进行全校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包括网络建设和各种数据平台的建设;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进行管理,目前在线的信息系统包括本科生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校友会系统、数字迎新系统等。本科生管理实现从入校到离校数字化一条龙管理。数字化学习是要实现网上教学与交流。数字化科研是要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统一化、标准化。数字化文化与生活是要实现将中山大学的校园文化体现在数字化社区中,同时为学生提供方便。

4.3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工作起步早,建设快,信息化水平高。西安交通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思路是:

(1) 在西安交大的网络社会中建立起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的、高效的行政管理新环境。

(2) 完善地支持群体协作、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和统计、数字归档、办公事务处理和管理功能的政务系统管理平台。

(3) 为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提供基本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渠道。

(4) 体现学校扁平化管理思路,针对行政管理具体流程进行设计,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对当前业务进行整合,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5) 结合学校管理中心下移,能够实现对学校各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加工、转换、储存、统计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

(6) 开发中遵循国家、省、部有关信息化标准,以国标、部标的信息化数据为基础,形成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标准。

西安交通大学目前上线的信息系统有12个,根据上线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西安交通大学总结出当前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 打破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用户统一、数据共享、统筹学校IT服务。

(2)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个信息系统内部隐含的资源。

(3) 对工具、平台、计算资源、存储能力、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

(4) 降低学校IT成本,提高IT水平。

(5) 提高对全校信息化资源整体的管理能力。

4.4西北工业大学

2005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正式启动校园信息化建设,目前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主体,带动整体校园信息化发展。在建设之初,西北工业大学就确定了“规划优先,应用为主,脚踏实地,稳步前进”的实施原则,吸收以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强前期调研和总体规划工作,遵循学校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框架,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集成遗留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真正共享。

西北工业大学办公自动化系统与2005年11月开始建设,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整个系统已经基本建成。系统主要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校务协调、信息报送、网上、督办、接待安排、会议通知、数据统计查询、协同办公、内部管理等主要功能。系统通过双轨制运行4个月,运行效果良好。

目前西北工业大学正处于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中,一期工程的任务是建立一套校级信息化标准,建立一个校级数据中心,建成共享数据库平台、信息门户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和业务构件平台等四个平台。

5我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

由复旦大学牵头,全国17所高校共同参与讨论的《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课题建立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的体系,试图通过一些定量的指标考察中国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管理信息化和信息化保障体系,每个二级指标还设立了若干定量的考察项,几乎涉及到高校信息化各方面的因素。但高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教学、科研的积极推动力,应该更多地考察高校信息化对师生员工学习和科研的效果,但由于影响因素多,难以量化。

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成果。通过分析总结,找到了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共性:

(1) 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资源的利用率。

(2) 主要驱动来自于教学要求。

(3) 在教学方面应用效果较好,而行政、科研、人事管理等方面应用程度较低。

(4) 对科研工作的支撑程度远低于对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

(5) 后勤工作信息化应用程度最低。

(6) 相对于技术设备管理的规范,项目管理规范程度要低得多。

(7) 系统维护投入、信息化人员培训投入方面不理想,实际应用效果低于学校和师生对信息化的需求。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各高校大量的资金用于最初的容量建设,以满足多年以后才会出现的需要。而瞬息万变的IT设备技术使得这些设备在真正需要派上用场时却已经过时,并要支付昂贵的维修服务费用。因此,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要兼顾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导向性更重要一些。

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其目的不是为了对高校进行评估,而是为高校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化工作的参考依据,促进中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为了将体系建立的更加合理,还需要对当前中国高校的信息化程度开展相当多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尚需要得到各高校的支持。

6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中南大学的吴晓明老师在其《试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格局及其形成要素》中提出,目前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重物轻人:对信息化用户主体的实际信息需求及需求差异关注较少;忽视了人性化用户界面的建立;很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运行服务队伍。

(2) 重硬轻软:忽视了在先进的校园网硬件平台上搭建良好的数据环境和软件环境以及积极开发启用一系列信息化应用系统,使得软件与硬件发展得极为不协调

(3) 重建设轻标准:没有专门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或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应用标准与应用访问接口;形成众多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挖掘与校领导辅助决策支持等深层次的信息化应用。

(4) 重开发轻维护: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运行服务体系,致使学校无力应对众多信息化应用系统后期繁重的维护工作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 把网络信息中心建设成专业化的,阵容强大的网络信息中心,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所有具体工作的开展。

(2) 要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上升到一个学校层面的工作。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全校所有部门必须有意识地、全力以赴地配合网络中心做好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联动,实现整体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系统真正能模拟现实工作,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 要想快速有效的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合作开发的模式是必须的。依靠市场上专业化的开发团队进行开发建设,学校内部人员参与部分开发,熟悉系统的框架和组成,熟悉维护过程,从而达到不过分依靠于市场力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做好项目管理,要以有效手段约束内部工作人员和外部开发团队,建设切实有效的信息系统,做到建设一个系统,上线一个系统,解决一个问题。

(4)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应该先进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建设好,使用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于全校师生认识校园信息化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户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主动地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

7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整体上看,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在新的时期和条件下,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7.1基于工作流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各种功能都可以看作是预先设计的一整套业务流程,而系统能否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安全、可靠地执行成为目前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工作流是一类可完全或部分自动完成的业务过程,可以成为数字化校园业务流程的描述载体。

基于工作流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是其事务性处理,这些事务往往是长事务,而且在系统中会同时存在多个流程访问共享资源,或者多个实例并发执行等情况,这就意味着可能会产生冲突和死锁。但是,在数字化校园系统中,如果遇到冲突或者死锁,使冲突的事务等待、重启以至停止都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就需要提供并发控制和调度机制。

目前,适合于长事务并发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利他锁(Altruistic)协议、基于NT/PV模型的方法以及基于语义的处理方法。而为了避免死锁,提高并发度,需要提供一种调度算法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并且,为了保证系统在出现错误时能够正确恢复,系统只能允许最多一个事务工作流执行不可补偿事务。

7.2基于Web的信息化系统

建立一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先进、功能强大的应用开发平台,也就是说,所采用的应用开发平台应该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管理和办公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有利于创建现代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而使用Web方式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具有着很大的优势。

IBM提供了Lotus Domino/Notes 作为群件技术的标志型产品,在全世界的关键业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在技术和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Lotus Domino在服务器性能、安全性、易管理性、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连接以及对J2EE的支持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功能。

同时,近年来提出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SaaS在实现上更多地采用了服务组合的方法,将现有存在于网络上的服务看作是组成软件的组件,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SaaS模式下是不同的用户共享同一个软件系统,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数据结构和数据。

7.3支持动态演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一种软件,其依托平台是无联网,各项事务具有较强的离散性,这本身就增加了服务组合运行的动态性和不可控性,同时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户多样化,使得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满足其个性偏好的工作流程,用户的需求变更需求更为突出,这就导致我们不可能向对待传统的单机软件一样采用静态的管理维护方法,因此,就需要实现支持办公流程的自动演化。

目前,较为常见的演化方法有:

(1) 基于反射的业务流程动态演化方法:所谓反射是指系统能够通过修改对自身状态和行为的描述(简称自述)来调整自己的能力。系统实际的状态和行为始终与自述保持一致,即对自述的改变能反映到系统实际的状态和行为中,而系统的实际状态和行为改变亦能在自述中得到反映。

(2) 基于Petri 网的优化理论:复杂的系统大多从简单的设计开始,经过逐步精细化操作而得到。简单的设计包含了系统所需要的性质,但有诸多不完善的部分。进一步地,通过对简单设计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操作,可以得到完善和精确的设计,而重要的是在逐步优化过程中应保持系统性质。对系统的设计和验证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其中Petri网是一种系统的数学和图形的建模和分析工具,特别适用于对具有同步、并发、冲突的离散事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8结束语

随着Internet在学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大步向前发展。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国内也涌现出了很多的专家学者对于“校园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的探讨,“信息化意识工程”、“基于一体化的校园信息化建设”、“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等等观点的提出表明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同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高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只有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推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成功建设,必将给学校的管理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科研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杨小兵. 中南大学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子商务,2005,(7):14-19.

[2] 覃俊,吴仁杰. 基于工作流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1999,10(5):676-678.

[3] 郝丽波,李建华,夏明伟. 工作流事务性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7(13):3209-3212.

[4] 任怡,韩伟红,贾焰. 松散耦合分布环境中事务管理技术的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03,30(10):336-339.

[5] 王舜燕,黄芬,刘万春. 基于SaaS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法探讨[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10:102-105.

[6]MAES P. Concep ts and experiments in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 proceedings of ACM Conference o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Systems, Languages and Applications (OOPSLA'87) [C]. 1987,147-155.

[7]CAZZOLA W, GHONEIM A, SAAKE G. Reflective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adapting object run-time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bject-Oriented Information Systems [C].2002:242-254.

[8] 贾向阳,应时,张韬,余晓峰. 一个支持业务过程动态演化的可反射框架[J]. 计算机工程,2006,5(10):71-73.

[9] 夏传良,焦莉,陆维明. Petri网精细化操作及其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软件学报,2006,1(17):pp. 11-19.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Driv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ENG Bo, JI Yi-pe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T in education is also improved rapidly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TE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TE of many universities, then selects 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to explore.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the result of evaluating indices system for IT in campu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ITE, then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views the future of ITE in China.

Key words: ITE; evaluating indices system; IT in campus

上一篇:国际化办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要求和新模... 下一篇:图像处理中分辨率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