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手风琴上如何演奏巴赫键盘作品

时间:2022-04-12 06:46:06

论在手风琴上如何演奏巴赫键盘作品

[摘要] 二十世纪中叶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拓宽了手风琴演奏曲目的范围。其中复调音乐作品占有很大比重,如何演奏好复调音乐作品也就成为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巴赫的键盘音乐作品是演奏界的经典,他继承和发展了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可以拿来用手风琴演奏,但由于乐器的不同,用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手风琴演奏 巴赫 复调 音乐风格

手风琴自出现以来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手风琴的发展更是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从传统的手风琴到目前的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左手使用了可变换系统,不仅可以演奏传统的和弦,还拥有了近五个八度的音域,改变了传统手风琴左手只可在一个八度内演奏,只处于伴奏地位的模式。这使得乐器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展示,使人们看到了一件更加艺术化的乐器。用传统的手风琴演奏的多是主调音乐,往往是以右手声部为主,左手声部多处于伴奏的角色。风箱运用时也就很少考虑左手声部的因素。自由低音手风琴出现以后,复调音乐在手风琴作品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巴洛克时期巴赫(Bach)、亨德尔(Handel)、斯卡拉蒂(D.Scarlatti)、库普兰(CoupeHn)等的作品。而复调音乐的创作中登峰造极者莫过于巴赫,他所创作的大量键盘音乐作品都可以用手风琴来演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乐思敏捷,才华横溢,有效的继承和概括了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音乐体裁、形式、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以高超的技艺把复调音乐发展到了新的水平,被后人称为“古典音乐大师”、“欧洲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被称为音乐的里程碑。由于巴赫是个虔诚的路德派教徒,积极从事宗教活动,因此其作品大多为宗教音乐。但是他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作品明显突破教会音乐的规律,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他的创作以复调作品为主,构思严密,具有哲理性和逻辑性: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具有均衡感,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因此,若要用手风琴来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将其作品所独具的音乐语言、形式和体裁以富于创造性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来,就必须对巴赫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音乐的复调性和声部均衡性

(一)音乐的复调性

巴赫的最高成就就是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是指几个独立的旋律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叫复调音乐。由于每个音符都被严密地组织在一定的声部关系中,因此复调音乐是三维的、立体的,是多层面、多线条的,具有复杂思维的。巴赫复调音乐的结构基本上是二部性结构,主题的发展是建立在模仿手法上的,第一部分为主题的呈示,第二部分为主题的展开与结束。另外,用严格“卡农”也是巴赫写作的主要手法。

(二)声部均衡性

巴赫音乐的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层次和整体结构布局上的均衡。首先从内部层次来看,声部之间的对比、交融、穿插与结合,构成了巴赫音乐的内在结构,可以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每一个音在声部组织中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音与音互相制约,互相关联。从整体的结构布局来看,巴赫所有的二部创意曲几乎都可以被分为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而这两种曲式结构也都是均衡的。因此我们说均衡性是巴赫音乐神秘感和美感的主要来源。在处理声部关系上,最主要的是平衡,不宜片面地强调某一声部。其次,对声部间的层次感,如答题声部在练习时要考虑略微强调某一声部,以平衡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巴赫作品中声部间的均衡感还来源于其复调性,只有充分领会了声部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做到声部间的均衡感。

由上可以看出,在我们演奏其作品时,要充分把握巴赫音乐作品的复调性和声部间的均衡性。在演奏中,不仅要通过用风箱更要通过手指按压琴键的力度来控制,把几条旋律线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声音均衡地出现。演奏者要非常清楚作品中几条旋律线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潮是什么,由此来平衡音响,使主旋律突出。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注意主旋律而忽视其他旋律线条。当我们练习时,从练习的最初阶段起,就应学会分手、分声部练习以及弹一个声部唱另一个声部,将每个声部的表情独立、准确地表现出来,要细心地体会每一个声部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这样做,既可减少学习的难度,又可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要求。有时,也可以借助其它方法。例如:可以运用连音、断音及顿音的技巧来突出主旋律或分清几条旋律线。

二、装饰音

装饰音是修饰音乐的装饰品。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在艺术风格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富装饰性,在巴赫音乐中,装饰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数量繁多而且种类也很多。这是巴赫作品最讲究的,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装饰音,熟练地掌握好各种装饰音的演奏方法,这对演绎巴赫的音乐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罗萨琳・图雷克在其编著的《巴赫演奏指南》一书中提到:“以下是关于装饰音的基本知识,这是一个音乐家在能够考虑总体的规则或是演奏任何一种装饰音之前必须知道的:1、装饰音是不可或缺的;2、它与印出的音符一样在音乐结构中具有同等地位;3、它是音乐中音型的一种速记法;4、它不仅影响旋律线,而且影响所有其他音乐中的要素一节奏、和声、结构,以及演奏的所有因素一句法、速度、触键及力度,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它;5、它是一种只有博学的人才理解的了得书写体系,有其自身的术语、自己的表达语汇、自己在含义和表达上的细微变化,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其符号系统来表述与传达的;6、装饰音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的规则和各种类型,它允许例外、变形、即兴及个人自由。因此,学术修养、判断以及感觉必须在其实践中全部调动起来。”

巴赫的键盘作品中有许多种装饰音,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奏法。演奏中的一般规律是;1、大部分装饰音都从骨干音的上方邻音开始奏;2、不同速度的乐曲中颤音也有不同速度;3、颤音之后若主旋律进行是往上的,颤音结尾应往下回旋后再往上,或反之;4、颤音的密度往往与乐曲速度成正比。另外,巴赫的装饰音不要弹奏得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巴赫为他的儿子威廉・弗里德曼编辑的名为《威廉・弗里德曼曲集》的教材中,收录了以下的装饰音:

此外,那时的装饰音演奏的速度要慢于我们今天常听到的浪漫派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时,经常是由慢速开始,逐步加快到一个合适的速度,并依据乐曲整体的风格和速度来确 定。

三、旋律的“歌唱性”

在巴赫的音乐作品中,几条旋律是同时进行发展的,但每个声部又都是彼此独立的,每条旋律都有其自身的句法和力度变化。因此,弹奏巴赫的作品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掌握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每个声部听起来都清晰、明确。在演奏前,演奏者应该对旋律线条有一个初步的设计,找到每个声部的主题、动机、乐句的展开、停顿等。然后针对每个乐句、每个声部单独练习,最后把他们集合起来,使其清晰而自然的表现出来。

复调音乐作品的旋律是互相叠置进行发展的,每个声部都要求能够清晰、独立的进行,不能互相干扰。但在手风琴上左右手要共同使用一个风箱,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而风箱转换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整首作品的完整性,如果选择的不得当,就会使某个声部的旋律线条遭到破坏。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些转Q风箱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一般而言,首先,要以不破坏乐句的旋律线条为原则;其次,在新材料,新段落的开始处可以换风箱;第三,在乐曲中和声转换或换变音器的地方可以换风箱。风箱的转换要迅速而不留痕迹,且不能在某个音上换风箱(如果在某个音上换风箱,往往会使一个音变成两个音,破坏音乐的完整性):第四。某些较长的乐句应尽量使用一个长风箱,中间不可换风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某个长音上需要换风箱时,可以采用重新下键的方法)。

比如,在第二册第二首《C小调赋格曲》中,在第14小节的第一拍结束时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分段处。第14小节第一拍的前半拍是前面一句的结束。在这里,三个声部同时停止,然后在第二个八分音符也就是第一拍的后半拍上由高音声部引出下一段。同样,在第23小节第三拍的位置也有一个类似的分段处。这些是作品中自然的呼吸,依此来划分转换风箱不会破坏作品的旋律线条。但这种明显的分段处在多声部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在密集的多声部进行中,要仔细找出音乐中可以同时抬手的地方。由于巴赫作品的演奏一般使用的多是非连音奏法,音与音之间有快速的抬手动作,也就是瞬间的换气点。如果,把风箱与手指的触键配合好,则不会对音乐的进行造成影响。

比如,第一册第十八首《#G小调赋格曲》中,第24小节到第28小节中,四个声部互相交错,几乎没有喘息的地方。我们想要找出它的分段处或材料的连接处很难,而且它的力度在f上,四个声部又同时进行,耗气量很大,四小节用一个长风箱来完成不太可能。而且,过长过大的风箱会影响演奏者对音的质量的把握。因此,就必须在声部进行中找到瞬间的停顿处。在第25小节第二拍结束处,是三个声部同时换音的位置,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指与风箱的配合来变换风箱。

当然,在实际演奏中还会遇到很多情况,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四、速度及力度

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典雅庄重、含蓄内敛、从容而波澜不惊。所以在演奏时要把握好“度”。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情感表达,平平淡淡,毫无情绪,而是我们要在一个大的框架下去体现,去表演。

我们要明白,当今的Allegro和三百年前的Allegro相比如同现代的高速列车和当时的马车。巴赫时代的古钢琴,击弦钢琴和拨弦钢琴无论在机械制造方面还是工艺方面,都是不能和现代乐器相比的。古代键盘乐器的声音是短促且不能延长的,因此,采用合适的速度是表现巴赫风格的重要因素,不要夸张,要挑选普通的自然的速度来弹:在弹柔板时,速度取决于巴赫那种从容不迫的往往甚至是舞蹈的性质;而在弹急板时,速度取决于必须一切弹得清清楚楚,要弹得朴实、自然,切勿见到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就像演奏现代作品一样快。当然,由于手风琴乐器的结构特点,在表现巴赫的作品时,表现略为夸张一些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都决不能脱离了巴赫的风格而做任意的自我表现。

力度也是决定巴赫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乐器的发展进程。巴赫时期的乐器表现力度不大,所以演奏他的作品时,演奏者必须将力度控制在pp-mf的范围之内。总的来说巴赫的作品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如同油画中色彩配合的块状结构,在段与段之间,前奏曲与赋格之间,托卡塔与赋格之间视其内容而言,可以加强段落之间力度变化。但是,轻重截然分明的格式决不能套用到所有的段落上面去。Crese和dim应根据旋律线条的自然进行来表现,不能过于强调(在一个乐句之内更需注意),切不可做浪漫式的突变或大幅度的力度情绪变化。

结语

自由低音手风琴在我国起步较晚,对复调音乐作品的认识尚浅,以上将巴赫键盘作品中的一些突出特点提出并加以论述,希望可以帮助众多手风琴演奏者更好的认识和演奏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存在的恐慌 情感的焦虑 下一篇:朴素而美丽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