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IF—1α、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时间:2022-04-12 11:39:51

川芎嗪对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IF—1α、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缺氧时体外培养的牛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药理机制及可行性。 方法 CoCl2模拟缺氧处理培养的BREC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40、120 μg/mL的川芎嗪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中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生物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PCNA的表达、细胞内ATP含量以分析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的表达。 结果 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的表达,降低细胞内ATP含量,降低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途径来实现的。

[关键词] 川芎嗪;视网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005-02

笔者在缺氧时的牛眼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培养上清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研究其对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川芎嗪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由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40 mg/2 mL,批号010913。药物用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F12 培养基(Gibco,美国);兔抗HIF-1α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胎牛血清(Gibco,美国);EBM-2 Basal Meidum(北京毕特博)。免疫组化采用北京中山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二步法)。其他试剂皆为分析纯。

1.2 BREC细胞的培养

取死后3 h内健康牛眼(取自潍坊肉联厂),70%酒精浸泡,角膜缘后4 mm剪开,剥出视网膜神经层,剪碎、匀浆,孔径80 μm金属筛网过滤,洗脱液离心(1 000 r/min,7 min),0.02%胶原酶Ⅰ消化(37℃,1~2 h),离心洗涤并收集细胞,接种于鼠尾胶原培养皿内,20%胎牛血清的M199和EBM-2混合培养液,放入37℃ 5%CO2培养箱培养。培养液次日更换继续培养。以后每3天换液1次。长至近融合状态时,用0.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鉴定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法,纯度为90%以上[1]。

1.3 细胞处理及分组

将对数生长期的BREC细胞分别以浓度1.5×105/mL细胞悬液接种于24 孔培养板,置于37℃ 5%CO2培养箱内培养24 h,细胞分为以下3组:F12培养基常规培养组(正常对照),模拟缺氧组(加入终浓度125 μmmol/L的CoCl2)和药物治疗组(加入含不同浓度川芎嗪20、40、120 μg/mL),各组分别培养24 h,每项指标每组各测6个培养孔,分别取平均值。

1.4 培养上清液VEGF含量ELISA法测定

按照说明书步骤严格进行操作,在酶标仪波长492 nm比色定量。所有标本均作双管检查,对VEGF含量在标准曲线最高值以外的标本稀释10~100倍后重新测定。

1.5 PCNA免疫组化

-10℃甲醇固定培养细胞5 min,用3%H2O2孵育5 min后冲洗,加入1∶100稀释的一抗于4℃过夜,洗后滴加山羊抗小鼠IgG抗体-HRP多聚体,37℃孵育20 min,PBS洗后以DAB显色。阴性对照以PBS 液代替一抗。结果以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定标准,高倍镜下(×400)随机选择每张切片5个视野,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

1.6 细胞内ATP含量测定

培养孔中加入煮沸的PBS 3 mL,振荡后立即吸入试管中,沸水浴10 min后冰水冷却,低温离心13 000 r/min 15 min,将上清液试管置于冰水中待测。反应杯中加入样品0.2 mL,放入荧光光度计反应暗室,微量进样器向反应杯中注入荧光素-荧光素酶液0.8 mL,测定相对发光强度。按绘制好的ATP标准曲线计算出ATP含量。

1.7 HIF-1α免疫荧光染色

-10℃甲醇固定培养细胞5 min,冲洗后,0.3%H2O2吐温30 min,PBS洗3 次,1∶100稀释的RABBIT Anti-HIF-1α细胞于4℃过夜,洗后滴加FITC标记山羊抗兔IgG抗体,37℃孵育60 min,PBS冲洗细胞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阴性对照以PBS液代替一抗。结果判定以细胞核或胞浆呈绿色荧光为阳性标准,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在高倍镜下(×400)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荧光分析。

1.8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的检测

表1显示,缺氧时BRE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浓度增加,而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VEGF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川芎嗪浓度为20 μg/mL时,其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已显著下降(P < 0.05)。见表1。

2.2 血管内皮细胞PCNA、HIF-1α的表达及ATP含量

表1显示,缺氧时BREC细胞中PCNA、HIF-1α表达及ATP含量均增加,而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PCNA、HIF-1α表达增加及ATP浓度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川芎嗪浓度为20 μg/mL时,其PCNA、HIF-1α表达及ATP含量水平已显著下降(P < 0.05)。

3 讨论

川芎嗪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近年以川芎总生物碱中分离出1号结晶为甲荃吡嗪,3号结晶为佩洛里因[2]。1号结晶药理研究证明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3]。因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广泛用于临床[4-6]。

本研究中,笔者发现缺氧时BREC细胞中PCNA表达增加,细胞内ATP含量增加,而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PCNA表达,降低细胞内ATP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川芎嗪浓度为20 μg/mL时,其PCNA表达、细胞内ATP含量已显著下降(P < 0.05)。表明川芎嗪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这与以往报道相符[5-8]。本实验中同时发现缺氧时BREC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增加,而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VEGF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川芎嗪浓度为20 μg/mL时,其培养上清液中VEGF水平已显著下降(P < 0.05)。表明川芎嗪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分泌的增加。

本研究中,笔者还发现缺氧时诱导BREC细胞中HIF-1α表达增加,而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可减少缺氧引起的HIF-1α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川芎嗪浓度为20 μg/mL时,其细胞中HIF-1α水平已显著下降(P < 0.05)。这可能提示川芎嗪还可以通过抑制HIF-1α途径来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这在以往文献[7-12]中未见报道。

综上所述,川芎嗪可减少缺氧时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分泌,从而抑制缺氧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途径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邓爱军,姜德咏,杜玮,等. 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对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603-607.

[2] Morita M,Ohneda O,Yamashita T,et al. HLF/HIF-2alpha is a key factor i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 association with erythropoietin[J]. Embo J,2003(22):1134-1146.

[3] 罗红琳,袁淑兰,肖静. 川芎嗪抗离体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1997,12(1):6.

[4] 林蓉,刘俊田,甘伟杰,等. 川芎嗪对缺氧缺糖状态下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2304 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62-464.

[5] 蔡永敏. 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3-305.

[6] 张晓丹,刘旺,周嘉辉,等. 川芎嗪对DHF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808-2812.

[7] 王万铁,叶军,毛朝鸣. 川芎嗪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1):1001.

[8] 邓春雷,任铁良. 川芎嗪对培养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NO、TF和TFPI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01,3(6):478-480.

[9] 李斌,唐仕波,张革,等. 人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 实验研究,2005,23(1):20-22.

[10] Joussen AM,Poulaki V,Le ML,et al. A central role for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 FASES J,2004,18(12):1450-1452.

[11] Kamiuchi K,Hasegawa G,Obayashi H,et al.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 Med,2002,19(5):371-376.

[12] Tao H,Yao M,Zou S,et al. Effect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 Rg3 o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in SCI D mice[J]. Zhonghua Wai Ke Za Zhi,2002,40(8):606-608.

(收稿日期:2012-09-24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多吃枣,防感冒等 下一篇:不同术式治疗胆囊息肉的综合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