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的饲养技术

时间:2022-04-12 11:37:07

产蛋鸡的饲养技术

饲养管理合理化在整个产蛋期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因一些因素的影响,使鸡的产蛋性能得不到发挥,造成鸡产蛋率下降。

1 温度

温度对鸡的生长、产蛋、蛋的品质及饲料转化率有明显影响。对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过高过低对产蛋都不利。鸡无汗腺,通过蒸发散热有限,只有靠呼吸散热。所以高温对鸡极不利,当环境温度高于37.8℃时,鸡有发生热衰竭的危险,因此,夏季应注意鸡舍通风,舍内喷凉水,适当减小饲养密度,尽量使舍温降至29℃以下。冬季应注意保温,适当增加饲料密度,尽量保证舍温在8℃以上。

2 相对湿度

产蛋适宜湿度为60%~70%。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相对湿度在40%~72%对产蛋鸡影响不大。湿度过高,易诱发鸡关节炎病,尤其低温高湿对鸡影响更大;湿度过低,舍内干燥,鸡羽毛蓬松,皮肤干燥,空气中尘埃飞扬,会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保持正常湿度时应注意与舍温、通风的关系,不要造成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等不利条件。

3 通风换气

由于鸡舍内厌氧菌分解粪便、饲料与垫料中的含氮物,产生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以及鸡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还有空气中各种灰尘和微生物。当这些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会影响鸡体健康,使产蛋量下降。舍内氨气体积分数不超过20毫升/立方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超过0.2%,硫化氢体积分数最好不超过10毫升/立方米。要达到这样要求,必须加强通风,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也能够调节鸡舍内的温度,降低湿度。在保证温度适宜条件下,通风越畅通越好。一般鸡舍可设通风孔或窗,也可安换气扇。

4 光照

合理的光照对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有很大作用,除了保证鸡正常采食饮水和活动外,产蛋母鸡接受光刺激后,由眼睛的视网膜神经传到脑下垂体,刺激产生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成熟排卵而产蛋。

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每天光照时间只能逐渐增加或恒定,不能减少,但最多不能超过17小时,一般为每天14~16小时。根据育成期的光照方案,产蛋鸡从21星期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到产蛋高峰时达最长光照时间每天16小时,以后恒定。一般每星期增加1次,每次不超过1小时。开放式鸡舍自然光照不足时用人工补充光照。生产中多采用不论哪个季节都定为5点至21点为光照时间,即早晨5点开灯至天明关灯,日落后开灯至21点关灯。密闭式鸡舍充分利用人工光照,保证每天16小时光照即可,可5点至21点开灯。光照强度以10~15小时为宜。

5 密度

产蛋鸡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着采食、饮水、活动、休息以及产蛋,所以必须保证合适的密度。

6 提高饲料中钙含量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日粮中的钙含量应由1.0%慢慢增加到2.0%或仍用1.0%的钙加入2.5%的贝壳粉,使日粮中钙含量达到2.0%。当从饲料中得不到足够的钙时,蛋壳就会变差,产蛋率下降。为了使母鸡高产,从四月龄起至达到5%的产蛋率时,应给母鸡含钙量较高的配合饲料。

7 加强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控制

维生素、微量元素对机体的发育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A缺乏时,鸡只食欲不振、消瘦等,甚至失明,运动缺乏灵活性,蛋鸡产蛋下降;维生素D缺乏或平衡失调,羽毛无光泽,蛋鸡产蛋减少;钙磷缺乏或钙磷平衡失调,导致产蛋率下降。因此必须对饲料进行合理化配制,按其标准使饲料配合全价化,避免因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产蛋下降。

8 限制性饲养

产蛋期限制饲养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节省饲料;并可适当地控制体重,避免采食量过多、营养过盛,造成母鸡肥胖,防止母鸡发生脂肪肝,提高鸡群的产蛋量和成活率。

在产蛋阶段一般采用“群内对照法”,即在群内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让其自由采食,并准确记录每天的采食量,用一周内的平均采食量作基准,按照要求限制的百分数,计算出下一周内限制饲喂量。另一种限制方法是,按照鸡数为基准,按限饲要求定出饲喂量,即100只鸡按90只鸡的料饲喂。引进的高产蛋鸡品种,按限制要求已规定了每只鸡的饲料消耗量,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到各种条件的变化,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限饲计划。产蛋期的限制时间从40周龄左右开始,即在产蛋高峰期后。

9 搞好疫病防治

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除搞好按计划免疫接种外,平时饲料中应添加一些抗生素,以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场外疫病流行期间,更应如此。还要切实搞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加强防寒保暖,搞好环境卫生,这样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病应及时治疗,传染病要隔离治疗,并紧急预防接种,搞好消毒工作,努力使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少患病或不患病。

综上所述,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因此对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产蛋率下降,使其充分发挥遗传潜力,达到预期的效益目的。

上一篇:粮食仓储技术现状及科学发展趋势 下一篇: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