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时间:2022-04-12 11:33:41

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曾参加过一次同题异构的教研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老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趣的是三位老师同时把修改作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处理与课后练习第三题有密切的关系。这道题是这样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用书》也把它作为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岂止是这三位老师,后来我上网搜索时,发现网上绝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笔者以为,这样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被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该文是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老先生所写,文中回忆了1963年叶老帮他修改作文和邀他作客使他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修改作文是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的内容,它只是肖复兴表现叶老文品与人品的一个例子。把课文中的一个例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否妥当很值得深思。按上海王荣生教授的分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当属“样本”类选文。正如叶老所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他坚决主张语文教学的内容应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课文仅是历练方法的“凭借”。王荣生教授认为“样本”类选文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反省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根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在单元的主题,以及我的阅读反省和四年级学情,我以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两方面来展开:一是讨论作者如何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品质;二是了解借景抒情的方法。而三至五自然段有关“作文修改”部分并不难理解,借此进行修改作文的教学可说是舍本逐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得最好的莫过于描写爬山虎的两处句子,这在课文通篇平淡的语言别显眼,可见作者当时对爬山虎印象深刻。学习这篇课文伊始,可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并找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对比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然后顺势介绍“借景抒情”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并尝试练笔。写好后可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认识两种写法的优缺点。

认识了借景抒情后,第二课时的教学便可围绕第一部分修改作文来展开。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从第一课时的教学直接引入,让学生找找有没有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再让学生感悟“我”情感的变化,从获奖到听说修改时的“莫名其妙”,到乍看之下的“愣住”,到“仔细看了几遍”后感受到“温暖”,并由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其间的脉络清晰可辨。触动感情的事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就是肖复兴不厌其烦地写出叶老对他作文修改的原因,因为这件事对他触动太大了。这一点也正是本文对单元主题的反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详尽地写出叶老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是否有必要,并指导学生进行缩写。

这样设计教学,教学重点不是课文的内容,当然更不是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个例子,而是由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怎样阅读和怎样写作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对比,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借景抒情的方法以及缩写练习等,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正道。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以为正是把课文的内容当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如教学《火烧云》时,便着力探索火烧云形成的原因;教学《长城》时,便着重了解长城的历史,建造的原因、过程等;教学《电脑住宅》,便大讲电脑的知识……如此教学,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科学课、历史课或电脑课了。因此,如何凭借课文,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南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不只是诗意涓涓流淌 下一篇:在“无痕语文”教学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