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俗文化发展初探

时间:2022-04-12 07:29:44

青岛民俗文化发展初探

[摘要]本文对田横祭海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田横祭海节案例的成功经验对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启示意义。面向十二五青岛民俗文化下一步发展如何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解决一系列发展中遇见的难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青岛 民俗文化 田横祭海节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青岛地处孔孟之乡,人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讲求仁义礼让,推崇友善忠孝;同时因青岛地处沿海,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特色;另外青岛又是个移民城市,加之现代工业社会强大的影响力,五方杂处,较多地接触外来文化,人们思想较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市民文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和兼容性。如西方的文化在这里早已融于民众生活,传统民俗在日常生活中作用趋弱,但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作为一定范围内人们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规范,传统民俗文化也有其生命力。青岛的民俗文化兼具传统性、海洋性、移民城市等特点,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风尚、生活习惯不断变异,青岛若干健康的民间活动又构成鲜活的城市新民俗。青岛田横祭海节正是青岛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典型。

一、田横祭海节的演变史

祭海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田横祭海节源自田横镇周戈庄村渔民传承500余年的“上网”习俗,目前已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得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殊荣,成为代言即墨乃至青岛市文化内涵和旅游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据专家对田横境内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田横区域靠渔猎为生,繁衍生息。当时因认识水平有限,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神秘现象,对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心理,出海捕鱼时都要向海神祈福求安。

明清时期,因渔业生产能力极为低下,捕捞生产过程中海难频繁发生,渔民们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只能祈求海神的保佑,便逐渐形成了对海神的崇信和祭海民俗文化。最初的祭海主要是渔民一户一船的零散进行,没有固定日期,因“谷雨百鱼上岸”,渔民多在这期间选一吉日祭海。至民国初年,田横祭海初见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祭海活动,并广泛分布于沿海各渔业村庄。每逢祭海,如同我国传统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的逐渐恢复,田横祭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渔民思想意识的转变,使祭海在保留传统节日形式的基础上,由原来纯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祭海节。自1964年至1984年,祭海活动中断;1984年以后,祭海活动重新恢复,称为“周戈庄上网节”。 2004年,田横镇政府成立节庆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祭海节的文化元素挖掘、会场布置、资金筹集、器具准备等工作,指导渔民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民俗。同时,将“周戈庄上网节”更名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增加巨书表演、威风锣鼓、扭秧歌等民间文化活动。2005年更名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时间定为每年公历3月18日前后三天,并增添喝壮行酒等民俗表演及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2006年,田横镇将祭海活动正式定名为“田横祭海节”, 提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并调整了新的办节思路:“一年一祭、三年一节,官办示范、民办主体,高点定位、持续发展”,旨在“还节于民”,由渔民自己办节,将节庆适时沉淀,避免人为痕迹和现代商业成分损伤节庆的本身价值。

2009年即墨市政府决定再次主办田横祭海节,田横镇政府承办,通过进一步突出“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让田横老百姓当主角,着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活动,发展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新一届的田横祭海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经济收益再创新高。本届祭海节累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其中青岛市内游客24万人次、市外游客6万人次,节庆规模创历届之最。田横、王村、丰城、温泉、鳌山卫等镇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围绕吃、住、购等旅游要素搞好配套服务,节庆期间饭店、旅馆家家爆满,农副土特产品供销两旺,客运市场、旅游景点人气飙升,节庆总收入突破3000万元。此外,本届祭海节冠名招商也实现新突破,冠名企业达到10家,总金额突破200万元。

二是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本届祭海节,我们深入挖掘和展示即墨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四方游客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文化“大餐”。一是推出了节徽--“人海相谐”以及吉祥物--“海娃贝贝”。二是开设“即墨大讲堂”,邀请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主讲,并同步推出《钱文忠说即墨》书籍和光盘。三是首次推出以即墨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乐舞晚会,将田单火牛阵、即墨大夫等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艺术创作并搬上舞台。四是首次组织济南长清手龙舞、商河鼓子秧歌、即墨柳腔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五是邀请专家对祭海典礼进行总体策划,台下原汁原味的传统祭祀仪式与台上演员仿古祭海表演同步进行。

三是“名片”效应不断凸显。建成祭海节官方网站,制作发行毛阿敏版《田横小夜曲》光盘,完成歌曲MV和15秒形象广告的制作并在山东卫视等媒体连续播放。成功举办2009即发•中国田横祭海节北京推介会,72家境内外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参加。祭海节期间,山东卫视等媒体对祭海典礼进行现场直播,覆盖全国各地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祭海节现场报道的媒体达到60家,其中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截至目前,各类媒体围绕祭海节已发表新闻报道89篇,百度、搜狗等知名门户网站搜索田横祭海节信息达到20万余条。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田横祭海,海洋文明的陆地延伸”为题5000余字进行了大幅深度报告,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分别作了半小时至3集不等的专题节目,香港凤凰卫视、香港亚洲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美国斯考拉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即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全面提升。

二、田横祭海节发展的经验

全面回顾田横祭海节的发展经验特别是2009年祭海节的成功举办,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组织严密,协调有序。尤其是今年的祭海节首次由市政府主办,田横镇政府承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祭海节组委会,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筹备协调相关事宜。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了多次模拟实战演练。祭海节期间,祭海现场及周边区域没有发生一起社会治安案件,没有出现一起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一起负面报道,确保了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和舆论安全。

二是定位准确,主题务实。在深入分析祭海节发展阶段、发展状况以及在全国同类节庆活动中所处位置的基础上,将祭海节定位在做“全国著名节庆”上,并定名为“2009即发•中国田横祭海节”,力求达到“高端、权威、规范、实用”的目标,为祭海节成功举办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同时,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围绕“增信心、拉内需、促民生”,提出了“热烈、文明、安全、节俭”的办节原则,达到了“花少钱、办大事”的目的。

上一篇: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瞬变电磁法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