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情况分析

时间:2022-04-12 06:12:22

2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降低职业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概率。方法:选择某地区2008-2012年28例HIV职业暴露者作为调查对象,对HIV 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2008-2012年HIV职业暴露以医务人员为高暴露人群,以针刺为最常见暴露途径。分析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艾滋病安全操作的培训率,护士全部接受培训(8/8),医生培训率为53.85%(7/13),警察全部没有接受培训(0/4),其他人群培训率为33.33%(1/3)。比较近5年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岗前培训率,分别为2008年71.43%、2009年60.00%、2010年75.00%、2011年33.33%、2012年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职业暴露; 防护认知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65-02

截止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为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1]。医务人员作为防治艾滋病各个环节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常识及防护措施、为感染人群及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至关重要[2]。为分析某地区2008-2012年HIV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特此调查、分析、总结,并提出干预措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地区2008-2012年28例HIV职业暴露者作为调查对象,年龄19~48岁,平均(29.5±1.3)岁;工作时间0~35年,平均(15.5±3.5)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该地区的《HIV职业暴露情况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对28例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岗位、工作时间等一般工作情况及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HIV职业暴露情况

2.2 HIV职业暴露者是否接受岗前培训情况

分析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率,护士全部接受培训(8/8),医生培训率为53.85%(7/13),警察全部没有接受培训(0/4),其他人群培训率为33.33%(1/3)。比较近5年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岗前培训率,2008年71.43%、2009年60.00%、2010年75.00%、2011年33.33%、2012年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HIV职业暴露产生原因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医务人员及公安司法干警中,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手术或试验检测及公安司法干警在执行任务等工作时,通过针刺或皮肤/黏膜被污染等直接接触途径,发生HIV职业暴露。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数量的增加,在HIV职业环境中,发生艾滋病感染几率非常高,要求医务工作者掌握艾滋病发病机制、传染途径及基本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时要具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3-4]。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群以医护人员为高暴露人群,原因包括:患者含有HIV的血、组织、可见血的液体、及阴道分泌物都有传播HIV的危险。而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手术及实验标本检测等工作时,直接接触这些的机会最多,若工作不细心或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发生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分析HIV职业暴露方式,以针刺最多见,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或穿刺时,容易接触传染源。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针刺技术和自我防护技术非常关键。分析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率。根据该地区HIV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该地区医护人员的HIV防护知识教育工作有待加强,改善院内HIV患者治疗环境,提高HIV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诊断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性。

3.2 HIV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加强该地区医护工作人员的HIV/AIDS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提高HIV/AIDS防治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技能[5-7]。通过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对HIV/AIDS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其良好的应对心态,并使其熟练掌握职业暴露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该地区医务工作者的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医护工作者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基本方略如下:(1)工作人员在诊治、护理每一个病患者时,必须树立任何患者都具有潜在危险的概念,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执行全面防护措施。(2)工作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及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手套也应在流水下冲洗,用消毒剂泡手。采集患者体液或实施诊疗、护理工作时,操作技术必须娴熟,避免刺伤自己。诊疗或护理工作结束后,要严格遵守洗手步骤,必要时加强消毒工作;(3)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须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并单独放置;(4)加强病室及手术室的消毒强度;(5)发生职业暴露时,暴露人员所在单位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情况尽早进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评估和确定,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 h)开始预防性用药[8-9]。

HIV职业暴露防护是当前医院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HIV全面防护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在目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10]。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力度和在群众中开展有效的AIDS防治宣传,提高全民意识,从源头杜绝AIDS扩散,是最根本的HIV职业暴露防护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黄芳玲,杨立刚,何夏君,等.广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2):137-140.

[2]徐威萍,徐菊英.慈溪市妇产科住院病人对HIV认知调查与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4):392-393.

[3]毛辉,安启娴,朵林,等.云南省四城市834名医务人员对 HIV/AIDS垂直传播知识态度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4,18(6):328-329.

[4]曹家红,向方艳.宜昌市夷陵区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z1):143-144.

[5]彭凌,郑永海,郭艳雪,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79-1280.

[6]何进椅,姜小鹰,金爽,等.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373-375.

[7]张发胜,丛斌,王丽荣,等.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防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36-4337,4339.

[8]钟春波,樊桂芬,俸卫东,等.护理实习生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水平与职业防护意识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345-4349.

[9]刘敦,姜小鹰.社区与临床护士HIV/AIDS认知及防护行为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34-735.

[10]陈月卿,饶和平,饶逍骏,等.衢州各医院骨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抽样调查[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3):23-25.

(收稿日期:2013-06-11)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90后中专护理实习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及带教对策...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