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4-12 06:06:33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在学生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本文即为作者对学生创造性,对音乐的探究性,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表现力等方面的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关键词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引领美学;探究渗透i融会贯通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130―01

说到素质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人人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什么是素质呢?《辞海》上解释素质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把素质教育贯穿到音乐课堂,是每个音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 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每个同学在音乐课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非常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口风琴是融吹奏、弹奏于一体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 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在学生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审美素质。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这些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合唱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能充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表达意境的学习环境。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使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着动感的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由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所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伟大祖国名山大河的美妙。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了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音乐中。那起伏的歌声,不仅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青少年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审美素质。

3 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音乐美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其寓意是:“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这种方法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走近贝多芬》的前一课时时,先问学生关于贝多芬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学生们提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为以下三个问题:①为什么他被称为“乐圣”?②贝多芬有那些传奇的故事?③贝多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课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在师生共同梳理和交流下,同学们了解了贝多芬贫苦的童年时代、坎坷的青年时代、孤独的老年时代,虽然两耳失聪,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对音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类和平的全力向往。他的交响乐《命运》、《英雄》、《田园》、《合唱》,就穿插在这中间,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贝多芬作品个性鲜明,充满激情的特点。就在学习《命运》一曲的经典片段时,同学们时而伏身倾听,时而振臂挥舞;时而圆睁双眼,时而闭目养神,此时音乐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激情地流淌。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课后还有许多学生自发学习音乐家作品。我想,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学习的探索,这样即丰富了音乐知识,开拓了音乐视野,又挖掘了音乐内涵,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新生成的学习资源”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教学环节,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师具备课堂即兴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判断能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一次欣赏海浪音乐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了两遍,于是有人说了:老师。这首曲子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大海边,海浪层层叠叠向海边涌来,打湿了我的双脚,但是我却觉得格外的轻松和惬意……在学生们用文字语言浪漫地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象,接着试图让他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同学们通过感悟旋律进而探索到节奏和力度。随着同学们逐渐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话题层层深入,我进而又由这首曲子引导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其他的世界名曲。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一种奇妙又美妙的东西,七个音符在音乐要素的变换下,随作者有意的排列,竟然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美经典的旋律来,真是有趣。而让我高兴的是,现在他们在分析乐曲和歌曲时思考的更多的是音乐要告诉我们什么?我在课堂中通过运用与不运用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曲子中的装饰符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美”也是由于它们的加入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当然,在这之后的演唱让大家再一次被自己的歌声所征服,全班的情绪高潮。

4 在教学中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表现音乐美

所谓“表现”即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中小学阶段我认为在“表现”这项教学内容中,“演唱”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学生表现音乐美的两种重要途径。

4.1“以情带声,以声助情”演唱教学不变的策略。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对前奏和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人说:“艺高人胆大!”有了较好的演唱水平,就能让我们的感情得到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而“情”又从何而来呢?这就得由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再配上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演唱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地去赞美。例如我教《在老师身边》一曲时,先让同学们回忆刚进学校时的情景,以及入校来一些难忘的事,点点滴滴勾起了同学们心底里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与热爱,音乐成为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可以说,这首歌曲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是很难掌握的,但学生唱来却是丝毫不差,因为音乐就是从他们心里直接流淌出来的。在《解读》中提到:“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有了“情”,“声”自然就美;而在学生聆听到自己优美的声音后内心的愉悦激发起了他们更多的表现欲,在学生表现音乐美的同时,音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也早已深深植根在心中了。

4.2“你演、我演、大家演”综艺表演重要的指导思想。综艺表演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表现音乐美,首先必须让学生敢于表演,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表演过程中,通过老师经常的、有意的引导他们比较、鉴别,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才能更好保证同学们表达音乐的情感,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

我在教《凤阳花鼓》一课时,有些学生即兴扭起了秧歌步。我就让他们随着音乐尽情地发挥。舞姿虽然有些笨拙,但他们的激情却深深感染了我。于是我向他们讲解了“秧歌舞”在民族舞中的重要性,步伐特点,简单的典型动作,以及舞蹈时的韵律感觉。这一下学生的底气显然足了许多,扭起来确实好看多了。孩子们载歌载舞,将音乐课的气氛掀到了最高潮。于是我又教了舞中的“慢旋子”舞步,并与“秧歌舞”作比较。我们用《我的家乡日喀则》为背景音乐,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舞动”音乐成了他们表现音乐方式。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人人的情感世界。用各种方式将“音乐美”牢牢地介入到在音乐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让他们在音乐中学习、在音乐中思考、在音乐中奋起、在音乐中成长!

上一篇:浅谈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农村高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