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与给,让孩子们成为集体活动中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04-12 12:22:39

还与给,让孩子们成为集体活动中学习的主人

一、 还孩子充足的主动学习时间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时间约30分钟,如果是以幼儿为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们的主动学习时间至少要有15分钟以上。可是当下,每次活动中老师留给孩子自主的时间少之甚少,几乎是倒过来,老师讲话、示范霸占了大量时间,试问,这让幼儿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吗?幼儿是在主动学习吗?就像在大多数的音乐活动中,老师在诱发幼儿兴趣后就直奔主题,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带幼儿一遍又一遍伴着音乐表演模仿,虽然偶尔也会扩散幼儿思维,提些问题,但活动时间还是掌控在老师的手里,孩子们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音乐活动几乎没有时间让幼儿主动性地参与,完全是被动地欣赏与模仿,纯粹是好玩的表演,结果也只能提高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有高度地欣赏、创造音乐作品。

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为孩子们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保障,给予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要让教的时间变短,让学的时间变长,这样孩子们才会学得认真,才会有更有深刻的感受以及实在的收获。比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拍蚊子》中,我们就可以多给孩子们时间主动学习,尊重孩子们听音乐的次数。教师让孩子们先听1~2遍音乐,给孩子们交流的机会,说说自己听到音乐的感觉,说出音乐里发生了一件拍蚊子的故事;再听3~5遍音乐,可截取重点小节音乐循环播放,诱导孩子主动听音乐,主动找节奏,根据情节掌握拍蚊子的节奏;再给幼儿完整听音乐的时间,自由想象,以自己喜欢与创新的方式表现拍蚊子。这样要比一遍又一遍地播放音乐,教师一遍又一遍带领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 还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将孩子们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从活动开始到结束,自始至终都不轻易走动。坐得多,站得少;静得多,动的少;屋内的多,屋外的少。这一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大大违背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另外一角度去看,长时间让孩子们静坐是对孩子们的极不尊重。

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身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玩在这个空间,要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空间,把有限的空间最大化,有效利用空间里的人、事、物、景等互动探索学习。千万不能身在空间里,定在角落中,不允许来回走动,制止孩子,束缚孩子。

例如中班数学活动“封闭式数数”,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离开位置自主寻找材料,探索封闭数数的方法,如自由走到窗户边数数太阳花有几瓣,看看同伴的校服上的一圈小人有几个,或者自由地进入玩具柜取出适量的玩具,一人摆成一个圆形,其他人来数;也可几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另外一个人数圈中有几人;还可以引导在没有幼儿的桌子旁,数一数桌子四周围有几张小椅子等等。这样让孩子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自主活动,发现更多的数学秘密,享受更多的数学乐趣。当然在体育、美术等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给孩子们足够大的空间以及丰富的材料以方便活动,给孩子们自主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 给孩子一个自由学习的氛围

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玩中学,学中玩,一个“玩”字突显出自由、和谐的味道,如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头到尾让孩子们一直处于束住手脚、困住心灵的状态,既无自由又紧张,设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吗?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设一种孩子们想主动、愿意主动、喜欢主动的环境,在这样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自发、自觉、自主、自然地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营造民主、平等、主动的班风,特别在教学活动中,让“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一下”“给你个建议”“能让我试一试吗”“我想再听一听(看一看)”等等话语成为孩子们的口头禅,让“我相信你”“你很棒,自己能找出原因”“我们一起等你,需要我们帮忙吗”等等话语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另外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微笑等肢体语言,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允许犯错,耐心倾听发言,耐心等待操作,诱发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鼓励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给予尊重、欣赏、激励的评价,最终形成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些现象常态化的出现,营造出了自由学习的氛围,就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上进心,使孩子们养成爱学、想学、乐学的良好学习品质,能够真正地主动学习,从中受益。

四、 给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的教学活动中孩子学习主动权还是很少,比如很少有发言权、操作权、创造权,基本上是看得多、听得多、说得少、问得少、想得少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多数是自问自答多,偶尔会问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们去试试……可当幼儿真正地去做的时候,多半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思考与操作,老师都是来不及等待,有的直接代替孩子做,有的直接告知;还有少部分孩子真正主动去做了,却又受到小组内幼儿的强势压力,必须按照同伴想法完成,这也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或强迫状态下,自身行为被老师、同伴影响,没有真正亲身体验、亲自操作,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产生情感体验。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可见有了时间、空间的保障,要使孩子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孩子们自发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获得满足。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主动观察、自发提问、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主操作,让他们在遇到感兴趣或不明白的问题时自主产生疑问,并采用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最终获得答案,即用自主的行动来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于心。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