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分大小,公益人人可为

时间:2022-04-11 11:42:31

爱心无分大小,公益人人可为

“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邓飞(摘自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所著的《柔软改变中国》)。

每当谈及公益,我都会抚心自问,一个来自普通家庭、普通大学的普通律师,为什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公益上。坦白地说,我并没有答案。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的种子

多年前,第一次参加由狮子会发起的“视觉第一”行动(截至2012年3月31日,“视觉第一”行动让国内近30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恢复了光明)。我们的团队组织医疗队伍为云南林琅贫困山区的白内障老年患者实施免费手术。短短的五天,让我感触良多。我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但对重见光明充满希冀的老人,看到一个个不离不弃、小心翼翼地照顾老人的家人。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来自大城市,但都心甘情愿住在条件非常差的环境中,每天起早贪黑,如亲人般细心照料老人家。手术后的第二天,为老人们掀开纱布时,老人重见光明那一瞬间的喜悦,在我的心里唤起了一股暖流。那一刻,我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发现世界上有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满足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东狮子会共同组织的“广州市心理干预救援团队”奔赴四川。团队由8名心理学专家、33名心理救援志愿者、6名行政后勤志愿者以及12名媒体记者组成。我们的心理干预团队在短短的一周内为当地3.3万名师生、公务员、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作了数十场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讲座,并为包括武警战士在内的3000多人做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作为后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整个团队的物资和出行保障工作,其困难程度实在是无法为外人想像的。没想到,作为法律工作者特有的缜密和周全,竟然可以在这种特殊场合派上用场。

一周后,我们收到映秀前方的志愿者求援,前线物资依然短缺。我们再次组成团队赶赴四川,运送大批物资二赴映秀。地震前,这条公路本就蜿蜒险峻、道路狭窄。地震后,泥石流、坍方等更是肆虐。沿途满是如房屋般大小的巨石以及被巨石压得如罐头般的受损车辆,令人胆战心惊!一进映秀已经入夜,一片漆黑。在已经完全倾斜的映秀中学附近有一座小山丘,沿着山路有一盏盏的白光灯,那是当晚映秀最亮的地方。据当地人介绍,山丘上掩埋着映秀的全部死难者,其中很多还是孩子。那点点幽暗的灯光宛如天上的小星星。我没有上山凭吊他们的勇气,只能脱掉帽子、闭上眼睛、远远地为他们祈祷。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那首动人的老歌:“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回家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用一点光温暖冰冷的心……”

人的一生也许是不断地被构建的过程,善与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性里,相伴相生。当你点击负面的信息,脑海就会出现负面的念头;当你点击正面的信息,脑海就会出现正面的念头。当我们的正能量不断被点击时,就会形成固定的善念,就像点亮了心中的明灯。

公益是一场需要跨界合作的公民行动

从“视觉第一”到地震救灾,我的善念不断被点击,扎根,而多次的服务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公益绝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式的“救世”,而是很多人的通力合作,以组织化的方式去行动,形成公益的力量。

2011年,广东狮子会发起救助“羊城五胞胎”行动。这是狮子会跟媒体合作推动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据统计,共有超过3000人次为五胞胎家庭捐赠了110多万元。此次事件中,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有一流医院的优质服务作为依托,有具有公信力的NGO组织进行运作,引发了社会巨大的爱心资源的投入。

2012年2月,一场为救助白血病患儿小碧心的公益活动席卷羊城。笑助会、广东狮子会等NGO机构关心白血病女孩小碧心,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日日睇》G4落力帮、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亦先后报道关注白血病女孩小碧心。《新闻日日睇》G4落力帮率先提出“义剪”,2月12日,“义剪”活动在刘碧心的母校――东风西路小学举办,现场筹得善款38万余元。羊城交通台在节目中呼吁广州出租车司机以免10元起步价的形式为救助碧心的爱心人士“义载”。 此次行动,不仅使媒体、网友、街坊、行业协会从业者会合,更使NGO联动起来。快乐微基金、广东狮子会、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其中。

2013年4月12日凌晨,一名4个月大的男孩因患脑积水和颅内感染,而被人遗弃在广州火车站对面人民北路一处天桥底下,被一名巡逻的保安发现。一场城市爱心接力,也由此展开。志愿者们还给他取了临时名字“小五”,以纪念五月天的救援行动。这些志愿者有广州的“奶妈”、医院的护士,为小五提供母乳;有NGO碧心青少年关爱基金、广东狮子会为小五筹集善款;有媒体人,在电视报纸上为小五奔走呼唤;有法律界的公益律师,为小五及更多的弃婴寻求制度上及政府部门的保护……

通过以上“为爱接力”系列救助个案,审视跨界现象的发生,不难发现其深层原因在于,很多社会问题不是单一的机构能够解决的,更多时候需要联手其他互补资源合力完成,如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公益组织……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互动与对话,就是跨界。公益不但需要公益人之间的通力合作,还需要组织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跨界合作,倡导“爱心不分大小,公益人人可为”的理念,引发全民参与的公民行动。

公益是需要专业化的实践行动

如果说一线志愿服务点燃了我的公益梦想,多次跨界合作的公益行动让我对公益事业有了更宏观的认知,儿童保护则让我的公益梦想真正地生根发芽了。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一直思考,除了我多年的公益服务经历,我的专业与公益事业怎样才能结合,直到几年前我经办“海珠区保安猥亵女童刑事案”,我发现儿童保护领域太需要法律公益人的关注,不但患重症的儿童需要救助,还有被侵害的儿童、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成长需要守护,于是我接连经办了“天河两岁女童遭案”、“花都9岁女童遭邻居案件”、“白云监护侵害案”、“白云少女杀子案”等多起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并担任全国婴儿安全岛第一刑案辩护人。

在此基础上,开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系列课程,通过广州市公益慈善学院等平台对2000多名律师、社工、教育工作者等进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培训。在建制方面,参与了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广州市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流程与机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并筹建了未保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内参形式向广州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搭建未成年人救助体系的建议;通过政协提案的方式向教育部门提出关于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建议;推动广州市法援处针对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这四类弱势群体实施法援专业化,呼吁免除未成年被害人法援的经济审查;通过与各大媒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提高未成年人权益侵害案的发现检测能力,至今已多次向未保工作的主责部门转介案件,推动社会与政府的联动救助。为了更专业、系统地做儿童保护工作,2014年筹办了君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服务中心,2015年担任了碧心公益基金的理事长。

如果说,11年来,坚持与相关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坚持与其他NGO、爱心企业通力合作,坚持与媒体携手公益,坚持发动我们的爱心公民,让我迅速成长、初具影响;那么未来,我仍将坚持推动跨界公益,在儿童保护领域上一路奋战,追逐我的公益梦!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定影器生产线物流配送效率提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