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4-11 06:39:2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做为一种时下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分级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它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值得大家借鉴尝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分级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能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化,从而取得理想的差异化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定义

总的来说,做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设置不同教学程度等级的班级,制定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大纲,应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传统的以专业班级为自然教学班的英语教学体系往往疏于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各地教学水平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了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造成了在同一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又不够吃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分歧,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1]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克拉申认为:“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产生习得,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那么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学习效果就难以达到。”依据这一理论,结合大学学生区域教学程度差异化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化,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应用合理的分级手段,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将会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2]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依据“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较为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分级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也从根本上偏离分级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推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1.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和依据。

当前大多学校主要采取高考成绩做为唯一的分级依据,这种分级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由于各地的高考试卷难易度不同,分值的效度也不一样,如果只按高考成绩来分级,往往会造成分级误判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在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同时,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两者的成绩,同时参考学生的个人申请来进行分级分班,最小化地降低误判的机率。

2.建立动态的学生评价体系。

当前一些大学采取“一考定终身”的原则,在学生分了级之后,就不再实行调整。这种做法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怠慢学习,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建议采取的方式是,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方式和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对分级班级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具体来说,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原则上为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让那些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英语口语好的学生晋升到高一级别的班级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积极性降低的学生降级到低一级别的班级学习。这样既能满足学习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同时也起到了不断修正最初的分级教学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3.建立恰当的教学管理体系。

由于分级教学采取的是不同等级的班级采用不同教学内容、教材体系,高级班的学生学习要求必然比中级班的高,学习内容必然更加复杂,同理中级班也比低级班的要求更高。而在学习内容、教材体系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却采取同样的评价体系。在不同的考试内容下,对不同等级的教学班级学生却采用同一准则的评价体系,这完全抹杀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学习的公平性无从体现。同时分级教学打破原有的院系、专业及自然班的界限,在英语这一学科上采用不同教学班级,使学生的管理变得模糊不清,这必然加大了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因此要保证分级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相关部门要互相协调,教学管理体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4.要不断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当前一些学校只看重分级教学下的终结性评价,用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不考虑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教师忽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中学的题海战术,把英语四级通过率看做是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工具。这其实严重地打击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我们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相结合,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使得学生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发展。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合理解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较好的实现分级教学的预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

[2]吴伟英.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

上一篇:旋转出的智慧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经验如何在高职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