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后环咽肌失弛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4-10 11:08:36

脑损伤后环咽肌失弛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球囊扩张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损伤;环咽肌失驰缓症;球囊扩张术;针刺;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1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balloon dila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halasia of the cricopharyngeus muscle after 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chalasia of the cricopharyngeus muscle after cerebr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balloon dilatation t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as 91.30% than 65.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better VFSS score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rebral injury; Achalasia of the cricopharyngeus muscle; Balloon dilatation; Acupuncture; Curative effect

脑部损伤主要包括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 但是以上患者常常会出现吞咽障碍, 一旦发生吞咽障碍, 需要及时的给予治疗, 否则会引发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严重的患者会引发窒息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1]。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新型治疗环咽肌失Y缓症的方法, 已经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特选46例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整理后的材料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取的46例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3例。对照组男12例, 女11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1.4±4.5)岁, 平均病程(18.4±6.7)d, 脑损伤类型:11例脑卒中, 5例脑外伤, 7例脑肿瘤;观察组男13例, 女10例, 年龄61~75岁, 平均年龄(64.4±4.7)岁, 平均病程(19.4±5.7)d, 脑损伤类型:12例脑卒中, 4例脑外伤, 7例脑肿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75岁, 性格不限;②发病时间3 d~1个月;③经相关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确诊为: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等, 并且以上所有患者均存在吞咽障碍,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食物梗阻和反流、喝水呛咳、误咽、流涎等;④经过吞咽造影检查均确诊为环咽肌失驰缓症;⑤所有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晰;⑥经过洼田饮水测试为3~5级;⑦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的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 ①病情严重的危重患者;②各个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③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神志不清;④存在智力功能障碍, 不能配合治疗者;⑤存在其他疾病合并吞咽障碍者;⑥脑损伤发病>1个月。

1. 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球囊扩张术治疗, 具体如下。

1. 4. 1 针刺治疗 ①取穴:脑损伤同侧的运动区域为头针;金津、玉液为舌针, 风池、廉泉、人中、夹廉泉(廉泉旁开1寸处, 左右各1穴)、合谷为体针。②手法:头针延皮呈30°向下刺入, 深度为1.0~1.5寸, 快速捻转, 速度:100~200转/min;

舌针先针金津、玉液, 点刺1~3次以轻微出血为佳, 不留针;体针先针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 针尖向下, 提插数次, 得气后不留针;然后再向舌根方向针刺廉泉、夹廉泉, 进针1.0~1.5寸, 用平补平泻手法, 舌根部出现麻胀感为度[2]。余体针直刺1.5~2.0寸, 留针时间30 min, 1次/d, 15 d为1个疗程。

1. 4. 2 球囊扩张术 鼻饲管常规置入, 并将12~14号的乳胶导管经过鼻孔插入食道中, 在进入食道时必须完全穿过环咽肌(长度30 cm左右), 将尿管和注射器(生理盐水)相连, 将生理盐水注入导尿管的球囊内(8 ml), 扩张球囊后将注射器拔出;缓慢将导尿管向外拉直至拉不动为止, 表示失弛缓的环咽肌下缘位置后, 在鼻孔处使用记号笔进行标记, 该处作为下次扩张的参考点;将生理盐水抽出5 ml, 再次的向外拉2 cm, 根据患者环咽肌的程度, 再次注入1~3 ml的生理盐水, 以球囊不会被抽出, 还有轻微的阻力为最佳, 保持5~10 s

后;迅速将生理盐水抽出, 避免患者发生窒息;在患者休息30 s后再次注入生理盐水, 并按照以上操作方法进行8~10次;从上往下缓慢的移动球囊, 通过狭窄的环咽肌对其进行扩张, 并降低肌张力, 1次/d, 6次/周, 1次/20 min;球囊内的生理盐水每天适量的增加0.5~1.0 ml, 但是最大的注入剂量≤8 ml。

1. 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①参考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测试进行判断[3], 首先让患者喝下30 ml的温开水, 并观察患者喝下的时间和呛咳等情况。治愈:治疗后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饮水测试评定为正常(1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吞咽障碍明显的改善, 但是喝水和吃饭的用时较长, 饮水评定为可疑(2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吞咽障碍、饮水呛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的改善, 甚至加重, 饮水测试为异常(3、4、5级)。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治疗1、2、3周后,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分, 按照VFSS标准进行评分:1分:吞咽不安全;2分:只能吞咽唾液;3分:可以吞咽布丁;4分:可以吞咽半流食;5分:可以吞咽稀薄的食物;6分:可吞咽水。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F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环咽肌是横纹肌, 位置在咽与食管部位交界处的肌束, 当做吞咽动作时咽缩肌产生收缩, 当环咽肌发生松弛, 食物便进入食道。如交感神经发生亢进或迷走神经发生受损后造成环咽肌失驰缓, 即该部位不能完全松弛从而引发吞咽困难[4]。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脑损伤后的环咽肌失驰缓症应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后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对治疗脑损伤后环咽肌失驰缓症疗效显著, 能明显的提高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f桂芳, 胡昔权, 窦祖林, 等. 球囊扩张术在儿童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1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3): 279-280.

[2] 大西幸子, 孙启良. 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6.

[3] 潘艳艳, 杨金锁, 魏小利. 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1):64-65.

[4] 田秀芬, 赵建闯, 吕明栓. 原发性环咽肌失迟缓症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9):403-405.

[5] 国丽茹, 刘青蕊, 张捧娃, 等.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疗效研究. 河北医药, 2011, 33(9):1356-1357.

[收稿日期:2017-02-07]

上一篇: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叉头框蛋白O3a表达下调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