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笋溪河寻找重庆最干净河流的源头

时间:2022-04-10 08:27:34

逆行笋溪河寻找重庆最干净河流的源头

在重庆江津的地理版图上,有一条不太被外界所熟知的河流――笋溪河。尽管在人气上笋溪河无法与重庆众多河流相提并论,但有一点却是让其他河流望尘莫及的:这是重庆市内惟一一条无任何工业、生态污染的河流,被称作重庆最干净的河。

长达120多公里的江津段流域,则是笋溪河绵长身段中最旖旎的一部分。河水清澈见底,高山直耸云霄,名目繁多的原生态植被动物隐没其间,厚重的历史文化遍布两岸……陶渊明所描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景也就大抵如此吧。前不久,我与两名重庆驴友,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笋溪河江津段流域的穿行。

线路:铜罐驿镇--顺江口--仁沱镇--真武场--夹滩镇--骆徕山--华藏寺--笋溪村--嘉平镇--月沱镇--中山古镇--龙塘庄园--枣子坪庄园--四面山镇 --望乡台瀑布--卧龙沟水库--洪海--文家寨--灰千岩岩画--飞龙寺

路程:徒步路程约67公里

队伍:3人

历时:3天2夜

方式:重点分段轻装徒步

线路背景:笋溪河,长江支流,蜿蜒曲折流经四面山入菩陀山下,古称夜郎溪,流经重庆江津区,与古溪汇合后在顺江口注入长江,沿河竹目郁郁葱葱,植被良好,河水清冽,春秋两季竹笋勃发故名笋溪。四面山山北的水汇成溪流,在锣鼓洞形成一个小瀑布后进入大小洪海;涉响水滩,出林都湖,在宏伟的丹霞绝壁上形成闻名遐迩的望乡台瀑布、土地岩瀑布,到龙潭湖小憩后离开四面山镇;再过凤场古镇、中山古镇,穿青峡,入月沱乡、嘉平镇、两岔乡;越石龙峡后到达浅丘地带,从此水缓岸曲,悠闲地淌过沙埂乡、夹滩镇,于仁沱镇携手綦江河,到顺江镇和长江汇合。

第1天

体验一回“竹筏漂流”

铜罐驿镇顺江口仁沱镇真武场夹滩镇骆徕山华藏寺

刚听到“笋溪河”的名字时,并没有让我们过多兴奋,直到网上查看笋溪河相关资料,才知道它号称“重庆最干净的河流”,兴趣这才油然而生。

上午8:30,我们在巴国城车站集合,坐公交车来到陶家开发区,然后坐上当地面包车抵到铜罐驿镇老码头。

我们选择从铜罐驿镇的渡口乘船过江,笋溪河入口叫顺江口,略显狭窄的河道笔直地向前无限延伸着,几只小舟随意地停泊在渡口,旁边一块石碑吸引了大家注意,上面写着:“该江段是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的洄游通道,也是胭脂鱼的繁殖场所。” 船行没多久,我们抵达了顺江口口岸,上岸发现没有沿河而行的小道,不得已只能选择临河的公路徒步,好在公路上少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稍微弥补了心中的遗憾。不过,好景是藏不住的,江岸两边的原生态风光,岸林中星星点点的农家小院,安静流淌的水流,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我们好似行走在画中。

不知不觉在“画中”行走了足足2个小时,终于抵达到仁沱镇,这是此行的第一个休息点。仁沱镇的溪口是笋溪河和綦江河交汇成一体的地方,本来想去看看两河交汇的景象,但其中一名队友急着想赶往距离此地五公里的真武场,就此作罢。

真武场是“湖广填四川”客家移民的中心,也是一个江水古树环绕的古老乡镇。前不久重庆市评选出的152处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江津有7处,而这7处中有5处就在真武场。这原本是一片野草荒滩,康熙年间,湖、广、赣、闽等省的客家人不断来这里拓荒垦殖,随着家业的兴旺,他们开始修建家庙和同乡会馆,留下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建于清代中后期的天上宫、南华宫、万寿宫,建于20世纪欧式风格民居吴泽俊住宅,建于民国时殖民式风格民居马家洋房子……透过遍布真武场的幢幢老式建筑,可以想象到当年这个南腔北调的小场是怎样的热闹和繁华。

下场口真武古渡口,当年客家人就是从这里登岸,一住就是一个世纪。磨得发亮的石梯一直延伸到街口,百年的生活光影便投射在此。当我们走到一处僻静的街巷,几个正在清理街道的师傅看到我们几个外地人,立马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邀我们三人饮用他们自家酿制的江津泡酒――多少年过去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朴实和热情。

过了真武场,就是绵延弯曲的河道。在真武场坐班车1个多小时来到夹滩镇,河道两岸依旧没有沿江而行的道路。这时,我们看到江面上飘来一众长长的竹筏队伍,甚是壮观。运送竹筏的工人热情地邀我们体验一回竹筏漂流。同行的队员“百事可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跳上竹筏,一边玩水一边拍照,就像一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笋溪河是中国惟一以竹命名的河流,沿途两岸竹林生长繁茂,给了这个名字最优雅的注解。笋溪河畔的竹子,驰名巴蜀,旧时秋季采伐竹子,要举行盛大的竹王大会,也就是伐竹仪式。由地方的头面人物担当主祭,仪式地点设在笋溪竹海――洋坝溪的竹林里,远近的竹器商人和笋溪沿岸种竹人家,都会赶来参加仪式。伐竹仪式长达七天七夜,祭坛选在竹林深处,以一根鲜活的大竹为中柱,以四根鲜活的大竹为旁柱,扎五彩缤纷的祭坛,其上供奉竹王神像,仪式演奏古老的祭神音乐。而今洋坝溪的竹海深处,有一尊风化模糊的石刻雕像竖立着,据说就是竹王菩萨。这古老的风俗,如今虽鲜有人提及,但在《古夜郎与夜郎文化》、《中国傩文化史》等著述里,还可以阅读到相关记载。

坐在简易的竹筏上,驰过笋溪的平水幽潭,活水澄净,游鱼可数,两岸翠竹连天,古木披拂,清风拂面,水波荡漾,一切美不胜收……竹筏漂流的乐趣也抵消了身体的疲惫。

告别竹筏,又经过了2个小时的徒步,我们来到嘉平镇的大石滩,这里就是我们翻越骆徕山的起点。

骆崃山是雄踞在丘陵平坝间的一座孤山。古代骆崃山以产马闻名,从远处观看这座山被99座山峰衬托,状如一群奔驰的黛色骏马,向北昂首扬蹄,因其腾空疾行的雄峻气势,故得名骆崃山。在翻越骆崃期间,我们找到了隐藏在半山腰的小乡场――骆徕小镇,一边参观薄雾缭绕的山间老街,一边补充食物和水。

由于行程的关系,我们无法遍览骆崃山的风采,只能一边行走,一边用相机和眼睛珍藏这里的美景:广阔的茶场,茂盛的植被,层峦的梯田……充满着纯美的风情。

成功翻越骆崃山,指针指向了晚上8点,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抵达了曾经的“江津第一寺庙”华藏寺,这是我们首日的借宿地。长期守护寺庙的郑明康夫妻非常热情地款待了我们。

这是一座看上去残破的寺院,但荒芜并不能掩盖它昔日的辉煌。华藏寺始建于明代天顺(1457-1464)年间,清乾隆四十七年培修。寺坐南向北,复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建筑外观相当壮观。

第二天清晨起来,我们才真正看清了古寺的全貌。尽管其内部已经缺失严重,但其建筑外观依然相当壮观,不愧为曾经的“江津第一大寺”。

第2天

踏足两大神秘庄园

笋溪村嘉平镇月沱镇普陀山寺中山古镇龙塘庄园枣子坪庄园中山古镇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离开了华藏寺,朝月沱方向行进。夜里下了场小雨,道路有些湿滑。山路盘桓蜿蜒,遥遥无期地向前伸展着。过了笋溪村,就是一条高低起伏的乡村公路。我看了一下GPS,到最近的嘉平镇都还有8公里,为了不影响队员们的情绪,我没有把距离直接告诉队员们,而是一边鼓励着“快到了”,一边带领着队员们前行。就这样,队员们在“连哄带骗”中,整整徒步了2小时,才终于到达嘉平镇。不过,这里离月沱镇还有一半的路程。

筋疲力尽地赶到月沱镇,本以为这里会有去往中山古镇方向的交通车,一打听大失所望,居然没有!队伍中发出一阵哀嚎,从早上出发,大家足足行走了4个多小时,已经累得瘫倒在地。

一辆电瓶三轮货车如同救星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车主愿意载我们一程。我们欢呼雀跃地爬上车,向着中山古镇驶去。我诧异地看着身边的队友,刚刚还累得气喘吁吁,一上车立马来了精神,心中不仅一阵暗笑。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我们终于抵达重庆十大名镇之一的中山古镇。此次笋溪河徒步穿行之前,就有驴友不断叮嘱我:“中山古镇不远处有两处庄园,一定得去看看”。

在中山古镇,经过好一番询问,才终于让我们找到了两大神秘庄园。

首先寻找到的是龙塘庄园,又名余家大院。龙塘庄园曾经是地主的宅子,与许多庄园一样,龙塘庄园朝门照例不大,但内院却十分宽敞堂皇,充满了一代财雄的霸气与威风。该庄园建筑独特,分上、中、下三殿,土木结构,飞檐翘脊、青瓦白墙、斗拱云墩、顶梁全是雕花。

据说龙塘庄园主人余世海原为一卖油郎,家住福寿崖内。有一次,余世海担油到码头售卖,途经老街时,拾到一块大洋(当时一块大洋足够打一口水井),双峰寺长老仁刚和尚恰好见此情景,觉得余世海是一有福之人,于是将双峰寺所有桐子交给余世海打油售卖。

余世海赚钱后,买下了福寿崖的老油房经营。后又从王家手中买入大量土地,新修油房和龙塘庄园(经时三年完成)。但就在庄园完工的年三十,余世海去世。

后来龙塘庄园做过区府办公地、卫生所、小学校,现中间院落为敬老院,其它为村民居住。除碉楼被拆一个半外,前院青瓦白墙保存极为完好。

感受了地主庄园的霸气后,我们又继续向前行进,来到了枣子坪庄园,其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中山古镇老街约1000米,座西向东,占地约274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53平方米。

庄园两旁沟壑纵横,泉水淙淙,院内有四个天井。整个庄园黑压压地占了半匹山,四平八稳,厚重中透出威严。

枣子坪庄园大门向东而开,视野开阔,大门两侧各有一道门。离大门不远,又设有另一道内门,门坎高长,门廊两侧有扶梯。内门里正面是宽敞的堂屋,两侧是厢房,井然有序。从堂屋正梁上绘的太极图来看,庄园主人十分推崇太极八卦。据传枣子坪庄园主人宦贤安其实是孙子辈,而庄园是他继承父业之后修建的。 清末,宦贤安祖父宦益武当兵建功,被封八品官,后改做盐生意,逐步发家。到了下一辈宦茂明时,当上了十二都都镇和六品府官,宦家更加兴旺发达。

光绪十八年(公元1893年),宦茂明怡然逝世。于是,宦贤安便在离中山古镇不远的山腰处,为父亲修了一座极为大气的坟墓,而这处墓葬如今也成为中山古镇上一处古迹。殷实的家产被宦贤安继承了下来,他请来了众多的能工巧匠,在父亲买下的田产上修建起了这座枣子坪庄园。

游览完两大庄园,天色已晚。本来还打算继续前行的,但一打听距离,想去核桃坪,不仅要穿越四面山,还需步行7~8个小时。队伍被迫在古镇上休整一晚,养精蓄锐,次日再出发。

第3天

遭遇“不速之客”

四面山镇望乡台瀑布卧龙沟水库洪海文家寨灰千岩岩画飞龙寺核桃坪

第三日,早上7:30,集合队友,乘班车来到四面山镇,开始徒步穿行。今天的惟一目标就是沿着笋溪河上游徒步四面山,接近笋溪河源头――核桃坪。

笋溪河四面环山,两岸古木参天,一派原始丛林景观,山美水美,天蓝水碧,天地之间坐落着成片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森林环拥着清澈见底的笋溪河,五颜六色的树种点缀着江岸,让行走此间的我们非常享受这段路程。

行走在四面山中,望乡台瀑布、卧龙沟水库、大小洪海湖……一个个著名的景点与我们相遇,又很快被抛至身后。不知是不是因为山中美景相伴,今天的行走格外轻松,没有人叫苦连连,队员们都步履轻松。

在森林中穿行,最大的难题是容易迷路。四周的景差不多,又没有显著的路标引导,信号很不稳定,GPS形同虚设,这下让我们有些为难了。好在背包里还随身携带一份地图,于是,我们只能按图索骥,艰难地在森林寻找着出路。

像“无头苍蝇”在林中乱撞的我们,却吸引了一群“不速之客”从天而降――或许是看到我们东转转、西走走,几只野生猕猴从树上蹿了下来,把我们着实吓了一跳。

队员“一米阳光”和“百事可乐”来了兴趣,将自己包中的糖果拿出来投喂。这些小精灵才不讲礼仪和道德,一把抓过包装袋就蹿上了树梢,留下还未回过神的两位队员,呆呆地站在树下。几分钟后,“百事可乐”似乎想到什么,抬头冲猴子们喊道:“吃了我们的东西,给我们指条路呗”,不过,得到的回复却是几声尖利的吱吱呀呀,仿佛在嘲笑我们这群迷路者。

好不容易从森林里转了出来,仰望山腰,一座寨子闯入眼帘,“文家寨”三个大字非常醒目。我们一阵欢呼,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只要寻找到文家寨,就说明方向对了。

“文家寨”是一个名叫文海山的土匪修建的一个土匪巢穴。文海山当时为了保密,只请了两个石匠,修了三年才完工。1950年,川东区土匪暴乱,被歼灭殆尽,“文家寨”曾是少数土匪藏身之处。如今的“文家寨”用铜像还原了当时的土匪窝,看上去别有一番趣味。

绕过文家寨,是一段陡峭的岩壁,笋溪河在悬崖峭壁下流动着,俯瞰它细得如一条丝带。平视山崖,一大片色彩绚丽的图画吸引了我们,所见到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灰千岩远古岩画。其高8米,长为163米,岩画的面积有1300多平米,画面上清晰可辨别的大多为动物局部或全身的造像。图像大小相叠,有的独自成型,线条洗炼、形象生动传神,整个构图呈现出一种古朴、简单的自然之美。

出发之前,通过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我们得知灰千岩古岩画是新石器晚期的原始人,凭借简单磨制的石器和骨器,在悬崖峭壁上创作出的。当时没有身临其境,没有直观的感受。当我们置身山崖边,看着大片岩画时,由衷地发出了惊叹声,既因为岩画的精湛,又因为远古先民的勇气。

凝聚着原始巴人智慧与勇气的壁画,不但填补了巴渝地区摩崖壁画的空白,而且成画时间大大早于著名的云南古代摩崖壁画,还把重庆原始巴人的历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1000多年。由此,四面山灰千岩远古岩画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离灰千岩古岩画不远的地方,便是飞龙寺所在地,抵达这里也就相当于真正走到了这片原始森林的边缘,而笋溪河的源头核桃坪近在咫尺。

关于笋溪河的源头,之前有过争论。一种说法是发源于贵州习水寨坝的金顶山,但更多的说法是在重庆的核桃坪,甚至有专家还专门为此考察,得出“核桃坪是千真万确的笋溪河源头”结论。

惟一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准备向核桃坪行进时,被森林看护人员拦了下来,很严肃地告诉我们,核桃坪人烟稀少,没有一定的露营装备和相当数量的人员,既困难又危险。犹豫再三,我们最终听从了劝阻,就此停住沿河穿行的脚步。心中的不甘写在队员脸上,我不停地安慰着他们:“没事,虽然没能抵达,但起码已经无限接近了笋溪河的源头,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事后,我才从其他驴友口中知道,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驴友队伍真正抵达核桃坪,都只是到达了我们停步的地方,便打道回府。而那些队伍的人数和装备的精良,都超出了我们这支三人小组许多倍。

毫不谦虚地说,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上一篇:雾都变脸记从阴霾笼罩到蓝天白云 下一篇:向着明月山前进挑战渝东最复杂的驴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