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乙肝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时间:2022-04-10 12:04:51

干扰素治疗慢乙肝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64例HBeAg(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 48W 后 Th1细胞因子IL- 2及 Th2细胞因子 IL- 4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 ①64例 HBeAg(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 48W 后,有22例发生 HBeA g 血清学转换,比例为34.4%。②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 g阴转及血清转换患者血清T h1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升高,T h2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够有效促进HBeAg(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率,②Th1./T 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HBeAg高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乙肝的慢性化过程,宿主对 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1]。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必要因素[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自我院 2012年5月 ~ 2013年5月住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34例,女性 30例,年龄 ( 16~ 48) 岁,平均 32岁,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O-LYMPUS JAP ) 、全自动 PCR 仪 ( BECKMAN USA ) ,IL - 2、 IL - 12、IL - 4、IL - 10细胞因子 ELSA 试剂盒 (上海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1.3 方法 治疗前患者给予PEG-IFNα-2a治疗,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如有不良反应,予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测乙肝五项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分别抽取清晨6时空腹静脉血 5ml,低温离心分离血清, - 20 保存备用,ELSA法分别检测细胞因子 IL - 2及IL- 4,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检测结果计量资料以 (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x2检验,P < 0 .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 例 H BeAg ( + ) 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W 后,有22例患者发生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 ) 转变为 H BeAb( + ) ,占 34.4% 。另外,有20人出现皮肤干燥、不适感、出汗增加、身体右上象限痛、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

2. 2 慢性乙型肝炎 HB eAg 转阴患者治疗前后患者T h1细胞因子 IL - 2及 Th2细胞因子 IL- 4血清浓度变化 (见表1)。

治疗 48W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W 后,有22例患者发生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 ) 转变为 H BeAb( + ) ,占 34.4% .治疗 48W 后患者 Th1细胞因子 IL- 2血清浓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 t= 0.832,P < 0 05 ) ,Th2细胞因子 IL - 4血清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0.825,P < 0 05 )。

直线相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HB eAg 转阴与 Th1细胞因子IL- 2血清水平成正相关 ( r 0.832、 0 .754) 与 T h2细胞因子 IL - 4 、IL - 10血清水平成负相关 ( r- 0.825、-0.843)。

3 讨论

本实验中,HBeAg(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 48W 后有34.4% 发生完全免疫学应答,与文献报道一致[ 3 ]。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患者,检测血清Th1细胞因子和 Th2细胞因子血清浓度的变化,Th1/ Th2平衡的改变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可能作为评价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道,朱韧,张欣欣.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3,3(3):233-237.

[2] 姚金晶,陈宜涛.Th1/Th2平衡调节与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 13::2597-2600.

[3] La i CL, Leung N, Teo EK, et a.l A 1.- year trial of telb ivud ine,lam ivud in e, and th e com b ination in patients w ith hepat it is B e ant-igen - posit ive chron ic h epat itis B. G astroen terology [ J ] . 2005,129 528– 536.

作者简介:李名福(1985年4月-),男,江西,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曾海春(1989年9月-),女,护士,研究方向:从事妇产科护理

上一篇:胫骨创伤性骨折致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下一篇:慢支合并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