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

时间:2022-04-10 08:35:41

教给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这是我在磨这堂课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只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到后来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习得,有所收获。结合本次公开课,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悟较深的几点。

一、对话朗读教学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把对话列出来,让学生读熟,读透。本文教学中,对话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点。我们知道,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的标点,关键词,把小苍鹰轻松的心情和小青蛙惊讶、害怕、失望的心情,以及小松鼠对小青蛙的鼓励都读出来了。

例如,苍鹰来指路:“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喏”字让人感觉很轻松。“只要……就……”表现出对苍鹰来讲登上山顶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还有小青蛙说的话“我没有一对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感受到小青蛙的没有自信和失望。还有“这么高的山!”一个感叹号读出了小青蛙的惊讶。“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读出了什么?”是小松鼠在夸小青蛙呢!一个感叹号,读出了小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赞赏。

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读出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少讲多读,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创设情景教学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上,带着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

师:小青蛙们,跳一级够不够?(不够)再来一级(板书:一级),两级够不够?到底要跳多少级?(板书上省略号)

预设:

师:那我们就一起往上跳吧。(一级一级)小青蛙你渴了怎么办?(生:喝点儿山泉水)你累了怎么办?(生:在草丛中歇一会儿)你登山这么辛苦,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真不容易,你还要上去吗?

师:好,那我们继续往上跳,一级一级……

师:瞧,天黑了怎么办?(在野地里睡一觉)

师:我们再跳,一级一级,啊呀,你摔倒了,腿都流血了,你还是放弃吧。

生: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要登上山顶,看大海。

师:你真是一只坚持目标的小青蛙呀。为坚持目标的小青蛙鼓掌。

(相机板书:坚持目标)

师指导学生做手势:左右手交替往上一级一级地跳。

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三、识字教学

本次教学中,设计了四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教学在本质上来说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苍”和“登”这两个字是通过抓主笔,引导学生把字写美观。“级”和“吸”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不同点,渗透给学生汉字书写中“因字随形”的书写原则。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汉字书写落实到实处、细处,学生不光掌握了这四个字,还领悟到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这是我们平时在识字教学中所欠缺的,这堂课为我今后的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

另外,不管是朗读训练还是识字教学,都将迁移学习化为无痕,学生在不经意间有了从认知到运用的提升。如“苍”的教学,是老师教给学生主笔的概念,而到了“登”字,学生就能通过刚刚的学习,找到主笔,并能写好这个字。还有在教学小苍鹰和小青蛙的对话时,老师是扶着学生走,引导他们找到关键词、主要标点,带上动作神态读出心情,感悟情感。而到了小青蛙和小松鼠的对话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学生也能在朗读中关注到以上要点,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真正将对话读到位。因此说,这堂课学生是有所习得的。我们语文课教学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吗?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我一直为之奋斗的方向。

上一篇:语文教师一定要写好字 下一篇: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