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用工荒问题启示

时间:2022-04-10 12:47:52

发达国家用工荒问题启示

[摘要] 发达国家用工荒主要表现在技术工种和服务行业人才比较缺乏,蓝领技工收入报酬低、人口出生率低、技工培育成本高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加大技术移民、重视员工的培养、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是发达国家应对用工荒的主要举措。一带一路对我国用工荒短期和长期将产生不同影响,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产业转型、职业教育和户籍改革等多角度采取措施,以期缓解用工荒。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用工荒 一带一路 政策

[中图分类号] F2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5-0093-04

[作者简介] 李富(1974 ― ),浙江安吉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产业安全、职业教育。

一、发达国家用工荒的特征

一是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技工荒”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技术工人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严重短缺,而且在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呈现短缺状况。德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德国已面临严重的技工短缺。20世纪60年代,在所有从业人员中德国技工比例超过45%,可到了90年代这一比例就下降到15%,现在更是下降到接近10%。而德国的“技工荒”问题只是整个欧洲技工短缺的缩影。欧洲劳工联合会的报告显示,技工荒严重的法国技工缺口比例达到40%,德国为36%,英国为34%,即使技工供给情况相对较好的爱尔兰也短缺17%。美国“人力”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对2000名雇主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电工、木工、水管工等靠工具吃饭的技工工种出现比较严重的用工荒。就连一些较高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呈现技术工人的缺乏,如根据韩国中小企业厅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韩国熟练技术工人缺口达到近5万人。

二是服务业缺乏人才较多。据日本共同社2014年12月11日报道,日本企业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非制造业尤其突出。从行业类别来看,受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住宿、餐饮、零售、物流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建筑业、医疗教育业从业人员也比较缺乏。据德国工商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和2014年,德国一共新增近50万个工作岗位,这其中,护士、护工的需求量为7万左右;建筑行业目前有3.5万个空缺职位;服务类行业空缺1.5万个职位;安全和清洁公司空缺2万人。2015福布斯网站显示,美国销售代表、护士、技师、餐饮酒店行业员工、管理人员、司机、医生等服务类人员也开始出现用工荒。

二、发达国家用工荒形成的原因

1. 收入报酬低,蓝领技工缺乏吸引力

21世纪以来,很多德国年轻人喜欢从事白领行业,不愿再做技术工人。虽然目前德国技工的收入较高,平均年薪已达3.9万美元,但和高级白领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致蓝领技工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很多发达国家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2. 出生率降低,中青年劳动力减少

发达国家大都是高福利的国家,高福利国家一个典型特征是出生率过低,导致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因此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就较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教育培训机构众多,年轻人受教育选择的机会更多,所以进入职业教育学校也就不一定成为年轻人的选择。如德国有300多所公立大学,学生高中毕业拿到Abitur就可以申请大学,即使是初中毕业后分流到实科中学的学生,只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后也一样能申请到相应大学就读,而且大学学习免费,所以,德国职业教育生源急剧减少,成为一个严峻事实。

又如由于生育率下降,15岁到64岁日本的适龄劳动者越来越少,目前已经达到30年最低水平,老龄化日趋加快,这对日本未来的劳动力和国内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合格技工结构性短缺严重,培育成本较高

技工的短缺表现出结构性的问题,有些行业技工缺乏尤其严重。而且技工培育成本较高,如在德国把一名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合格技工花费巨大,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另外,晋升高级技工的条件非常严格,不仅需要有4到6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还要经过1000小时的再培训,最后还要通过法律基本常识、专业技术、现代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的考试。因此,虽然德国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岗位大幅增加,但是合格的高级技工招聘却异常困难。

三、发达国家应对用工荒的政策和措施

1. 提供优惠条件,加大技术移民力度

德国政府曾颁发为期5年的“绿卡”给年薪10万欧元以上的外国技术人员;美国1864年成立了移民局,颁布《鼓励外来移民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美国从事制衣工、焊接工、加油工等工种,半个世纪以来,有2300万移民进入美国,其中男性占60%,尤以15到40岁的青壮年居多,有力缓解了美国内战后用工短缺问题;澳大利亚为了缓解用工荒,允许美国工人,例如水管工和电工等一到本国就取得工作许可;2014年日本政府为扩大外籍工人数量,颁布技能实习制度,规定在日本工作满3年的外籍工人,其工作权限可再延长2年,而对于结束实习回国后再次申请赴日的外国人,可再次最长申请到日本工作3年;韩国也曾为解决中小企业熟练工人紧缺问题,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外籍熟练技工给予永久居住权。

2. 重视技工的培养与成长,加大对技工培训政策的扶持力度

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忠诚度。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原因在于强大的制造业。21世纪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制造业外包,集中精力发展服务业,德国却坚持重点发展制造业。德国的制造业技术世界领先的关键在于处处为员工着想,员工的忠诚度较高,特别是德国的中型企业在公司不景气时并不通过解雇工人来降低成本。日本企业的员工忠诚度世界闻名。其次,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员工不间断的技术培训,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员工持续不断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学生很快成为熟练技师。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还为技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提供充足的机会,并在制度上保证优秀技术工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3. 技术革新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工荒往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过用工荒,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约50%,而制造业的发展急需大量具备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的缺乏迫使日本制造业改变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科研投入,有力促进了当时日本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了用工荒。

美国内战后经济的迅速崛起也有用工荒的功劳。内战后,美国经济需要发展,用工荒问题非常严重,除了采取措施吸引移民外,美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高校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和科学发明,提高生产率。用工荒的倒逼,促进了大量新机械的发明,使美国生产率迅速提高,经济发展加速。用工荒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用工荒的影响

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纳入了中国大多数省份,横向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南亚联盟延伸。通过全方位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相互合作,和国内各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产业的承接和转移,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使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发生明显改善,中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也必将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和国外投资向其转移。例如惠普、富士康等跨国企业已经着手将其中一部分重要生产基地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而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将推进带动我国中西部和边疆地区的快速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将掀起用人的高峰。

一带一路也将促进沿途各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国的产品将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可以得到释放,沿途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同时以资本输出和对外基础投资为契机,将进一步带动中国国内产业对外出口的增加,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带动中国剩余产能的对外转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相反一带一路沿途发展中国家急需这方面的投资和产能,因此未来中国可以借鉴日本产业转移的“雁形模式”,引导部分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到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缓解国内用工紧张现象。

五、基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用工荒政策应对

1.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产业合理布局

用工荒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产业转型升级。东部沿海地区要集中精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紧跟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更好地发展这些产业;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运输物流系统,完善基础设施,为迎接东部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做好充分准备;要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加大产业集聚,完善政府管理,简化办事流程,增强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拉力。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缓解技术人员短缺

依托全国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要注意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等与市场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缓解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此外,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仅靠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一时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农民工和低端的岗位工人,加大力度对其技能进行提升。

3. 推进户籍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用工荒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农民融入城市在体制上还存在着障碍。用工荒问题遍布全国的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和边疆的农村地区存在很多没有工作的劳动力。因此,应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消户籍限制,对城镇的农民工给予充分的社会保障,消除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身份局限和歧视,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而有助于缓解用工荒。

4. 完善外国务工人员政策,鼓励外国技术工人在中国就业

从世界各国缓解用工荒的措施可以看出,鼓励移民和接纳外来务工人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转型期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支撑,而中国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成长仍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弥补缺口,因此适当的引进和鼓励外国技术工人在中国就业,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缓解用工荒现象。应制定和完善外国务工人员政策,对外国务工人员给予适当的优惠和便利,鼓励他们安心在中国工作,为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5. 规范企业生产环境,塑造优良企业文化

用工荒的形成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调查发现,用工制度规范、生产生活环境较好和工资待遇较高的企业,用工短缺较少,员工招聘也相对容易,为此企业应打好人情牌,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到用良好的声誉吸引人,用环境留住人,用待遇和发展鼓励人;在管理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变层次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营和管理经验,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员工的成才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从员工的处境着想,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缓解企业用工荒问题。

6. 适当调整计生政策,促进劳动力健康发展

中国老龄蓝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老龄化水平已达到14%多,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青年劳动力逐渐减少,2012年中青年劳动力开始出现首次绝对下降,因此为维持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适当调整,以切实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伟.“用工荒”现象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1,(70): 34-42.

[2] 尹建龙.英国工业化初期的企业“用工荒”和解决之道[J].贵州社会科学,2010,(9): 122-126.

[3] 郑秉文.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J].经济学动态,2010,(3):73-78.

[4] 辜胜阻,李华以.“用工荒”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人口科学,2011,(4): 2-10.

[5] 甘春华.劳动力配置的二次扭曲分析:兼论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82-87.

[6] 牛建林.城市“用工荒”背景下流动人口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15,(2):17-31.

[7] 王呈斌,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 74-79.

Abstract: The labor shortag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s mainly present in the lack of technical talents and services industry talents, low income of blue collar workers, low birth rate of population and high cost of technical training. Meanwhile, technological immigrant, staff trai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re the main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deal with the labor shortag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ll bring different influences in terms of short and long run, and China should lear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ake measur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 on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omestic labor shortage.

Keywords: developed countries, labor shortag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olicy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突出主线,立体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