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

时间:2022-04-09 07:58:11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

结合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知识管理视角下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学知识共享为主要研究内容,明确了教学知识共享的定义,列举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给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知识共享的对策,提高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质量,加速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一、教学知识共享的定义

教学知识共享,属于教育知识管理的范畴,是指通过媒介于知识接受者和知识拥有者之间对于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教育知识进行梳理并共享。教学知识共享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增值,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和个人的专业成长。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通过教学知识共享,不断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学知识的共享会面对很多障碍。障碍的类型有两种:主观障碍和客观障碍。主观障碍是最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具体如下:

(一)知识拥有者障碍

1.知识拥有者的垄断心理

知识拥有者的垄断心理限制了知识共享。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是保证教师在学校组织、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地位的重要因素。知识拥有者由于担心知识的公开会导致自己竞争优势的丧失,因此对有价值的思想、技术或是信息进行控制,以确保或提升自己的地位。同时其独特的知识能够给知识拥有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知识拥有者出于对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会对知识共享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知识公开不全面或者对有价值的技术、思想和信息进行保留。而且知识拥有者所拥有的独特知识可以给其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知识拥有者根据利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拒绝知识共享。

2.知识拥有者的表达障碍

知识分两类,一类是能够被信息化表达出来的知识,比如文字、图片或者数据等等,属于显性知识;另一类是难以被信息化表达的知识。一个优秀的知识拥有者拥有更多难以被信息化表达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知识拥有者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自如,但是与其他人交流就颇有难度。这就导致了这一类知识不容易传播、接受和储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影响了教学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二)知识接受者障碍

与信息化的知识不同,隐性知识主要是作为一个处于人们潜意识中的特定程序去规律性地应付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隐性知识的积累。这些隐性知识会引导主体有所偏好地去选择知识,同时也因为这些偏好的存在,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会被相对固定,同时也会阻碍人们使用新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而且,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会发生理解上的障碍。

(三) 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障碍

1.知R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难以对共享知识的潜在价值进行判断

隐性知识的潜在价值相比显性知识的潜在价值更难判断。因为隐性知识的见效时间比显性知识的见效时间长很多,又由于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双方的价值观不同,就会导致对隐性知识的潜在价值的判断出现比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知识的共享过程受到阻碍。

2.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双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是,如果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就会在知识共享方面发生问题,从而导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效果事倍功半。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师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让他们注重自身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同时也有极强的独立性。但是,由于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共享知识的意愿并不强烈,甚至有部分教师会抵触知识共享。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的情况下,知识共享将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五)学校支持力度不足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学知识的共享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因为高负荷的教学任务和高要求的教学标准而分身乏术。因此,就算有学习或分享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也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把握这个机会。这就导致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教学知识共享的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团队缺乏共同愿景

就目前而言,整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团队,除了核心成员是固定的以外,其他参与者都是临时参与者。这样的人员安排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缺乏一个共同的愿景,教学知识共享效率降低,会极大地阻碍活动的进行。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教学知识共享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共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与需求者之间传递与交换知识的过程,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内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要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拥有者必须愿意贡献个人知识。与此同时,知识需求者也必须愿意倾听和学习。但是,由于存在着同行间的竞争,始终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因而,建立一种有效的共享机制是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更好地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必须培养教师与他人共享知识的习惯,并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建立有效的共享与对话机制。通过这种共享机制的建立,使个人知识能在区域中快速扩散,进而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

(二)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了,而教师参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相关活动,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让教师积极的全身心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去。因而,学校应加大支持力度,真正确定 “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共享的时间与机会,鼓励教师贡献和共享知识,以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质量。

(三)进行整体规划

学校相关组织或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长期的规划。比如,对有效的组织机构形成、激励机制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知识库的设置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规划、构建共同愿景等。

(四)建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库

知识库是教师知识交换的主要媒介。知识库是知识储存、共享、应用与创造的重要系统平台。建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库的目的,以容易理解和获取的形式呈现给有需要的教师。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者应把优秀的、有价值的教师知识,如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案、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方法等,以文件的形式外显出来,再通过系统化的整理归类,建置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库,供教师教学与研究之用。为了提高知识库的品质,必须充分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核心组成员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内优质资源的作用,提升知识的价值,同时还通过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精诚合作,才能促进知识库的发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阶段,任何一个知识库都只能包含现时的知识,甚至还隐藏了过时无用的知识。因此,知识库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另外,教师在应用知识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理性判断与推理能力,才能真正赋予知识库生命。

(五)编制教师知识图示

建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库,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所需知识的获取与分享。因此建库同时,还要结合教师知识图示的编制,作一致的规划与设计。知识图示是指知识的“库存目录”。主要用来整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专业知识的资源体系,以实现对知识的挖掘和应用。它可以告诉教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组织中的各类知识的分布位置。让需要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知识的来源,如图书馆文献索引一样,能简易迅速地查找所需资源与知识的位置。

(六)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专业团队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专业团队是指把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专业团队。他们是基于平等互惠、民主开放的原则,进行专业对话、实践、批判、反思,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并促进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是建立在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使命感与承诺,共同参与教学情境的对话,不断地检视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专业对话,促进专业知识的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专业对话可尝试打破时空的限制,开展各种网络教研。

(七)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

前文已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管理的成效。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便成为组织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首先要强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如可以通过榜样示范、专题讲座等方式强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在教师心中树立知识管理的意识。其次,可以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让教师掌握一些优秀的知识管理小工具,帮助教师选择适合个人的知识管理工具。第三,传授给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专家辅导、教学实践和反思等方式,帮助教师诊断自身的知识状况,逐步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最后,还要鼓励教师与他人分享知识与经验,培养他们知识分享的习惯。通过知识分享,互促专业成长。

(八)提升教师阅读和反思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产生的知识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整理,以书面方式储存在教师知识库中。教师主要通过阅读去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有效性。因此,提升教师阅读能力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师获取知识后,要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内化知识,并主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思考与批判,不断使个人知识增值,进而从个人扩散到整个组织。

(九)充分利用优质资源

优质资源是指具有某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师,一般指教育专家教授、教研员和专家型教师等知识拥有者。实践证明,运用优质资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效果就好。但是要注意的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基于平等对话开展的。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才有可能营造一种知识分享与创新的氛围。使用优质资源很容易变成一种权威,压制了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不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分享。因此,我们可以把优质资源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引导教师传递与分享知识,并在恰当的时候,对知识进行提升与归纳,把知识传递给需要的教师。

另外,我们可以把精品课程建设核心组建设成为一个教师知识管理服务中心。其职责是主动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师提供各项教学与支持服务,如提供教与学所需的资源,以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增进教学效能;整合各项资源,提供多元化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

(十)提升组织者执行力

组织者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组织者既是知识管理的支持者,又是专业引导者。因此,提升组织者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直接影响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效。

首先,组织者要想方设法为老师提供知识共享的“场”。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促使教师们自主发现自己已有的,但并未意识到的隐性知识,并使这种发现逐步由无意识转为有意识,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同时,组织者要善于观察课程建设团队成员的参与状态,善于调节交流研讨的节奏,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学术交流氛围,这将有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分享。

其次,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进行归纳与提升。组织者通过深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活动后,认真整理交流资料,把发现的零散知识整理汇集。这是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知识创新过程的关键,组织者要在专业上给予指导与提升。

第三,组织者借助网络平台,不断将所挖掘提升的知识上传到知识库,充实完善区域网络知识库,把相应教师需求的知识通过网络传递给相关的教师,从而营造寻找知识、挖掘知识、交流知识的学习氛围。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知识的共享因为教学课程形式的多样性,也存在着障碍的多样性,不同的类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根知识共享属于知识管理范畴分析问题无非出在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与知识本身属性之中,解决相应的障碍的对策也应从分析不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模式的属性中分析,从而有利于找到有效解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知识共享问题。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JK256),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人居环境课程为例”(1201532753),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八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17C28),“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机遇与对策的研究”(2017A20)。]

参考文献:

[1]赵萍.高校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08(11).

[2]姚燕涣.区域集体备课认可度及其障碍因素的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小学教师为例[J].教育导刊,2011(03).

[3]徐承亮,曾文英, 陈绍.基于知识管理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策略[J].科教导刊,2015(06)

[4]徐承亮.基于SECI模型的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模式与流程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教育,2016(06).

[5][日]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著,李萌译.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陈云玲.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

[7]罗华.高职人才培养中隐性知识之所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上一篇:浅析山西晋祠文物价值及保护 下一篇:我省召开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