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计算所得税的区别

时间:2022-04-09 05:45:36

两种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计算所得税的区别

【摘要】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时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笔者将在对其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两者的区别。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财政部下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2007年1月1日起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但利润表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采用追朔调整法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税率进行自然调整。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就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计算所得税的区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利润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的调整方法

利润表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采用追朔调整法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调整以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就是按照现行税率计算后的金额,使之能代表真正的未来预付或应付税款金额。举例说明:

例:甲企业2003年12月25日,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前2年所得税税率为30%,后2年所得税率为33%。要求:按照利润表债务法计算各年的所得税。

注:会计折旧额:每年都是20000元。税法每年计提折旧额:2004年:32000元[80000×4÷(1+2+3+4)];2005年:24000元[80000×3÷(1+2+3+4)], 2006年:16000元[80000×2÷(1+2

+3+4)],2007年:8000元[80000×1÷(1+2+3+4)]

2004年,按照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100000×30%

=30000元,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00000-(32000

-20000)]×30%}= 26400元

借:所得税 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64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

2005年,按照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100000×30%

= 30000元,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00000-(24000

-20000)]×30% =28800元。

借:所得税 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88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00

2006年按照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100000×33%

= 33000元,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00000+(20000

-16000)]×33%}=34320元。应调整的因税率变动影响递延税款金额为[(32000-20000)+(24000-20000)] ×(33%-30%)= 480元 所以,本年所得税费用为33000+480=33480元。

借:所得税33480

递延所得税负债84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4320

2007年,按照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100000×33%

= 33000元,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00000+(20000

-8000)]×33%}=36960元。

借:所得税 3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9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6960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所得税率变动后,将前两年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按照追朔调整法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使之能代表真正的未来预付或应付的税款金额。

二、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的调整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时,也同样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但是调整的方法不是追朔调整法,而是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税率进行自然调整。方法如下:

(一)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所得税税率。在这里使用的所得税率是现行税率,即变动以后的税率。

(二)计算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发生额。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负债发生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期末余额。前者是按照变动前的税率计算出来的,后者是按照现行税率计算出来的,这样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发生额就自然调整成按照新税率确定的金额,使之能代表真正的未来预付或应付税款金额。仍用前案例的资料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各年的所得税来进行说明:

2004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80000÷4),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0000元(80000-20000);税务上计提折旧32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48000元(80000-32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2000元(60000-48000)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元(12000×30%)。2004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6400元[100000-(32000-20000)]×30%。

借:所得税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64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

2005年,会计上累计计提折旧4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24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24000元(48000-24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6000元(40000-24000)为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5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800元(16000×30%),年初余额为3600元,则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元(4800-3600)。2005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8800元{[100000-(24000-20000)]×30%}。

借:所得税 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88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00

2006年,会计上累计计提折旧6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2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16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8000元(24000-16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2000元(20000-8000)为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6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3960元(12000×33%),年初余额为4800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840元(3960-4800)。2006年,应缴企业所得税34320元{[100000+(20000-16000)]×33%}。本期所得税费用为: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34320+(3960-4800)= 33480元。

借:所得税33480

递延所得税负债84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4320

2007年,会计上累计计提折旧8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税务上计提折旧8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8000-8000)。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0,2007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也为0,年初余额为3960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3960元。2007年,应缴企业所得税36960元[100000

+(20000-8000)]×33%。

借:所得税 3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9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6960

从本例可以看出,2004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000元,按所得税率30%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600元,计入本期所得税费用3600元;2005年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6000元,按所得税率30%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800元,计入本期所得税费用1200元(4800-3600);2006年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000元,按所得税率33%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3960,计入本期所得税费用-840元(3960-4800); 2007年末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0元,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也为0,年初余额为3960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3960元。从整个四年看,暂时性差异总和为0。

从2006年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当所得税率变动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需要采用追朔调整法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而是自然地调整过来,使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余额是按照现行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未来预付或应付税款金额。

上一篇: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探析 下一篇:探讨高校个税筹划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