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产学研结合主要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9 06:19:05

河北高职产学研结合主要模式研究

【摘要】本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办学道路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河北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河北省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层次结构,积极探索了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的应对策略;并结合相关院校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总结研究出三大适合河北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为河北将近60所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平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我省高职院校在创新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想到解决的思路,以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河北高职产学研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河北高职的一些产学研项目或者实践探索,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搞产学研而搞,属于“形象工程”,虽然做出一些成绩,但是社会认可度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够,原因就在于其定位不准确,没有清晰的实践目标。

2、市场竞争意识不足。产学研不同于高职院校常规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要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实际上,在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面临优胜劣汰这个问题。要想在生源的竞争、政府资源倾斜的竞争、优秀教育人才的竞争、就业率的竞争、社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竞争中领先,走更具有市场化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之路是必然选择。

3、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够。一是把开展产学研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的学生生产实习的一个途径,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予以考虑;二是在寻找产学研结合的合作伙伴时跳不出大中型企业的圈子,因而使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越走越窄;三是许多学校缺乏与企业间的真正的双向沟通和深度了解,很难思考到“产学研”是怎么个“产学研”,开展起来就会遇到重重困难。

河北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发展遇到的障碍归根结底是定位和认识的问题。如何在理念上正确理解产学研,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力发展产学研扫清障碍,把握方向。

二、正确理解高职产学研结合

首先,需要分析高职院校产学研办学模式下的产学研结合运转系统。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运转系统主要由市场、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部门、社会各界)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本身有着明确的社会关系。市场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核心。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直接或间接地为市场服务。市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可为上述三者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人才和科研成果,市场为高职院校提供各类信息;企业为市场提品,市场则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和成果;政府为市场提供政策法规,规约市场行为,市场则为政府反馈修订政策法规的相关信息。

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产学研结合运行系统的主体。校企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建立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基础。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成果和咨询,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资源、实践环境和信息。高职院校的属性客观上要求依托企业办学,服务企业;企业也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贴近市场的人才规格提供参考意见,为学院决策服务。

其次,需要分析产学研结合中做具体实际工作的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和层次,也就是打算如何合作的问题。

那么,作为河北省来说,如何立足自身优势,走出有本省特色的高层面合作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呢?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搞产学研结合,搞工学结合,走出第一步,或者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第一步至关重要。很多学校没有走出第一步,或者很坚实的走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是没有意识到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所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变成利益相关者。我们经过大量的实地走访高校和企业,以及召开由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高校教师参加的研讨会,总结了适合河北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的三大主要模式。

三、河北高职产学研结合发展三大主要模式

(一)窗口模式(展示平台模式)

窗口模式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一方面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才”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的人才,是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企业新人的成长周期。

窗口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推进校企产业合作,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双赢。这种模式表现形式就是合作办学。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来自校企双方的共同资源,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新型模式的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在树立学校和企业形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新龙软件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丰田T-TEP学校、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CSDN乐知学院等产学研结合项目都属于窗口模式。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工作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提高相关院校社会知名度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窗口模式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打造品牌。

(二)专家委员会模式(交流平台模式)

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等各方面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产学研结合学术交流沟通模式。专家委员会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交流沟通,它的发展宗旨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行业企业实际经验的交流和咨询并充分发挥专家资源和行业权威性优势。高职院校的每一个专业,都可以设置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如何不流于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交流平台作用,是这种模式能否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关键。

首先,专家委员会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能够进入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1、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2、行业中(包括学校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经验和工作业绩的知名人士;3、对相关行业产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等领域政策熟悉的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士;4、行业中各个主要企业推荐的专家。

其次,要明确好专家委员会专家的权利和义务。能够进入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可以享有以下权利以及应尽以下义务:1、委员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参加委员会的活动;3、对委员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4、入会自愿、退会自由;5、执行本团体的决议;6、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7、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最后,要明确专家委员会的职责,一般情况下成立的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1、立足行业,联合国内外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战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学术界和实践界人士,为高职院校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助力。2、 研究国内外行业企业战略理论与创新思路,结合河北实际,进行本土化创新,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经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战略生产经营与管理思想的传播与推广,为相关专业学生搭建了解相关产业前沿生产管理等知识的交流沟通平台。3、 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推荐专家与人才,介绍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学员融入企业实践提供条件与平台。4、以相关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声誉为依托,逐步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学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行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实现多方面共赢的良好局面。5、定期举行行业论坛,关心行业发展,扩大专家委员会的影响力。

所以, 专家委员会模式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点在于如何管理以及制度的制定。。

(三)合伙企业模式(盈利平台模式)

这种模式的表现行为是校企合作办企业。合伙企业模式的优势在于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推进校企产业合作,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双赢。学校与企业合作办的合伙企业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1、合伙企业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2、合伙企业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意识;3、高职院校一些闲置资源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通过合作企业提高可以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4、合伙企业为高职院校在校生提供实训基地;5、合伙企业因为有成熟经营经验的社会企业参与,有效降低了不具有相关经验的高职院校去经营企业的风险;6、高职院校与合作的社会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这种模式与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校办工厂”不同,这样的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强,经营思路更贴近市场需求,管理上更接近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为未来高职院校的深刻变革探索宝贵的实践经验。因为股份制,企业化市场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很可能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一条主线。合伙企业模式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保证盈利以及降低经营风险。

其实,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还可以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我们经过大量实地走访以及学术研讨总结的这三种主要模式,从模式特点和实际省情方面还是比较适合现在的河北高职院校开展实际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河北高职院校要想做好产学研结合,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搭建一个平台,使各方面的力量都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去开展工作,而我们课题组研究总结的这三种模式也恰恰看到了产学研结合必须要具备“平台”功能的要求。相信河北的高职院校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高职的相关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优势,必将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高职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昭.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2005年度

[2]王前光、高惠林.产学研合作办学新路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3]丁金昌.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7

[4]王键吉、 宋书中、王红乾.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 中国高校科技,2012.02

[5]尚观华.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中的“教育性”与“经济性” [J]. 职教论坛,2012.09

上一篇:秦朔对话丁磊:回归创新 下一篇:天津市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