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七叶皂苷钠与地塞米松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时间:2022-04-09 06:07:04

β―七叶皂苷钠与地塞米松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地塞米松与β-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2例治疗资料。结果 治疗开始后2w时,观察组31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3.9%)(P

关键词:地塞米松;β-七叶皂苷钠;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为贝尔麻痹,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论定,现在多认为是面部的营养神经血管受到风寒侵袭而发生痉挛,使神经组织缺血而致病[1],临床上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例如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用药安全性差[2],笔者单位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62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37例和女性25例,年龄为25~48岁,平均年龄为(34.8±14.7)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为(4.6±3.8)d,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受凉史、吹风史或者受潮史,具备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炎临床表现特征:患者发病较急并出现一侧的周围性面瘫,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舌味觉障碍,另有少数患者同时存在耳鸣或者听觉过敏,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或者意识模糊者,排除已知的其他原因导致的面瘫患者。62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选择β-七叶皂苷钠治疗的31例为观察组,选择地塞米松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口服烟酸和肌肉注射维B1和维B12基础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β-七叶皂苷钠药物进行治疗:将25mg的β-七叶皂苷钠与浓度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250ml充分混合后静脉点滴给药,1次/d,疗程为7d;对照组患者将10mg地塞米松与浓度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250ml充分混合后静脉点滴给药,1次/d,连续治疗7d后改口服泼尼松(剂量为30mg/d),服药1w时间内药量递减。

1.3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开始后2w时和4w时进行疗效评定,根据黄富强文献[3]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患者眼睑闭合情况良好,面部肌肉的功能基本恢复者视为治疗显效,治疗后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静态时无歪斜表现,但面部活动时仍有不适感者视为有效,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者视为治疗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区组对照实验,完全独立样本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值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行双边检验。

2结果

在疗效方面:治疗开始后2w时,观察组31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3.9%)(P

经过1个月的随访调研,观察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的平均时间为(6.8±2.2)d,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的平均时间为(18.8±5.2)d,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统计量=10.22,P

3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w时的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数据,同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说明β-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起效迅速,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姚雪榕,许延林,洪伟雄等在文献报道[4]中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40例面神经炎患者,同时用地塞米松治疗的35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对照,得到了与本研究类似的结论,与文献不同的是,本研究又在用药开始后1个月时间内对两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0%以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程明显缩短,更进一步说明了β-七叶皂苷钠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性。

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多认为是面部的营养神经血管受到风寒侵袭而发生痉挛,使神经组织缺血水肿,水肿压迫神经而致病,β-七叶皂苷钠具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特有的抗渗出和消肿作用,也能对抗缓激肽和磷酸组胺等炎性介质的作用,相关文献[5-6]研究结果表明β-七叶皂苷钠的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5倍以上,其抗水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达到抗渗透的目的,进而促进水肿的吸收,缓解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1]Hampton,A.L.Colby, L.A.Bergin,I.L.et al.Facial paralysis and lymphocytic facial neuritis in a rhesus macaque(&;lt;i&;gt;Macaca mulatta&;lt;/i&;gt)positive forsimian retrovirus type D2[J].Comparative Medicine,2011,61(6):538-545.

[2]Lim,H.K.Lee,J.H.Hyun,D.et al.MR diagnosis of facial neuritis: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ntrast-enhanced 3D-FLAIR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3D-T1-fast-field echo with fat suppression[J].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2,33(4):779-783.

[3]黄富强.地塞米松、舒血宁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11):1570-1571.

[4]姚雪榕,许延林,洪伟雄等.面神经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3,(11):1734-1735.

[5]Cruz Fernandez Espartero M,Perez Zafrilla B,Naranjo A et al.Demyelinating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NF antagonists in rheumatology:data from BIOBADASER,a pharmacovigilance database,and a systematic review[J].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11,41(3):524-533.

[6]Fishman JM.Corticosteroids effective in 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 (Bell's palsy) but not necessarily in idiopathic acute vestibular dysfunction (vestibular neuritis)[J].The Laryngoscope,2011,121(11):2494-2495.

上一篇: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急诊治疗中的... 下一篇:振源胶囊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焦虑抑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