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生态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04-09 05:09:38

论构建生态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摘 要:本文阐释了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并从树立生态智慧型的教学理念,拓展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态智慧型的课堂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构建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智慧课堂;初中思想品德;策略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长期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教学与生活疏离等情况,最终致使其教学脱离现实,难以取得实效。

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就必须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生态智慧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指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共生,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系统。“智慧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智慧唤醒、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

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中,积极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力量,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生态智慧课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师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开发,它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思维、集聚智慧的平台;二是师生情感体验得以丰富、有效思维得以提升;三是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实现圆融共生。

2.构建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1) 树立生态智慧型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态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课,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习惯于思维跟着教师走,只是满足于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落实新课标提倡的“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2) 拓展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和技能。首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教材、活用生活教材。其次,用丰富的社会信息充实课堂。应从教学内容着手,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充实社会丰富信息。最后,我们要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把社会生活中的新焦点、国内外发生的新事件、科学技术新成就、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

(3) 运用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提供更多贴近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灵活形式,让学生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首先,创设生态化教学情境。着眼于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基于情景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4) 营造生态智慧型的课堂环境。构建生态智慧型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开放自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一,要营造生态化课堂语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与交流,而教师扮演思想品德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第二,真诚关爱学生。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学生却常常因为一点点错误就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他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的动力,更懂得用爱心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做负责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俞世赞.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2]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上一篇:巧选素材,构建灵动课堂 下一篇:让国学经典浸润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