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下的小草也能得到阳光

时间:2022-04-09 12:48:42

大树下的小草也能得到阳光

【摘要】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课堂小组活动教学大大改善了这种局面,让大树下的小草普遍得到了阳光的照耀。①有效地划分小组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②合理的小组分工,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增强责任心;③宽松的小组讨论,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课堂小组活动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即使有照耀的时候,也只是偶尔得到一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频频举手的往往就是那些优等生,后进生大多数沉默不语。优等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未等中等生和后进生回过神来就开始引导大家驶向胜利的彼岸;而此时中等生被牵引着听懂了――了无主见;后进生还未回过神来――稀里糊涂。久而久之,课堂学习成了优等生大显身手的专用“舞台”,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而不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发展,甚至易养成他们思维的懒惰,认为凡是问题由优等生解决,与他们无关。因此,长期这样下去他们不就更差了吗?课堂小组活动教学大大改善了这种局面,让大树下的小草普遍得到了阳光的照耀。

1.有效地划分小组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种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同学的不理解、鄙视、冷漠,使他们就像一只只可怜的孤雁。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就要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按照优生一、中生二、后进生一的比例划分。后进生会为能和优等生分在一组而高兴,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我们提出了“不让小组里的一个人掉队”的口号。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来转化后进生。

如我班的胡仁滔同学,平时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造成了学习成绩差。有一天他悄悄地告诉我:“李老师,我想到文艺澍她们那一组。”当我问其原因时,他说:“她们那组的成绩好,表现好……”我说:“你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她们会同意吗?”胡仁滔一听就急了,说:“我会改的,你让我去,我一定会改的。”后来,小组制定了对胡仁滔的帮扶计划,他在那个组里,在其他三个同学的监督和帮助下果然进步不小。

课堂小组活动教学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尤其是后进生,能在组内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可见,有效的小组划分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2.合理的小组分工,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增强责任心

在小组分工时,不要因为后进生这不行,那也没法做,就把他们凉在一边,不分配任何职务。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被认可,渴望被赞赏。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如我班的殷玮同学,从小养成说谎的坏习惯,常常受到家长的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但她却经常主动为班集体打扫教室,同学有了困难她都会挺身而出。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在四人小组里我就安排她当了记录员,要把每次小组讨论后的结论真实地记录下来。再如董荃,平时上课不认真,自我约束能力极差,可我发现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我就抓住这一特征,安排她做了四人小组的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事后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得知,她们曾为这个“官”而欣喜若狂,回家见人就讲。

另外,小组分工采用轮换制,即使是后进生也能当上他们心目中认为非常“神圣”的小组长。

这些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让她们找回了自信,有了一定的责任感。而且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完成任务,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小组的支持力将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

3.宽松的小组讨论,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疏松的土壤令植物更茁壮成长,宽松的环境让心灵更健康发展,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更造就健康、开朗、自信的心灵。由组长组织组员对自学结果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动”的基础上“互动”,讨论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地方。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完善,使认识不断深化。教师则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为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了群体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同时在这种交流中,能让学生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了评价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

特别是一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往往很怕教师提问,因为他们总是答不上来,总是很自卑,但在课堂小组活动教学中他们也能参与讨论,不那么拘束,并能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告诉教师,得到一点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语第七册第四课《加了一句话》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第10小组的组长杜佳欣提出:课文中描写绅士、贵妇人、少爷、小姐拿钱时用“掏”,而小职员为什么用“摸”呢?我当时听到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就停住脚步,故意问该组的后进生汪猷钧:你能做做“掏”和“摸”的动作吗?只见他慢腾腾地站起来,很不自然地做了这两个动作,其他三个人早以按捺不住,不约而同地做了起来,我让他和大家一起做,结果表演的维妙维俏。我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他脱口而出:“那些绅士、贵妇人他们有钱,拿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而那些小职员钱很少,也许他还有其他的用处……”其他三人听后鼓起掌来。小组长杜佳欣紧接着说:“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发善心,就是因为加的那句话――春天来了,它让人们更加同情那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是啊,”吴碧君抢着说,“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可那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更能说明她的不幸。”我欣喜不已,是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这正是作者所要想表达的。

通过课堂小组活动教学,后进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有了成功的体验,后进生就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遇到难题也敢想敢做了。

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课堂小组活动教学使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更多了,课堂的语言环境更轻松了。但是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最跟本的还是要在课堂小组活动中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创设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小组学习氛围,排除使后进生落后而不能自拔的心理障碍,而且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再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他们一定会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上一篇:浅谈如何把班主任工作变繁为简 下一篇:改革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