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前景和发展策略

时间:2022-04-08 11:30:16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前景和发展策略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国内、国外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它们的处境困难。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十”的召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民营企业要利用国家的政策红利,扬长避短发展壮大。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融资

我国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4%,代表我国生产总值的64%,占就业人数的75%,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社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十”的召开使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民营企业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我国民营企业实际上是相对国营企业而言,非国有即民营。我们这里指的是私营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我国民营企业虽然阵营庞大,但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以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解放初期,1949-1956年得到过快速发展,但自从1956年取消“公私合营”的经济形式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到1976年前民营经济的存在在中国接近空白。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民营经济带来了辉煌和繁荣,在政策阳光的照耀下演绎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创造着一个个致富的奇迹。改革之前人们的服饰,款式和色彩绝对整齐划一,一律的中山服、国防装,黑色、兰色、军绿色。社会的改革带来了思想的解放,人们冲破了衣着上的思想禁锢,开始追求时尚。当时有篇文章“大街上的红裙子”,是写红裙子一流行,人们争相购买,不但市场上买不到红裙子,连红布也买不到了。使很多个体服装经营者创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市场由卖方转向了买方,使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者步入了艰辛的历程。民营企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日益显现出来,阻碍了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各跨国公司和企业纷纷抢滩我国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的萎缩,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国内。这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度,使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面对重重困难,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是今天很值得推敲和研究的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一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民营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下。存在着规模小,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少,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停留在家庭经营阶段,产品的竞争能力及市场的生存能力远不如国有企业。(2)因为社会认知的偏见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等,民营企业很难吸引人才,本身技术人才也易流失,使得民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3)市场进入,在我国准入管制和前置审批妨碍民营企业对市场的进入,特别是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国防工业领域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管制歧视,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进入。(4)企业负担较重,主要表现在我国税收以流转税为主体,导致盈利较低的民营企业实际赋税偏重。加之乱收费的现象,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升高。(5)融资难,比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困难。据有关统计,银行贷款都倾向于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仅占5%,而民营企业更小。找出差距和不足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找出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企业本身的因素。关于市场生存力,竞争力差的问题,除去国家政策的影响外企业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国家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明显鼓励外延发展,容忍粗放扩张。加上当时高度的市场需求,使价值的实现得以保证,造成了产品不愁卖的“卖方市场”。使得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低效能运转和无序管理的民营企业得以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生产力低下的表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卖方市场”转化成“买方市场”,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再无生存的可能。我国民营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加速转型和升级的步伐,把无序的管理转向规范的管理,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人才的竞争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且是时时进行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对合同的不严肃性,对奖惩制度的随意性,及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使得员工没有安全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始终是人才流向的吸铁石。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都优于一般国企。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小作坊的用人观念,向企业家的用人观念升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十”以来政府在营造好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方面加强了力度,加快了速度。在消除市场进入方面的歧视,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方面,通过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加大了对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制度的改革力度,变事前审批为过程监督,使民企在市场准入方面变得越来越宽松,乱收费的现象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税收方面,不但加快了变流转税为增值税的改革,并且在提高起征点,以及对征税减免的优惠政策。用政策和行政手段为民企在市场准入,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民营企业要及时抓住时机,利用好政策红利,更好的发展前进。

关于融资难,既有社会和政策因素,也有民企本身的问题。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资金有限,只限于企业开办初期,难以满足企业走上正轨后的发展需要。外源融资又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股票上市的要求特别严苛基本把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债券融资虽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处于弱势的民营企业得到批准的可能性极小,间接融资的方式虽然很多,在我国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的方式。又因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与民营企业的融资的矛盾,使民企得到贷款非常难。银行是市场中的盈利性机构,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放贷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而安全性是首当其冲,与国有企业相比,民企普遍存在体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差,银行觉得对其放贷要承担很高的风险。民营企业只有加快转型的步伐,搞好自身素质的建设,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健全财务制度,形成先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个体,是取得银行信任和银行贷款的关键。

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存在的,只有程度的不同。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对民企越来越重视,加上有关优惠政策的颁布。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将得到不断的改善,总体情况会越来越好,但对企业本身发展的需求,总是不够的。因此企业最终还得靠本身的发展来克服。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对民企尤为重要。融资问题的实质是用资金的积累完成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通过资金的投入、运作、增殖,完成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以争取更大的利润。民企与国企相比,虽有种种不如,但民营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民企规模不大,绝大多数较之国企来说都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但“船小好调头”,“集散没有约束”,关键是在发展中走好自己的路。

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特点,采取积累融资的方式,不断研究市场,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发现商机,快速进入,使有限的资金立即增殖。当感到无利可图时,立即退出,避免损失。再发现新的商机,不断地快进,快出,使自己的资金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得到积累,以图更大的发展。

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聚散自如”的特点,采取合作融资的方式,以契约合作的形式合伙经营,众人拾柴火焰高,将财力、物力、人力整合起来完成,单靠个人所不能及的经营目的。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联合经营的融资方式。比如一个服装厂获得了大批的订单,凭自己的资金和生产规模无法完成,这时可和织布厂、纽扣厂、裁衣厂联合起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自己只负责设计、总装卥和质量监督。这种方式可以使大量的资金迅速集聚起来,以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赢得经营的胜利。由此可见,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有种种不如,更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道上,国有企业是汽车,民营企业是摩托车,当堵车时,汽车只好暂停,摩托车仍然能穿行前进。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改革初期是民营发展的春天,“十”的召开给了民企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然而只有那些能够迅速的完成从落后的经营方式向先进的经营方式转变,以科学创新不断优化升级,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民营企业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赢得先机、赢得市场,民营企业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的今天,适时抓住机遇,使企业的经营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和选择 下一篇:赢利模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