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水对小型湖泊水产养殖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4-08 08:47:10

强降水对小型湖泊水产养殖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强降水天气在我国中部地区的雨季较为多发,常常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该文以2015年五河县沱湖死鱼事件为例,分析了强降水天气对小型湖泊水产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并结合渔业生产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保障水产养殖业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强降水;小型湖泊;水产养值;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80-02

水产养殖业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殖[1]。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2011年养殖水产品产量已达4 023.26万t,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应对突发、恶劣自然灾害的措施和能力仍不足,特别是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冰雪寒冻以及台风等特殊天气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时常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3]。

我国中部地区在每年的雨季,强降水天气都较为多发。强降水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常见的是:塘水漫顶跑鱼,决堤等危害;极少见到因水产养殖环境受污染而致使养殖生物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本文以2015年6月底五河县沱湖流域大规模死鱼事件为例,主要分析强降水天气对小型湖泊水产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并结合渔业生产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保障渔业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水产养殖业应对强降水灾害的能力。

1 沱湖水文概况

沱湖位于淮河北岸,上游承接南沱河、北沱河来水,下游入r潼河。南北长15km,东西宽1~3km,正常水深1~3m,是典型的内陆小型湖泊。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沱湖按其功能定位应划分为第Ⅲ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2 沱湖污染事故分析

2015年6月底,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遭遇多日强降雨天气,6月27日,渔民发现沱湖湖水呈黑褐色,并出现死鱼、死蟹,接连3d,水面陆续出现大量死鱼、死蟹。据统计此次“生态劫”造成沱湖流域0.61万hm2的水域严重污染,鱼类、河蟹等水产品死亡1 000多万kg,涉及渔民907户,其中专业养殖户220户,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元。

2.1 沱湖污染采取的应急措施 (1)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排查污染源头,查清造成鱼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成立综合治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治污行动。(2)委托社会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沱湖水质及入沱湖河流水质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3)积极采取多方面的扶民、助民措施,解决好渔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4]。

2.2 沱湖污染水质检测 污染事故发生后,五河县环境保护局委托安徽某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对沱湖水质进行多天多点位连续监测,经数据比对分析,发现沱湖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超标严重。本文以7月2日和7月4日沱湖水质监测结果为例说明此次沱湖污染情况。2015年7月2日,安徽某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分别对X取水口、X二级取水口、李X东湖心、铁X渡口和九X渡口共5处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7月4日,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又对X镇濠城闸下游500m、X县北沱河节制闸上游500m、X县草沟闸桥下游500m、X河大桥桥下游500m、X县幸福闸下游500m和查X桥下游500m共6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5d生化需氧量在内共72项指标[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全项、表2全项及表3部分项》,7月2日与7月4日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限值的指标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知,有机类和重金属类指标均正常,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多项常规指标均超出地表水Ⅲ类限值,并且5个点位的总氮数值均超Ⅴ类限值,故在强降雨过后沱河水质由Ⅲ类水质恶化成劣Ⅴ类水质,而鱼类对水体变化反应敏感,更无法适应恶劣的水质环境,所以在沱河水域发生鱼、蟹大量死亡的现象。

由表2可知,7月4日检测结果与7月2日相似,6个点位检测指标中的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均超地表水Ⅲ类限值。相较于7月2日检测结果,7月4日6个采样点位检测指标中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这4个指标数据要高于7月2日的检测数据,这是由于7月4日采样地点多为沱河流域河闸断面,这些河流连接乡间沟渠,在强降水天气下,雨水冲刷沟渠并汇入河流,使得沟渠污染物进入河流造成检测数据偏高。

2.3 造成沱湖污染的原因分析 在对沱湖污染调查的过程中,发现:(1)沱湖流域工矿企业较少,多为乡村田地,通过对沱湖上游企业进行排查,排除企业间歇性偷排污染的可能性,而11个检测点位的溶解氧、总磷、总氮等检测数据高低不等,无污染物逸散规律,这也符合非点源污染的特征。(2)沱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大多是随意倾倒在乡间沟渠,并通过简易填埋或焚烧处理,虽然部分地区建有垃圾池,但收集点多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污染环境,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3)6~7月份正值夏季麦收结束秸秆禁烧时期,禁烧产生的大量秸秆堆放在田地、沟渠两边,部分秸秆被强降水冲刷至流域水体中,由于温度较高,有些秸秆开始腐烂。(4)淮河流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增产压力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较大[6]。而沱湖属于小型湖泊,其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在多日强降水天气中,大雨冲刷乡间沟渠、农田、浸泡秸秆,大量农村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秸秆腐殖质等进入沱湖水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致使沱湖水体溶解氧、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指标超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沱湖鱼蟹大面积死亡原因为强降水天气冲刷农田、沟渠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为避免此类污染事故再次发生,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如养殖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等。(2)调整改善农业种植的布局,优化种植比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是从源头控制农业系统对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3)农村垃圾应有相适应的收运处理模式,随意倾倒、放任不管是威胁水域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4)秸秆禁烧后,秸秆应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合理利用,避免在农田形成无法处置的污染物。(5)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上游水渠畅通,下游泄洪能力充分,清理入湖沟渠,加强对入湖水质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田天,杜隽涵.水产养殖业中生物资产核算特点之刍议[J].现代商业,2011,12:233-234.

[2]孙炜琳,刘佩.近10年来我国水产品供求变化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06:61-64.

[3]孔蕾,柳怡,黄家庆.浅议水产养殖业防灾减灾工作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2,05:51-54.

[4]崔秀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特征及处置措施――以保定市两起危及环境安全事故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7:1-4.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2002.

[6]万伦来,麻晓芳,方宝.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基于安徽淮河流域的经验证据[J].生态经济,2008,03:84-87.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一个在阿富汗街头涂鸦的女艺术家 下一篇:12年生杉木施肥3a和9a后的肥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