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引用 “给力”观点

时间:2022-04-08 12:21:06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广大学生对名言警句不仅要做到“积累之功,存于一本”,而且要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灵活引用名言警句的能力,现对灵活引用、“给力”观点的六种技法作一梳理:

一、引发观点。

以引用的名言警句作为“引子”,自然而机智地引出或生发出自己的观点。它的妙处在于回避了“凭空立论”,使文章开篇就彰显“理趣”,顿生“看头”。如:

1.“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而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席慕蓉的这句话带我们见证渡河百转千回,携我们体味人生种种况味。河水傍着河岸匆匆流逝,河岸是河水的倚靠,正是有了两岸的存在,那汤汤河水才不至于泛滥漫野,抑或是偏窄如沟。

而人生呢?亦如河流傍岸而行,唯有依靠奉献与感恩,才能成就个体的幸福,才能创造一个充满大爱的社会。(全国大纲卷・广西考生《在奉献与感恩的两岸》)

二、亮出观点。

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直击、紧扣观点,援引或截取立论,亮出自己的观点。它的妙处在于既得引文思情、意蕴,又增观点信服指数。如:

1.著名作家林清玄说过:“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窗口下的画框,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其实这皆源于心灵深处的感悟,源于那份心境。有心便有境,拥有好的心境才可以看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山东考生《心美,一切皆美》)

2.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老去”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可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如能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着、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万古不废。(江苏考生《一事能狂便青春》)

三、阐发观点。

学生在论证中常遭遇对事理虽“心知”但又难以“言明”的尴尬。怎么办?不妨扫描一下自己积淀的名言警句,只要引用得当,就能将难言之理阐发得清晰而透彻。它的妙处在于以一当十,直击“鼓心”。如:

1.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符号与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北京考生《重拾文化自信》)

2.卞之琳在《断章》中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风景人的心在桥上人的身上,桥上人成了楼上人眼里唯一的风景,就像张充和是卞之琳眼里唯一的风景一样,风景随心。(湖南考生《风景随心》)

四、支撑观点。

高中生较之于初中生、小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此,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要有事实论据的支撑,而且要有理论论据的支撑,而名言警句正是理论论据中的主打猛料。它的妙处在于佐证论述,以“理”服人。如:

《周易》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规则确实已经成为绊脚石时,就要勇敢地搬走它。正如尼采所说:“我们先需要骆驼精神承载一切传统,接着需要狮子精神打破这些规则。”(全国新课标卷Ⅰ・河南考生《打破规则,柳暗花明》)

五、深化观点。

将论证向纵深推进,开掘出一个新的论述层次,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钻头”,而富含思辨色彩的名言警句无疑是一枚掘进的“金刚钻”。它的妙处在于借力发力,别开论层。如:

“喂食”不仅会伤害到植物、昆虫,就是人的培养也经不起滥加“喂养”。布莱克有一句名言:“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父母是开凿匠,能为孩子开辟一条平坦的大路。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为孩子开凿道路,当撒手人寰、无法再做“喂养”时,孩子面前将出现一条未经开凿的道路,走惯平坦大道的他们就会心生茫然,陷入困境。(甘肃考生《如此“喜欢”实为伤害》)

六、收束观点。

议论文收篇贵在有力,最好是“豹尾”,但广大学生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浓缩人生之智、蕴蓄万象之道的名言警句可助你一臂之力。它的妙处在于总结陈词,简洁有力。如:

门后还有门,路后还有路。“不必为了一朵花而驻足停留,因为一路上还有其他花儿为你开放。”站在未知与已知的门前,面对过去与未来的交会,请铭记乾隆帝在两百年前挥毫写就的一句:“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浙江考生《吾将上下而求索》)

“引用”有法,但“引”无定法,贵在得法。考生只有将平时积淀的名言警句慢慢咀嚼、消化、吸收,进而内化进自己的思想,入心入脑,才能在引用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上一篇:别将反垄断风暴仅仅当做新闻看 下一篇:敦品励学 严谨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