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交易套期保值核算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08 11:46:12

外币交易套期保值核算问题分析

【摘 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套期保值业务核算实现了国际趋同,同时也让长期游离于表外披露的外币交易套期核算进入我们的视野,掌握核算规则并应对实施中出现的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仅就一般企业涉外购销业务引起的外币交易套期会计的应用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外币交易;套期保值;套期会计

外汇风险产生于复杂的外币交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存在着这种外币交易,并面临着外汇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而采用衍生工具或非衍生工具进行外币交易套期保值,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成为一种越来越急迫的现实需求。鉴于此,本文就一般企业外币购销业务相关套期保值业务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企业进行有关核算操作提供一些指导性帮助。

一、外币交易套期会计运用中的主要难点解析

采用套期会计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提供正式完整的证明文件,包括:套期关系及套期工具的认定、被套期风险的认定、套期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过程。在套期持续期是否能坚持套期程序,则需要通过持续性套期有效性评价决定。如果某个时候有效性评价无法达到高度有效的标准就必须终止套期程序。从我国新准则实施近三年的情况来看,外币交易套期会计程序实施的难点几乎贯穿套期程序的各个阶段,如套期工具的选择、套期分类、套期有效性评价及套期程序终止处理等等。本文仅讨论套期分类和套期有效性评价问题。

(一)如何进行套期分类

套期分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需要,关键是现行规则在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核算处理上有很大差异。外币交易涉及的主要是外汇风险,即指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发生波动的风险。所以对于外币交易进行的套期保值,由于涉及汇率变动,其分类就不能单纯分辨是属于公允价值套期还是现金流量套期,这就使外币交易套期程序开始前就遇到分类难题。

1.外币交易应收、应付款项的套期保值。企业进行跨国购销业务,经常会接受以国外货币进行标价,从而产生外币应付账款或外币应收账款。外币应付账款的风险是支付日前应付的外币价值相对于本币价值出现上升引起的外币应付账款所需的本币现金流量的增加;外币应收账款的风险是结算日前应收的外币价值相对于本币价值出现下降引起的外币应收账款所能收取的本币现金流量的减少。从国际惯例和CAS24的规定看,外币交易应收和应付款项的套期保值既可以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也可以作为公允价值套期保值核算。但是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应满足所用的套期工具必须能完全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的现金流量变动这一标准。比如,套期工具在结算日、货币种类及货币金额与被套期项目在预期结算日、结算货币及结算金额完全匹配,就能满足该标准;如果其中有一项不匹配,就不满足该标准。如果套期关系满足现金流量套期保值标准,就能选择运用所谓特殊外币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程序,若不然,该套期保值就只能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而按照公允价值套期会计程序核算。

2.外币购销预期交易的套期保值。广义的预期交易包括确定承诺和(狭义)预期交易。确定承诺,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狭义)预期交易,是指尚未承诺但预期会发生的交易。外币确定承诺购销交易的特点是,企业通过签订合同,规定在将来某个时间进行一项确定金额的、以外币标价的现货购销交易。由于外币标价的商品交易将在未来完成,虽然合同交易金额确定,但在完成交易承诺之前,外汇汇率发生不利变动就会带来销售商品外币收取金额折算为本币的现金流量减少,或购买商品支付外币金额折算为本币金额增加所导致的风险。外币预期交易也有确定承诺相类似的特点。

对确定承诺套期的归属性,SFAS133没有作出明确说明。SFAS138认为,该类套期应划为公允价值套期,而最新的进展是FASB认为的,可以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也可以作为公允价值套期保值,而IAS39和CAS24的观点也是,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程序或公允价值套期会计程序都可以使用,当然如何选择也是要看是否满足现金流量套期标准。对于外币预期交易,一般认为应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处理。

(二)如何进行套期有效性评价

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CAS24第18条规定,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认定其为高度有效:一是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该套期预期会高度有效地抵销套期指定期间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二是该套期的实际抵销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在其应用指南中指出有效性评价的常用方法有:主要条款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也就是说,需要在开始时就套期高度有效性进行预期说明,并在每个报告期末对整个报告期内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定下期开始时,是否继续使用套期会计程序,并且评价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可选择。但是CAS24及其应用指南没有就高度有效性的认定及其评价方法的使用做进一步的解释和举例,也使得外币交易套期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如何具体操作成为一个难题。下面结合套期开始日及持续期,分析套期有效性三种评价方法的运用。

1.主要条款比较法。主要条款比较法,就是指通过比较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以确定套期是否有效的方法。如果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能匹配,就能认定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相互抵销。“主要条款”一般包括标的的性质、衍生工具的名义价格、被套期项目的实际金额、交割日和结算日等。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分析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比率(也称为德尔塔率)来评价套期是否有效的方法。一般认为德尔塔率在80%~120%范围内,套期是高度有效的。具体在使用比率分析法的时候,有累计变动数和单期变动数计算的德尔塔率作为比较基础的两种情况,并且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一样均属于统计分析法,其共同点是通过某种统计方法,对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套期有效性的方法。该方法就是把套期工具价值作为被套期项目价值的因变量,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从而根据两者之间的回归相关性来评价套期有效性的方法。一般认为,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套期就是高度有效的:(1)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为负数)在0.8~1.25之间;(2)拟合优度(R2)不小于0.96;(3)回归统计的有效性是显著的,即置信系数F越大就越好。

4.评价方法的具体选择与使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处理套期实务的开始日,首先确定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是否匹配,如果能满足就能运用主要条款比较法作出套期高度有效的证明,从而使用套期程序进行后续核算;如果主要条款不能相配,就得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套期高度有效的证明,否则就不能进行套期程序。而在套期持续期内,需要进行套期有效性的后续评价时,就必须使用统计分析法进行评价。当然具体采用比率分析法还是回归分析法,要看相关统计资料是否能取得,以及企业核算的具体程序考虑。

二、解决外币交易套期会计运用难点的现实对策

针对外币交易套期会计运用难点,本文从规则层面和企业侧面两个角度提出现实对策。

(一)规则层面的对策

1.制定专门的套期会计操作指南。正如前述CAS24与IAS39内容基本趋同,但由于套期会计的复杂性并且实践时间很短,仅凭现有的准则、准则应用指南和准则附录,通过职业判断力来处理套期业务核算,基本无法完成实务操作的需要。因而,借鉴国际惯例,并根据我国现有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业务的需要,制定操作指南,迫在眉睫。由于我国衍生工具尚在发展初级阶段,可利用和需要面对的金融工具有限,这从避险工具的选择上看是劣势,但对现阶段进行套期实践则有利。针对现状,选择几种常见的、合适的套期业务制定操作指南进行试行,不仅能起到鼓励和指导企业进行套期会计实践,还能为将来套期会计业务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积累。

2.借鉴国际惯例趋势,适当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公允价值选择权最早由IASC在其的IAS39提出。2007年2月, FASB了SFAS159《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允许企业对当前准则没有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许多金融工具和其他特定项目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其目的在于,降低因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造成的财务报告收益的波动性,同时也豁免了企业应用复杂的套期保值会计条款。而CAS22没有明确提出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概念及其运用,但借鉴国际惯例,在我国准则中适当引入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也是有效地解决一些套期会计运用难题的对策。虽然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使用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但从现实看,这不仅是国际趋同的需求,也是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不能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就完全放弃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企业层面的对策

1.端正思想,积极实践。进行外币业务的套期保值业务,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或消除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从而为稳定企业预期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因而不能指望通过套期业务完全规避外汇风险或获得汇率变动带来的额外收益。虽然有时候,采取套期把本来不进行套期可能获得的汇率变动收益也“套”去了,但套期能有效防止汇率不利变动导致的损失(特别是这种损失有时候会非常大),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冲击,对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是很好的选择。

在现有条件下,相关企业可以选择经常发生的外币交易业务,在向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相关金融专家、会计专家进行咨询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人员素质情况,采取自己设计并聘请外部专家指导实施,或直接请外部专家设计并指导本企业会计人员实施的方式进行套期的实践活动,摸索经验,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能力和素质。

2.积极培养人才,加强会计核算能力。新准则体系实施近三年来,从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半年报、年报显示,新准则体系得到了全面有效实施,国际趋同性明显。但也应该看到,在很多新业务的处理上,企业实务操作存在不少问题,这与会计人员暂时无法全面掌握新准则体系的规则、职业判断力不够有关。进行外币交易套期的核算,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较熟悉并具备一定外汇业务知识。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也成为涉外业务较多并有套期保值需求企业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程六满,杨文静.FAS159与套期保值会计评析[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2] 袁皓,卢文浩.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IAS39与SFAS159比较研究[J].金融会计,2008(2).

[3] 葛敬东.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套期保值现状调查[J].会计之友(上),2009(6).

[4] 聂兴凯.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5]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孙永尧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9-150号.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修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上一篇:内部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处理 下一篇:现行准则下企业商品期货交易会计处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