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学生不良心理思想论文

时间:2022-04-08 09:01:28

论当代学生不良心理思想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不健康率有增无减。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到底是在哪些因素下才导致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的呢?

关键字:学生心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不健康率有增无减。热爱祖国、积极向上、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部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主流价值;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当前中小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什么才叫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眼下的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社会下的学生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平日被我们奉为“自然而然”事实上却似是而非的现象。学生的逆反心理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寻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源,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不良思想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从而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把孩子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棍棒相加”,结果与子女关系紧张,更坏着使他们养成叛逆心理。二是重养不重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商品房或别墅。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学生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5、在社会上不良的风气等在起着负面影响。

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者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者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从而思想变异。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店违规经营,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6、学校虽然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也存在着一写问题。

学校受教育者在较大程度上,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的培养。一些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到社会上却什么也不会,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体验性,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无非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去亲身经历,让其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如果能将校内校外的活动整和起来,就避免了只有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局面。

二、减少不健康思想道德的对策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作为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2、加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为此,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随着节假日日益增多,作为父母也应提高闲暇的水平和质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普天之下的父母们更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

3、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作为父母和老师要了解儿童学生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我们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家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父母和老师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超级秘书网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与成年人一起,相依赖式的自卑心理,颇难打破,将来离校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因此,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

总之,在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学生不良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不健康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不良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籍:

1、《家教》(赵石屏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二版)

2、《家庭教育热门话题》(刘元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2月第一版)

上一篇:论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成因与教育论文 下一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