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8 02:46:28

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病毒唑,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鱼腥草。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病程,尽快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鱼腥草;病毒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329-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本文就鱼腥草联合病毒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门诊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患者均具有起病较急,咽干、咽痒或烧灼感,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可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且均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1.2 方法 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最小的17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最小的18岁,最大的84岁,平均年龄44岁,治疗用药除采用常规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鱼腥草治疗,鱼腥草为中药注射液,规格为2ml/支,静脉滴注,一次20ml,一次/日,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药物数据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疗效判定: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或头疼缓解作为治疗的有效标准。治疗48 h达到上述标准为显效,用药96 h内达到上述标准为有效,超过96 h未达到标准者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从表1可看出,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67.2%。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中医学认为,感冒多为风邪侵袭所致。但风邪一般并不单独致病,而常与寒、热、湿、暑相杂致病,故又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及暑湿感冒,具体症状如下: 1)风寒感冒的临床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四肢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风热感冒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咽红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身楚有汗,苔白而燥,脉浮。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3) 暑湿感冒的临床症状为发热较高、头晕目胀、心中烦热、身倦无汗、口渴喜饮、时有呕恶、小便短黄,舌苔黄腻。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 但能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更好。 有研究表明病毒唑可被细胞内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病毒唑单磷酸和病毒唑三磷酸,抑制病毒DNA聚可酶活性,阻断DNA病毒复制。但病毒唑对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且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但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后,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比单一使用更好。在对200例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研究中可看出采用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病毒唑对照组总有效率64.0%。由此可见,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起效快,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保,田金娜. 竹沥颗粒与鲜竹沥液对上呼吸道感染祛痰作用的临床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0).

[2] 吴佩颖,徐莲英,陶建生.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03) .

[3] 李莉. 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体会—附128例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12) .

[4] 郭友华,牛群香. 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56例疗效... 下一篇:甲氨蝶呤在保守治疗宫外孕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