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VS高能力:谁为前途买单?

时间:2022-04-07 11:05:02

近日,长安大学保卫处在网上公布了一条招聘校园保安的信息,应聘要求是“211”高校的2014年应届硕士毕业生,而且要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许多人表示,招聘这样高素质的保安有些浪费人才。对此,长安大学保卫处解释说,他们招聘的其实是保卫干部,并不是普通的保安,是属于有编制的正式管理人员。不过对于保卫干部的具体工作内容,保卫处却没有做出说明。

不少人表示,如果因为这些学历、外语水平等条件把优秀的人卡掉了,对单位来说也是损失。用人要求与实际工作相匹配,才是合情合理的招聘。

无独有偶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6名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在招聘时携带本硕课程成绩单和英语四六级证书。

观点碰撞

正方:高学历是时代趋势

徐冰:过去招聘初中老师,要求中专文凭即可,而今已多要求本科学历,很多年轻教师还通过各种途径进修获取更高学历。其他行业也是如此,高学历是时代趋势。高学历本身就要求知识和能力并重,在能力无法具体衡量的条件下,学历依然是最公正的标准,不可因噎废食。

于杰:学历是一个人知识、涵养、毅力、智能等多方面的集合,高学历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的高端人才。很多人物质富裕了以后还不断努力学习,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多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且,高学历的人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学习其他劳动技能也会更轻松。

反方:英雄莫问出处

陈翠雁:倘若刘备因为诸葛孔明的出身而放弃这位军师,恐怕也无法谱写三分天下的赞歌。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出自草根阶层,然而汉朝和明朝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学历歧视”所歧视的已经不仅仅是学历的出处,还是对“努力和奋斗”的全盘否认。当许多人都在积极地为自己争取竞争资本时,“学历”却一直像一把枷锁束缚着这些奋斗者,这也许会让整个社会丧失向上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

王长华:高考虽然重要,但不过是一次考试,再优秀的学生也有考场失误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这场考试来肯定或否定学生四年后,甚至更多年后的成绩和能力。普通高校的实力与名气尽管比不上“985”“211”高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责任心就不如“985”“211”高校毕业生。

达人观点

盛会:以学历出身而非能力高低来选拔人才,是一种十分粗陋的选拔方式。那么,为何一些单位招聘时偏爱“985”“211”等高校毕业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学历“贬值”,另一方面,很多招聘单位看好的并不是人才能否胜任工作任务,而是因为这些高校学历可以制造出“好看”的人才数据。

唯学历论的招聘观念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用人单位设定过高学历门槛,学生求学时更注重考研升学而非专业能力学习,耗费数年读研毕业,却发现用人单位的门槛又高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好不容易按“门槛”招来了高学历“人才”,却发现其专业能力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应聘者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最终工作效率不佳,单位也留不住人。

上一篇:论先秦诸子语用观 下一篇: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语文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