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如何发力秒新闻

时间:2022-04-07 06:11:07

新闻媒体如何发力秒新闻

在当下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冲击下,速度已成为新闻能否被用户关注到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你的内容是否经过深度加工和包装,表现形式多么华丽绚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最快速的将新闻推送到受众眼前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什么是秒新闻

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广泛兴趣的,关于事实的简短快速报道。用三言两语,简要地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秒新闻的基本特征。换言之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新闻单位以秒为计算单位作出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发声,目的就是抢占受众的优先关注。

对秒新闻的内容要求单一,一般不分段落。既没有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要求简单明了地告诉受众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个事。

二、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秒新闻

秒新闻多关注突发新闻事件,围绕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雪、火灾、洪水、地震等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重大交通事故、全市范围内停水停电等突发的人为灾害,社会影响巨大的罢工、罢课、医疗纠纷等等难以预料,且发展极为迅速的事件,最为适合作为秒新闻的报道主体。大的利民政策出台实施,甚至是重要的人事任免等时政新闻都十分适合做秒新闻。

三、秒新闻的表现形式

文字快讯、文图直播、现场短视频、音频实录等各种均为秒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比如电台媒体,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可直接进行连线直播,由在事发现场的记者口播现场的情况,使得听众如同身临其境,及时了解事件动态,力图用记者在第一现场的直击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随着传播技术和网络带宽的发展,新闻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是一个趋势。从社交客户端来看,微博、Facebook、Instagram到目前流行的微视、秒拍等也是这样的趋势。而相比文字、图片、音频,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所呈现的新闻如今更加受到受众的追捧和认可。视频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地震的瞬间、车祸的现场、大楼的倒塌,几秒钟的画面顶得上1000字的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量。

当然,在不具备拍摄现场视频的情况下,哪怕的只是三五十字的一句话新闻,甚至就是一行标题,也比别家媒体都完,朋友圈都刷屏好几个来回了才要来得及时。

四、媒体怎样实现秒新闻

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的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秒新闻对记者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能第一时间发现新闻事件,有相关专业知识,业内人士、行业部门、相关专家人脉较为广泛,随时可以联络到这些人采访,熟练文字处理、视频录制、音频剪辑的记者能更好更快速的做到秒新闻。

同时,秒新闻也要求记者同编辑有畅通快速有效的沟通渠道,便于记者毫无障碍的回传第一手信息,编辑可即时。而很多媒体开发的新闻客户端,记者直接可登陆文字、图片消息,甚至上传小视频,无需编辑审核,直接点击推送,用户就可以收到提示消息,打开浏览,更是做到了快人一步。

五、如何写好秒新闻

标题是秒新闻的眼睛,写得好的标题引人入胜,可以吸引受众阅读。反之拟写得差,一篇好新闻也会被埋没。用简明生动的文字,提炼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生动、直观、贴切,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才是好标题。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才能令人不能释手,吸引受众。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等,使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由于秒新闻对时效性的高要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新闻要素,可用一句话高度概括。

尤其秒新闻导语的要求,首先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三要言简意赅。而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秒新闻的正文,尽量简洁,可直接做客观陈述,张弛有度,突出重点,直击主题。此外,正文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六、秒新闻需要注意的事项

快必须以真实、准确为前提,真实永远是新闻的根基,每一个新闻人都深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的新闻事件,无论是何种形势和类型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追求新闻时效不能以牺牲新闻的真实为代价。为了追求时效而忽视真实性,带来的损害是多少个“第一时间”都无法弥补的。今年3月18日晚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新媒体账号抢发了一条由16个英文单词组成的消息,称李光耀逝世。国内的微博、微信和一些媒体客户端随即开始推送“李光耀去世”的消息。有些商业门户网站甚至推出了悼念专题,但短短20多分钟后,事情很快发生反转。一些抢发转发的媒体纷纷道歉,声称消息有误。一条虚假新闻可以在全球媒体引发集体乌龙,不得不引起重视。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的获知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等基本要素,同时必须确保以上要素的真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叫准的要素信息,甚至可以适当做出舍弃,留待稍后时间的详讯中再做交代。

目前,电话采访被记者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无论怎样,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上一篇:初中电子期刊的有效辅导策略研究 下一篇:探析工会活动在构建和谐矿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