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学边交中注重学法指导

时间:2022-04-06 09:55:48

在边学边交中注重学法指导

摘要:“边学边交”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生成,在生成中领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主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应该通过一系列途径有效地、有意识地对学生尽心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渗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于学习之中。

关键词:边学边交;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

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研究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达到知识技能的内化,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边学边交,注重学法指导,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领悟知识的目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如果我们在边学边交模式的基本流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一、 在提出目标的环节中注重学法指导。

这是边学边交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在本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若感到迷茫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认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在目标不明确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中关于利息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因为没有去银行办理过业务,因此在新课的学习时不明白利息是怎么回事,计算利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银行实际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明白了很多他们以前不了解的储蓄知识,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这时适时引导实际调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会将这种实际调查的方法不断应用。

二、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即学生和书本的交流。明确自学目标后,让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来初步完成学习任务。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能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经验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己能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通过与书本的交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解课本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促进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在合作学习的环节中注重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即生生交流。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通过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本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近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正确分组是保障。合作学习中应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在划分小组时要牢牢地把握“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这样,便于小组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小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我认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地方,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时.比如,教学北师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一课,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四幅图的变换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合作交流,做到人人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变换思路,了解别人的不同想法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体验合作的乐趣。

因此,我们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四、 在导疑启思的环节中注重学法指导。

导疑启思既师生交流。教师在师生的汇报交流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突出知识的重点,完成知识的归结;另一方面要用心听取学生的汇报,挖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促成交流的顺利进行,并适时小结。本环节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五、 在演练拓展的环节中注重学法指导。

这是本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教育功能。学生接触过的学习方法,要反复应用才能真正掌握。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层次,而且要给学生创造出运用学习的条件。例如:学生学了“用割补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在教学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学习方法的迁移作用,创设条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方法,但没有一成不变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去创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得到了“鱼”,又学会了“渔”。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C++语言关键概念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技工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