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工艺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6 07:18:05

调色工艺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调色工艺的发展

调色工艺是电视后期制作中重要的一环,一个节目或一部短片通常由几百上千个镜头组成,由于场景环境、照明条件、设备情况等外因,各镜头之间很难保持一致,要通过后期调色处理,使色调与明暗相互衔接协调起来;而且调色还可以使画面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比如同一幅画面,通过调色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的色彩、明暗和气氛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调色在节目制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由此产生了许多实拍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前所未有地拓展了影视作品的表现空间和表现能力。尤其是近两年来各种模仿或逼近胶片效果的调色手法不断涌现,大概是因为胶片效果的色彩饱和度和颗粒细腻度让它在影视界内经久不衰。但是胶转磁调色系统,这种需要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设备才能实现的技术又让不少业内人士望而却步。因而拿视频素材来模仿胶片效果,不只是有视觉上的需要,更有经济上的需要,这就出现了各种利用软件功能使视频素材模仿胶片效果的调色技巧和制作手法。如何用简短的电视节目表现和阐明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就需要根据主题思想,运用各种色彩感情和艺术手段,进行画面的构思和设计。在充分体现节目文题思想的基础上,使画面或生动活泼或宏伟大气,让观众从画面中感觉画面外的立意和匠心,它体现创作者为作品所注入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渗透到每幅画面就会产生一种统一的、吻合主题思想的视觉情调,从而将观众的思绪和情感带入预期的艺术境界中。

三基色原理

在介绍调色工艺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一下三基色原理。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眼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调色中示波器的使用

在电视范畴内的调色标准,主要依靠于示波器对电视信号进行监控,掌握好示波器的使用,在调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国内现行的电视标准对电视信号范围作出了规定,必须保证在调色过程中信号不要超标,具体如下:

第一步,调整亮度;观察亮度波形,先调整黑电平,提升暗部使所有信号在0指示线之上。接下来,再慢慢降低,直到黑色部分的信号接触到0,或者稍高一点以保留一些暗部的细节(这个方法将避免黑超标);再调白平衡,降低亮度直到没有信号触及100指示线,然后慢慢提升,将白色部分的信号接触到100(这个方法将避免白超标)。

第二步,调整色度;将红绿蓝三个通道的波形尽量调整均匀一致,根据三基色原理,用加色或补色来调整;然后再根据矢量图,调整饱和度,保证其在范围内不要超标。这样我们可以将前期拍摄时产生的亮度超标或偏色问题解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

二、下面是电视调色中的一些具体经验

首先,调色要以4个最基础的波形图为准,他们分别是:

Histogram(直方图):直方图可以用来观看一个素材的动态范围对比度的问题,图表显示出色彩波形的频率分布,横向表示黑白关系,纵向表示同层素材同颜色的象素数。它是观看颜色细节时的一种手段。

3D Histogram(3D 直方图):所有颜色分布信息显示在一个三维立方体中,准确反映颜色,浮点,动态范围。它是观看颜色细节的辅助手段。

Vectorscope(矢量范围图):特定类型的视频测试设备. 使用圆形图表有助于形象化的展示色波信号。常常用于观看燥波。

Waveform(颜色波形图):

特定类型的视频测试设备。 形象化的展示亮度,波形,信号,噪波。常用于观看燥波。

其次,在节目后期制作中,有很多是抽象与具象结合的画面。我们可以将若干色彩元素抽离开单独使用,下面便是笔者运用flame在片头制作中调色方面的一些心得与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1.根据画面明暗调整,如果画面太亮且灰,缺少饱和度,黑色的部分有很明显的空缺,比如说画面中应该黑的颜色像头发、眼睛等不够黑,画面不够生动,那就用flame中的 curves来调比较合适,它相当于图像曝光的伽玛曲线。电影胶片的伽玛曲线呈现长“s”形,他的灰度感觉很生动,要使电视摄像镜头尽可能接近胶片的效果,就要对curves进行调整,而这些就是curves能更精确地控制画面的原因,这里只用3个点来控制就够了。通过对 curves的调整,黑色的部分补充了进来,让图像应该黑的地方“压”下去,该亮的“提”起来,这样色调也均衡了,整个画面都明显生动了许多。

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图层的叠加模式来调整,在flame中将素材复制一层,将上面一层的叠合方式设为Soft Light。这时候你会发现所 有的色彩都变饱和了,而且暗部加重.画面有了分量。然后,将该层做一点Blur模糊,整个画面就变得柔和了,颗粒噪波减弱了很多。

如果画面本身已经很暗,那就将叠加方式设为 Screen.然后调整明暗和Blur。当然色彩也不要过饱和,最好是对着监视器调色,并经常把调色的结果输出到电视机上观察电脑和电视的差别(最好是动态,可以对比信噪比)。

2.色彩成分调整就是挑选具有鲜明色存在的场景来调。比如一幅街道的画面,应该呈现出灰绿色调。这时候应该挑那种有鲜明红色或黄色等亮眼色的镜头,先用上面的方法调整,如果不够,那就在Hue/saturation里面单独提纯红或黄,将标尺向右拉,若数值过大,后果是纯色出现噪波,那么就复制原始层。用Luminosity叠和方式,使下面层的色彩影响上面一层,但颗粒度不变,这样当把下面层Blur以后,基本画面既保持了原有的颗粒,又提高了色彩纯度。调整时需要很细心的将有微小色彩差别的区域在Hue/saturation里圈出,逐次调整色系使其区分开,然后给予统一处理。

这里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则:鲜艳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味地增加饱和度或色彩纯度会使画面出现噪波,而噪波的增加会让画面失去通透感、颜色不纯,使图像清晰度下降,拿第一版的素材和倒了几版的素材比较看会更明显,单纯地增加饱和度就会使画面噪波增加,而胶片由于本身感光原理不同,所以噪波极小(即使有那也是在胶转磁的时候出现)。

3.根据主题色调调整。主题色的调整flame的调色工具很多,并不局限于单独使用某一个特效,往往可以组合应用。至于具体偏色,蓝、黄、还是绿,要看具体片头的主题内容来定。比如蓝色调,通常这个色调用的较多,原因是胶片的感光在同一个场景中,各色彩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关系。而当将视频素材人为的提高某些色彩的纯度时,其他中间色都跟不上,看起来就很假,这时候,将所有中间色调向一种色调倾向会有助于凸现主题鲜明的颜色,基本上基调的色相应该偏主题色的补色。人对色彩的敏感比其他都来得强烈,所以调色的中心就在于色彩的搭配上。当使整个色调倾向于蓝的时候,红和黄也会跟着变成偏紫和偏绿,这时候在 Hue/saturation里面单选紫或绿,将它在色轮上调回红和黄。最后,得到的画面是在蓝基调上的鲜明红黄,暗部色彩浓重,亮部饱和,画面颗粒细腻。

此外还可以利用固态层的叠加做统一色调的调整。如建立一个带颜色的层,置于图层的上面,让其与下面的图层做Color叠加,定好大的色调,然后再复制下面的图层置顶,并调节该图层的opacity值。这种方法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速度比较快,几乎不用滤镜就能实现,而且若将层的颜色设为灰色系,还可以做出“消色”的感觉。

4.处理好主题色与补色的关系。比如室内景,一般情况下主光源为冷色,辅助光为暖色,那么暗部相对偏暖。这些特征有时在视频素材中不能得到体现,调整过程中就必须人为地向这个倾向去调。有时同是室内景,因主题色为黄或绿色,调整方向又有所区别,就需要祛除一切不和谐色系。又比如室内人物多,杂乱,无主题色。那么画面必须突出光感, 营造氛围。调整过的画面感觉清澈干净,这时可以运用柔光的效果。但柔光不能乱用,会使画面模糊不清。在主题色和其补色之间,色彩渐变的层次越多,画面越沉稳,但这些中性色全部都得非常含蓄,绝对不能自己凸现出来。再比如室外景,若阳光很直,景物线条轮廓僵硬.色彩杂乱。而主题色为大红,画面中又有大面积的纯白或橘黄色,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将所有其他灰度色彩都调向任何一种色系,但蓝色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且效果明显 。

上一篇:尿素生产装置自动化仪表的应用及改进研究 下一篇:浅谈 “遥感地质学”在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