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的启发

时间:2022-04-06 06:53:15

谈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的启发

一、停滞倒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东南亚金融危机)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为应对汇率升值导致的大规模资本流入,日本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国内利率水平,致使资产价格泡沫不断积聚。这种泡沫在1990年末至1991年初出现反转,日本国内开始出现股价、房价暴跌,企业大量倒闭,金融机构不良率激增。自此日本进入了“失落的十年”,日元汇率剧烈波动,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大幅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日元在欧洲债券市场的份额仅有4%左右,较90年代初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日元国际化出现明显倒退,相关推动日元国际化的措施也被政府暂时搁置起来。(四)以区域金融合作为基础的日元国际化新战略(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至今)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随着日元国际地位的倒退和欧元的诞生,日本政府为进一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并调整日元国际化战略,试图建立以日元为中心的亚洲货币区,首先实现日元货币区域化,继而稳步推进日元国际化。1998年4月,日本实施了新的外汇管理法案,允许日元自由兑换。1998年10月,了向危机国家和地区提供300亿美元资金援助的“新宫泽构想”。2000年5月,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达成《清迈倡议》,日元成为互换协议下的币种。此后,日本以“10+3”机制为平台,分别与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成为《清迈协议》货币互换体系中签订协议金额最大、项目最多的国家。

二、日元国际化进程的经验教训

纵观50多年的日元国际化进程,日本政府在推进日元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元在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和地位曾一度显著上升。但从日本的整个经济发展和日本政府快速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及其后果看,日元国际化也存在不少教训。

(一)重视政府的作用,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是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在推动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对国际化问题展开了专门的研究,并主动制定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政策举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日本当局在推行国际化战略期间,对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力度不够,尤其是《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为应对日元升值所采取的欠稳健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使得日元国际化进程和日本经济均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二)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稳健的经济增长与合理的经济结构对于货币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迅速推进与日本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地位是相辅相成的。而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后,其他国家对日本经济失去信心,日元的吸引力也显著下滑,导致日元国际化进程出现倒退。而就经济结构转型而言,日本在日元国际化中的做法可圈可点,特别是其以注重科技含量和技术转移的态度吸纳外来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有较强借鉴意义。

(三)高度发达和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日本重经贸轻金融的策略使得日本金融开放相对滞后。金融市场被管得太死,且手续繁琐、税率过高,如有证券交易税、印花税和源泉税等,导致日本金融市场交易的成本过高。此外,与欧美金融市场相比,日本的结算系统相对落后,不能为日本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日元结算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这些问题都妨碍了日本抓住日元国际化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推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国内金融市场,否则货币国际化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也不利于维持市场秩序稳定。

(四)邻近亚洲国家的支持和合作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保障20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放任日元大幅贬值的不负责任做法失去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任。导致日元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条件增多,日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下降。因此,在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周边国家的支持与合作。

三、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09年启动以来,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和境内外投资中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与上世纪80年代初日元国际化即将快速发展时的情形类似。为避免人民币国际化重蹈日元国际化的曲折历程,建议以史为鉴,汲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货币竞争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后盾。为防止日本“失落的十年”现象在我国发生,下阶段我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当前,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我国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由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转换,实现经济转型,从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贸易结构来看,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则较多以进口国和媒介货币结算,而出口具有较低价格弹性的中高技术产品,由于其替代性程度较低,大多以本国货币计价结算(董有德,2010.10)。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高技术产品占比不高,在贸易结算币种选择上,我方话语权不足,因而我国贸易总量虽大,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例较低。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提升产品的技术结构,以产品市场的开拓为先导,拓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深度。

(三)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完全可兑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是必然趋势。我国应逐步放松汇率管制,积极主动地促进人民币向完全可兑换的平稳转型,做到既可以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又可以有效防止人民币“迁回陷阱”,不致造成经济大起大落。

(四)加快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加强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首先,应尽快建立起一个发达的、符合国际货币交换要求的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股票、期货等相对薄弱的市场,在丰富传统市场工具的同时,加大人民币衍生品的创新,建立起广度、深度和国际规范相一致的国内金融市场,使其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有力支撑。其次,应加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建设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为海外人民币的买卖、投资、交易与避险提供清算便利,增强境外人民币流动性,同时,也籍此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进而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

(五)注重区域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在亚洲各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信任,与日本放任日元大幅贬值的做法形成对比。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应继续注重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从强化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发挥我国在亚洲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优势,不断扩大人民币计值定价在亚洲地区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逐步实现人民币具备与我国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力相匹配的区域及国际地位。

作者:李伟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上一篇: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县商业集团公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