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九年的“笨人”

时间:2022-04-06 05:39:12

1993年,冯小刚初生牛犊,意气风发,和王朔一起开了好梦公司,正“磨刀霍霍”准备在影视圈里大干一场。在王朔的牵线搭桥下,冯小刚认识了刘震云,王朔还向他推荐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

那时的冯小刚还没有拍过一部电影。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会议时正好遇到刘震云,趁着会议间隙,冯小刚问刘震云:“如果你信任我,我想把《温故 1942》拍成一部电影。”刘震云摇摇头:“不着急,让我再想想。”在刘震云看来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时间提高认识。”

后来,冯小刚在遭遇几部影片被毙的窘境后,开始摸索着尝试拍贺岁电影,之后便有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这些十分叫座的贺岁片成就了冯小刚,不过他的心里依旧惦记着《温故 1942》。

2000 年元旦后的一天晚上,从河南老家赶回的刘震云来找冯小刚,两人喝光了冰箱里的啤酒后,刘震云郑重其事地说:“我把《温故 1942》交给兄长了。”

冯小刚立马动手,他邀请电影圈的专家、朋友开了个座谈会。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在泼冷水,说这部小说没情节、没人物、没线索,怎么可能改编成电影。刘震云问:“还干不干?”冯小刚坚定地说:“干!”再度达成共识后,两人成立了一个采访组,开着车,沿着灾民逃荒的路线一路而行,四处找人采访、聊天。

路上遇到一个叫刘和平的老太太,让冯小刚印象深刻。刘老太太九十多岁,平日里看守教堂,她向冯小刚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她家里有个二叔,逃荒时躺路边快不行了。有个灾民跑来,一刀下去,在他屁股上割了块肉。他一疼醒了,说:“我还中,你别割我的肉。”那人说:“你不中了,你救救我吧。”“玉石门面黄金街,喝口凉水都不饿。”这就是刘老太太向他们描绘的天堂。

他们还一起重走了1942 年日本人的进攻路线和的活动路线。2005 年,两人重返故地,把路线又走了一遍,前前后后采访的当事人有上百个。在行走中,他们理想中电影的人物、线索、故事才慢慢浮现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次行走,让刘震云对《温故 1942》有了更多的感触,于是每隔一两年,他就会冒出一些新想法,把本子拿出来改改。他说拍不拍都无所谓,修改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就这样过了十一年,到2011 年,电影《一九四二》再度被提起。这时,冯小刚早已将贺岁片玩得得心应手。在被王朔激将之后,冯小刚又去找刘震云:“你干不干?”刘震云还是当年那句老话:“我与兄长共进退。”于是,一年后,这部电影和大家见面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震云透露自己曾和冯小刚分享过一个方法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特别笨的人。聪明人知道抄近路,不做无用功,所以聪明人就找另外一些聪明人,在屋子里玩头脑风暴;笨人就把每条有可能走的路都走一遍,然后才知道哪些路是走不通的。”

显然,在电影圈,冯小刚和刘震云都是少见的聪明人,但他们为了还原一段历史,抛开那些所谓的技巧,足足等了十九年时间,用脚一步一步来还原真实。可以说,《一九四二》是他们用最笨的方法拼出来的一部戏。难怪央视女主播张泉灵感慨道:“这世界的好东西,常常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

(本栏目责编 延 敏)

上一篇:每段旅程都是移动课堂 下一篇:哈利·波特魔法背后的科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