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06 07:11:15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摘 要:生活中我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意义。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校,走进校园生活的开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当前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减轻学习难度,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便能够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0-01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而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去掌握知识、学习知识。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之余注重学生自身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以便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将知识进行内化,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笔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的消除知识盲区,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成长,不断提升。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一步,同时也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讲解对于知识点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既做好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学生进行知识回顾、知识巩固、教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教师了解教学效率、制定教学计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1] 高 辉.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期.

[2] 高 超.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4.11期.

上一篇:如何上好美术课之我见 下一篇:当前中学阶段体育创新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