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药Ⅲ号灌肠治疗蝮蛇咬伤致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5 11:39:07

[摘要]目的观察肾药Ⅲ号保留灌肠治疗蝮蛇咬伤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蝮蛇咬伤致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蝮蛇咬伤救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肾药Ⅲ号保留灌肠。结果 肾药Ⅲ号保留灌肠治疗组能有效缓解蛇咬伤致肾损害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而避免血液透析 结论肾药Ⅲ号灌肠是治疗蝮蛇咬伤致肾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肾药Ⅲ号;保留灌肠;蝮蛇咬伤;肾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6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52-01

蝮蛇是我国剧毒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江西尤其多见。江西省中医院于2005年4月-2010年4月采用肾药Ⅲ号保留灌肠治疗蝮蛇咬伤致轻型肾功能不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0岁,平均34.3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6~53岁,平均38.2岁。;尿素氮7.7~28.1mmol/L,平均(17.92±10.80)mmol/L; 血肌酐178.0~477.1.1mol/L,平均(322.32±150.61)mol/L;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蝮蛇咬伤的诊断标准; (2)年龄l8-60岁;(3) 肾功能不全[1]【血BUN.SCr:7.2

1.4 排除标准 并发急性肾衰竭,高血钾及呼吸衰竭者;孕妇及既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病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蝮蛇咬伤救治常规处理[2]:(1)咬伤局部常规消毒,对准咬伤部位作“十”字皮下切开,双氧水冲洗。(2)应用抗蝮蛇血清6 000 U加入0.9% NS 250mL,静脉滴注。如血清过敏,则按脱敏法处理。(3)应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 G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天。(4)应用青霉素640万u加入0.9% NS 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如青霉素过敏,则选洁霉素或克林霉素。(5)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药Ⅲ号灌肠治疗。方法:用肾药Ⅲ号(院内纯中药制剂,规格200 ml/瓶,药物组成:大黄15 g,牡蛎30 g,公英30 g,丹参12 g,土茯苓4O g,生槐花3O g)每晚保留灌肠1次,灌肠前嘱病人排空二便,药物加热至39-41℃,嘱病人放松后将一次性肛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缓慢插入20- 30 cm,用一次性灌肠器缓慢滴入,灌肠完毕嘱患者保持,臀部抬高15-30cm,保留30一60 min,7d为一个疗程,2周后观察结果。

2.3 疗效标准:[3]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BUN、Scr下降>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BUN、Scr下降>20%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3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BUN、SCr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BUN 、 SCr 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P

说明 本实验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BUN 、 SCr 、ccr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蝮蛇咬伤,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造成重要脏器受损,其中以中毒性肾损害发生率最高[4]。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肾药Ⅲ号的中药成分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补肾健脾、活血化淤、通腑降浊之功。用中药保留灌肠,改变了给药途径,可以充分利用人体肠壁组织所具有选择性吸收与排泄的半透膜特性,既可以使停留肠道的药液渗透弥散,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从而排除体内的毒素[5]。我们把肾药Ⅲ号应用到因蛇咬伤所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能有效阻止患者病情恶化,尽量避免因肾衰竭而致血透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伤及巨大的费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应用肾药Ⅲ号保留灌肠对蝮蛇咬伤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有改善肾功能,提高尿量,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安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45.

[2] 喻文球.中医外科学[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455-463.

[3] 王蔚文.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9.

[4] 黎曙光,等.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分析[J]. 现代医院,2009,9(10):34-35.

[5] 宋恩峰.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 008,26(4):763.

上一篇:浅析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阿莫西林致锥体外系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