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9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5 10:54:22

【摘要】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美托洛尔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42-02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也是在临床中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其病因为原发性心肌病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收缩力减弱,不能满足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血量[1]。在临床中常见左心衰,而右心衰较少独立出现,而临床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多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原则,而多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2],但目前从治疗效果来看,其单独用药的治疗结果并不理想。经笔者所在科室在临床上不断研究尝试,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3]。而卡托普利为ACEI代表药物,美托洛尔属于β-受体阻断剂的代表药,均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扩张性心肌病,被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之一。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90例(诊断依据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关于CHF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52~89岁,平均(69.0±10.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美托洛尔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其中卡托普利治疗组患者30例,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52~89岁,平均(70.0±9.7)岁。美托洛尔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9岁,平均(68.0±11.8)岁。联合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2~89岁,平均(69.0±10.1)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52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冠心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分级诊断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VHE)分级标准[5]将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体力活动均不受限,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即心功能代偿期。Ⅱ级:体力活动时感到轻度受限,但在休息时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活动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为轻度心衰。Ⅲ级:体力活动时感到明显受限,但在休息时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活动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为中度心衰。Ⅳ级:该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静止状态下也会出现有充血性的心衰或心绞痛的症状,从事任何活动后均会加重,为重度心衰。经临床诊断,三组具体分级详见表1。

表1 按NVHE分级标准三组经诊断具体分级 例

组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卡托普利治疗组(n=30) 0 11 15 4

美托洛尔治疗组(n=30) 0 12 11 7

联合治疗组(n=30) 0 10 17 3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方法 严格控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同时避免精神过度激动,来降低心脏的负荷,同时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治疗过程中仍避免长期卧床,以免发生肺栓塞。同时可能造成胃肠蠕动较慢导致便秘等症状。每日给予一定量的吸氧。同时控制钠盐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但不应禁止摄入,以免导致低钠血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水肿以及自身情况来适当调节。

1.3.2 卡托普利治疗组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服卡托普利,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初剂量25 mg,3次/d,根据患者情况可逐渐增加至50 mg,两周为一疗程[6]。最大耐受量为100 mg。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如果是轻微症状,待不适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服药,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心力衰竭加重者,均应及时减量,或缓慢停药。疗程均为3个月[7]。

1.3.3 美托洛尔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最初起始剂量6.25 mg,2次/d,两周为一疗程,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药量[8]。2个月增至最大耐受量。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如果是轻微症状,待不适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服药,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心力衰竭加重者,均应及时减量,或缓慢停药。疗程为3个月。

1.3.4 联合治疗组 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口服卡托普利25 mg,3次/d,口服美托洛尔6.25 mg,2次/d,两周为一疗程,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药量。2个月增至最大耐受量。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如果是轻微症状,待不适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服药,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心力衰竭加重者,均应及时减量,或缓慢停药。疗程为3个月。

1.4 监测指标

治疗3个月,监测三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的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体征、心衰症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等于或超过Ⅱ级,X线肺淤血征象消失,射血分数提高等于或超过20%;有效:体征、心衰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等于或超过I级,X线肺淤血征象好转,射血分数提高等于或超过10%;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者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可能恶化的现象。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卡托普利治疗组(n=30) 17(56.67) 11(36.67) 2(6.67)

美托洛尔治疗组(n=30) 21(70.00) 8(26.67) 1(3.33)

联合治疗组(n=30) 28(93.33) 2(6.67) 0

2.2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卡托普利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1例患者出现了心动过缓;美托洛尔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1例患者出现了头痛。症状均轻微,未给予特殊处理,随着治疗的进程恢复正常,未影响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卡托普利治疗组、美托洛尔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也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早发现、早治疗。现研究认为,常见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而在临床中多采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进行治疗[9]。但从临床效果来看,这些常规治疗并不理想。

笔者在临床上进行ACEI与β-受体阻断剂进行联合治疗,经表2可见,临床效果显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出血管紧张素I,从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强烈的血管收缩剂以及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并能抑制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减少水钠潴留,达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卡托普利属于ACEI药物可抑制局部的血管紧张素I在周围血管以及心肌内的形成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

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的受体结合,使儿茶酚胺对β-受体起到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儿茶酚胺的激动以及兴奋的作用[10],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美托洛尔属于β1-受体阻断药,有效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可达到减轻心室后负荷、减慢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指数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体征和心功能,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祥兰.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65-166.

[2]高艳玲.美托洛尔治疗不伴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8):97-98.

[3]肖俊.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30-531.

[4]曲爱冰.美托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8):69.

[5]陆袁洲,范标.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06-507.

[6]周晨育.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19.

[7]梁俊红,曹建玺.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195.

[8]李爱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21(1):136.

[9]钱毅东.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80-181.

[10]李嘉清.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50-51.

(收稿日期:2013-10-10) (编辑:朱姣)

上一篇:浅谈卓越计划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下一篇:谈多媒体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