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成纱疵点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4-05 10:44:37

摘要:气流纺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纱设备,具有高产、高效、成纱质量好、工艺流程短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文以自身为例,简单叙述了几种疵点(筒纱成形不良、纱线条干不良、竹节纱、断头高、强力不匀)的形成及应对措施,提出了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多角度观察;保持稳定、追究变化;严抓日常保养等注意事项,发现了一些常见疵点的不常见形成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气流纺 疵点 成型 条干 竹节 断头 强力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122.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品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成纱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国内纺织厂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提升设备水平,同时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器材,使得成纱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气流纺纱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纱设备,具有高产、高效、成纱质量好、工艺流程短的优点,是纺织企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捷克伊文达(Investa)在1969年瑞士巴塞尔ITMA展上,向市场推荐了气流纺技术,它的产能远远高出环锭纺,但最初气流纺技术生产的气流纱手感非常粗糙,因而在许多应用领域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气流纱越来越接近环锭纱的特徵。今天,气流纱以流程短、配棉要求低、纱线条干好、毛羽少而独具特色,已成为牛仔布、针织内衣和许多其他产品的首选纱线。

虽然气流纺有着种种优点,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很容易造成如筒纱成形不良、纱线条干不良、竹节纱、断头高、强力不匀等各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既有可能造成用户投诉,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因纱线不合格而反复生产的浪费,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下面作者以我厂为例,来简单叙述一下几种疵点的形成及应对措施。

1目前生产用纺纱设备及存在的问题

1.1设备情况

我厂气流纺生产线设备型号及生产品种情况:清钢联设备为台湾明正(MING CHENG)自动单臂抓棉机、自动双臂抓棉机,梳棉设备为台湾明正MC400梳棉机,并条设备为杭州东夏(TUNG HISA)HSD-961型自调匀整高速并条机、台湾道琪(DOGETECH)DV2-AL型自调匀整高速并条机,气流纺设备为捷克苏拉(Saurer)BD320型,所纺品种为FB30S。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筒纱成形不良

我厂在2009年生产FB30S外售纱的过程中,有一段时期芯非常多,虽然自己能够发现一些,但是也有很多到了客户方面才被发现。最开始以为是温湿度不稳定造成的,但是经过保温保湿措施以后,情况没有得到改善,之后又调整了车速和张力工艺,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是偶尔会出现,最后经过仔细检查,问题出在筒子皮圈上,经过长时间的开车,个别皮圈表面部分摩擦光滑造成握持不稳,经过对个别锭位的单独调整压力之后,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1.2.2纱线条干不良

2009年,我厂在生产FB30S外售纱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个特殊的情况,外售纱的条干恶化,给后续工序布面造成很大影响,出现大片的阴影,云斑,连续遭到客户的投诉及退货。但是经过仔细检查了前道并条的重量不匀率以及加强了清洁操作之后,该问题仍然是没有好转,主要表现为有不规律的10cm左右的粗细节。后来经过全台纺样做乌斯特条干,才发现了原因。正常的纱线乌斯特指标为:

CV值% 细节(个/千米) 粗节(个/千米) 棉结(个/千米)

15.18 28 41 30

该台机有个别几锭乌斯特指标为:

CV值% 细节(个/千米) 粗节(个/千米) 棉结(个/千米)

15.18 50 86 61

15.59 51 60 78

15.22 37 50 55

另外,还有个别锭位在正常的乌斯特指标看来没有问题,但是在-40细节以及+35粗节方面就差异很大,比正常纱线要高出一倍,由于只限于极少的几锭,在日常检测取样的时候只有很小几率能够选中,而且在平均值的中和下,就很难发现。在获得问题锭号以后,我们通过逐项检查,最终发现,原来问题出在皮辊上,一来随机来的皮辊本身属于两件套接式,一是芯轴,二是铁套,而胶管是套在铁套上面的,这样一来,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及胶管复磨处理,芯轴与铁套之间发生磨损,导致个别皮辊在使用中发生晃动,造成条干不良;二来皮辊与机台的连接也属于套接,在经过多次加油保养之后,在套接处孔隙松动,同样造成皮辊在使用中产生晃动。经过将皮辊轴承改为一体式并采用铝衬胶管以及采用顶丝加固皮辊轴芯以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竹节纱

我厂在08年生产的FB32S品种,在生产中,有一段时期受到竹节纱的困扰。正常的纱线乌斯特指标为:

CV值% 细节(个/千米) 粗节(个/千米) 棉结(个/千米)

15.11 34 52 60

出现问题的纱线乌斯特指标为:

CV值% 细节(个/千米) 粗节(个/千米) 棉结(个/千米)

15.58 74 102 104

15.74 63 92 95

经过检查分梳辊以及转杯负压以及各项专件,都没有发现问题,转杯转速也没有异常。最后还是发现,问题出在最基础的清洁工作上。经过把原来的每班(8小时一班)2次清洁改为每班3次清洁,把原来偏软的清洁刷改为相对硬一些的清洁刷之后,情况就完全得到了控制。

断头高

我厂在2010年生产T/R65/35 32S品种时,有一段时间,纱线断头率突然增高很多,导致织造车间的效率从91.2%降到了84.7%,没有非常明显的细节,也不是在接头处断头。我们先是检查了配棉,配棉比较稳定,没有明显杂质流入后道,用酒精擦洗了疏纤通道和活络通道,也降低了引纱速度,提高了分梳速度,降低了张力,一系列的方案之后,情况有了改善,但是时不时的还会出现。最后通过逐步逐项检测,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原棉回潮不稳定,原棉库门是为了方便装卸在后期改建的,而近期由于天气变化较为频繁,受环境变化影响,气流纺工序温湿度变化较大,不能稳定保持。最后在通过给原棉库做好保温措施,生产车间做好温湿度调控以后,效果得到了显著改观。

强力不匀

我厂2010年生产FB21S品种,在生产过程中,曾经出现很严重的强力不匀,即使同一锭子所做的每一次强力差别也大的情况。条干方面没有异常,无明显粗细节,在检查了纺杯轴承、分梳针布、转杯转速、清花抓棉机排包之后均没有发现问题。最终在乌斯特条干试验时发现了问题,该品种检测数来的数据,不论是CV值,还是粗细节、棉结,都没有异常,但是在做条干试验时,曲线图显示出有短暂的20M左右的条干不匀,并由此反应到之前一直没有重视的近期该品种重量不匀率比前一段时间有10%的波动。最后通过降低梳棉机台的落棉差异率,并条喂入执行轻重条搭配,并条工序头并与末并均8根并合,两套并条实行交叉配桶,熟条定量偏大掌握,降低重量不匀率从而降低了强力不匀率。

2改进的建议及具体措施

经过总结,我厂确立了几条气流纺生产的注意事项:

2.1 综合各方面因素

虽然我们探讨的是气流纺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纱线情况的因素除了由气流纺设备本身带来的一些问题以外,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比如:原料变化、工艺不匹配、环境变化、前道工序疵点影响等等,不能只在气流纺设备上下功夫。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单方面从气流纺下手,不可取。假如并条机的自调匀整功能出现故障,问题条子流入气流纺工序,那么即使怎样调整气流纺设备,也不会解决问题。眼光也要往前看看。不要总看最后的设备状态,毕竟再好的气流纺机也要有前面的供应才能生产。

2.2要从多角度观察

在我们处理疵点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到一个怪圈中,在一项工艺改动中取得了一点效果以后,便认准不放,一切的工作重心都围绕这一项展开,到最后花了很大力气,得到的成效却很小。

常见质量问题的涉及因素通常包括原料方面的纤维强度、纤维细度、纤维长度、纤维纯净度、纤维摩擦性;工艺方面的各部隔距、张力、转杯转速、分梳转速、捻度等;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空气洁净度等;前部工序中原料的含杂和重量不匀、条干不匀、混棉不匀等;设备方面的龙带、分梳辊、转杯、皮辊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成纱质量。如果只从一方面下手,很难解决复杂的实际情况。

2.3保持稳定、追究变化

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稳定是最关键的要素。因为在生产中涉及到的生产条件太多了,包括原料、配棉、品种、工艺、生产环境、保养周期等,其中光是原料就有原料品种、原料产地、原料细度、原料批号等等,更不用说后面的几种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产中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生产条件,一个品种的生产线应该尽量保持尽量稳定,不能随时调换,这样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供应方面,尽量做到专台专供,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除了正常检查相关的设备、工艺以外,还要从有变化的生产条件方面入手,以免出现一些摸不着头绪的问题。

2.4日常保养是关键

从种种情况来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强调到的清洁工作反而是造成一些疵点的重要原因,原因在于经过反复的强调,反而给工人造成了精神疲劳,这样再加上没有好的检查机制,就会造成样子工程,只见工作不见效果,所以在工作中一定不能疏忽检查工作,严格遵守揩车周期,而且在揩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车头部分的揩擦:包括倒转箱(齿轮箱)、输出变频传动系统,喂入变速器及传动系统、纺杯、分梳辊龙带张力架以及主马达、变频马达和伺服电机。

2、车尾部分的揩擦:包括凸轮箱、集尘器以及集尘袋的清洁,排杂风机、纺杯、分梳辊龙带张力架以及纺杯传动电机。

3、纺纱器部分的揩擦:包括给棉罗拉、给棉板、分梳辊(连续2齿以上断齿及时调换),输棉通道阻捻头、隔离盘以及纺杯、纺杯座、纺杯刹车制动块和补风窗内的清洁,并且校复以下隔距:

①、给棉罗拉~给棉板;②、给棉板~分梳辊。

③、分梳辊底面~纺纱器壳体。④、纺杯杯口~密封盖。

4、三轴部分的揩擦:

①、卷绕轴部分的揩擦,清理轴上所缠回丝,清洁轴承盖及轴承座,检测轴承状况以及皮卷的状态。

②、引纱轴部分的揩擦:清理轴上所缠回丝,酒精清除轴上棉腊,油污飞花、检测轴承状况,清除此辊所缠回丝,清洁皮辊架。

③、给棉轴部分的揩擦:清除轴上所缠回丝,油污飞花,检测轴承状况及联轴节的状态。

5、龙带箱部分的揩擦:清除箱内飞花、杂物、油污。检测导轮运行状态,出清导轮内黑灰,检查各工艺吸风点的漏风情况。

6、筒子架部分的揩擦:清除所缠回丝、飞花。检测中心盘、轴承及其它部件的状况。

7、其它部分的揩擦:包括快速横动装置清洁,检测兔子头状况。检测排杂管的状况。纺纱器下托板内清理。

3结语

几年以来,经过这些疵点的先后解决,充分地让人体验到细节工作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看起来毫无头绪的问题,经过仔细的排查,详尽的实验,就会找到问题的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争取把一切疵点都消灭在萌芽之中。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首先要严格要求自身,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严谨、精细、落实是很难的,所以必须给自己树立强化管理的标准,积极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不能等待出现质量事故后的亡羊补牢。另外,要把各项工作提高到相当高的水平,还必须做到与职工交心,把日常管理与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责任心联系在一起,以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从心里主动地把工作当成乐趣,才能在工作中积极认真地执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棉纺织技术》2010年第02期

低配棉转杯纺弱捻纱的生产要点作者:陈玉峰【页码】: 29

2、 《棉纺织技术》2010年第06期

针织布面阴影的纱线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作者:赵建伟【页码】: 27

3、 《棉纺织技术》2009年第11期

针织用纱重量不匀率的控制措施作者:魏贻滑【页码】: 58

上一篇:核电厂火灾风险分析及事故应急救援对策 下一篇:大跨径连续梁桥病害成因分析及加固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