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性沥青常规性能和低温流变性能研究

时间:2022-04-05 04:04:00

硅藻性沥青常规性能和低温流变性能研究

摘要:系统研究了不同掺量下硅藻性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等常规性能,并进一步借助BBR试验对硅藻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将硅藻土作为一种改性剂加入到沥青中,能够改善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性能,并且当掺量为11%时,硅藻土对沥青的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改善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硅藻性沥青;常规性能;低温流变性能

Abstract: The system has a different dosage under the diatomite modified asphalt temperature susceptibility,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and further with the BBR tests were evaluated on the low-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atomite modified asphalt. The study found that: diatomaceous earth as a modifier added to asphal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sphalt temperatur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hen the content is 11%, diatomaceous earth sense of asphalt temperatur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re good.

Key words: Diatomite modified asphalt; regular performance; low 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车辆大型化、交通渠化和超载严重化等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车辙、开裂、剥落等病害日益严重,沥青路面的应用前景面临着严峻考验[1]。利用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以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改性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改性剂,即各种聚合物改性剂如SBS、SBR、PE、EVA等;无机改性剂,如硅藻土、碳黑、硫磺、玻璃纤维、石棉以及木质纤维等[2-3]。硅藻土作为一种无机改性剂,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良、储量丰富,将其掺加到沥青中,可改善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提高水稳性、抗疲劳性和抗老化性[4-5]。硅藻性沥青的上述优点,必将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规试验

选取9%,11%,13%,15%四个掺量(外掺)的硅藻性沥青,并测试其相应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评价硅藻性沥青的常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表3硅藻性沥青的三大指标

根据四种硅藻性沥青的15℃、25℃、30℃针入度,对其相关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其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2.1 感温性分析

采用PI值作为硅藻性沥青感温性的评价指标[6],其随掺量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

图1PI值随掺量的变化规律

由图1可知,所有硅藻性沥青的PI值均大于基质沥青,说明硅藻土的加入能够改善沥青的感温性。硅藻性沥青的PI值随掺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表明掺量对硅藻性沥青的感温性影响不大。

2.2 高温性能分析

以25℃针入度,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T800作为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其随掺量的变化规律见图2中1)和2)。

1)针入度(25℃)随掺量的变化规律2)软化点与T800随掺量的变化规律

图2针入度(25℃)、软化点与T800随掺量的变化规律

(1)由图2中1)可以看出,硅藻性沥青的针入度均明显小于基质沥青,并且随着掺量增大,硅藻性沥青的针入度呈减小趋势,但掺量在11%~15%范围内,针入度基本相同。

(2)分析图2中2)可知,硅藻性沥青的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T800均明显大于基质沥青,并且随着掺量增大,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T800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掺量为11%的时候达到峰值,但在掺量超过11%时,曲线已基本趋于平缓,较小趋势不明显。

(3)综合分析25℃针入度,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T800随掺量的变化规律可知,硅藻土的加入能够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并且随硅藻土掺量增大,硅藻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逐步提高,但当掺量超过11%,提高程度已不明显。

3.BBR试验

SHRP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规定,低温抗裂性能的试验样品需经过RTFO和PAV老化处理。因此,本文采用RTFO老化后的沥青试样进行BBR试验(试验温度采用-12℃),以评价硅藻性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结果绘制成图4。

1)劲度模量S值随掺量变化趋势图 2)蠕变速率m值随掺量变化趋势图

图3BBR试验结果

由图4可以看出:

(1)由图4中1)可知,硅藻性沥青的劲度模量S要比基质沥青大,并且劲度模量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这表明,硅藻土加入后,使沥青变硬,加入的硅藻土越多,劲度模量S也就越大。

(2)从图4中2)可以看出,基质沥青的m值为0.442,加入硅藻土后,m值有所增大。这表明,硅藻土的加入,使得沥青的松弛能力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m值有所下降,加入15%的硅藻土后,m值降至与基质沥青基本相等。这表明,加入硅藻土会提高沥青的松弛能力,但不能加入硅藻土太多,要有一个量的限制,否则会降低沥青的松弛能力。但是从总体来看,m值受硅藻土掺量的影响很小,变化不明显。

(3)综合分析图4中1)和2)可知,硅藻土的加入能够提高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并且掺量11%的硅藻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更好。

4.结论

通过对四种掺量下的硅藻性沥青进行常规试验分析和BBR试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硅藻土的加入能够改善沥青的感温性,但掺量对硅藻性沥青的感温性影响不大。

(2)硅藻土作为一种改性剂,能够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并且随硅藻土掺量增大,高温性能逐步提高,但当掺量超过11%,提高程度已不明显。

(3)硅藻性沥青的BBR试验表明,将硅藻土加入到沥青中,能够改善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并且掺量11%的硅藻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旭东.硅藻性沥青的应用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2]鲍燕妮.硅藻性沥青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3]李佐山.硅藻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吉林:吉林大学,2008.

[4]赵其仁、李林蓓.硅藻土开发应用及其进展.地质矿产化工,2005.

[5]姜海涛,吴少鹏,况栋梁等.有机蒙脱性沥青老化性能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41-43.

[6]赵可、李海骢.改性沥青感温性评价指标的讨论[J].中国公路学报,2000.,Vol,13(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 下一篇:市场经济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