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江右皆名山

时间:2022-04-05 10:51:01

西双版纳是云南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除了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北古六大茶山”之外,“江内六大茶山”近些年也声名鹊起,如布朗山的老班章,一度稳居普洱茶价格的至高点。当然,西双版纳的古茶山远不止这些,据统计,西双版纳州现有古茶园82234亩,占全州茶园面积的12%左右,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其中勐海县古茶园面积最大,有46216亩;勐腊县有古茶园面积27793亩;景洪市古茶园面积8225亩。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里就有记载在古六大茶山每年“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时至今日,随着普洱茶的复兴,尤其是普洱古树茶的生态价值被广大的茶人发现与重视之后,每年春茶时节,从各地涌入西双版纳茶山的人又岂止十万。

勐腊_易武茶山

易武被称为“贡茶之乡”,清朝末年成为普洱茶的生产、集散中心。那时茶商马队纷纷前来易武,终年驮铃回荡,商旅塞途,造就了易武历史上茶庄林立,商贾云集的兴盛景象。而如今这样的盛况又重现了,易武茶山独特的口感滋味,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以至于“易武”成了一个进入普洱茶世界永远无法绕过的名词。

易武古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全乡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易武古茶山海拔在656~2023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一千多米的海拔差异,形成了“—里不同天”的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易武各村寨产的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造就了“麻黑”、“落水洞”、“刮风寨”等山头明星。

易武茶山的古茶树应该是众多古茶山中最矮小、最不具备观赏价值的,很多首次参观易武古茶山的人或许都会有些失望。这是上世纪80年代,政府一次强制改造古茶园后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实现高产、便于采摘而对古茶树进行台刈,实施矮化。很多看上去不及人高的古茶树,实际树龄很多可能已经上百年了。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腊_蛮砖茶山

蛮砖,现称“曼庄”,是“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南部。目前蛮砖茶区是六大茶山中老茶树保存较好的茶区之一。一是老茶园茶树保留较多,不少老茶园的茶树密度可以达到相距1~2米就有一株的密度。二是生态环境较好,很多老茶园都处于山间林下。三是蛮砖茶区的茶树没有经过矮化改造,保持着乔木型特征。四是采摘还不过度,枝叶茂盛,长势良好。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古茶树在海拔565~1540米之间都有分布。经测算蛮砖茶山仍保存有2930亩古茶园,其中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亩成片的古茶园,其茶树树围大多在100厘米以上。古茶树大多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树品种较杂,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1/4。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腊_倚邦茶山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东部,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从明隆庆四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直到清朝末年因为社会动荡、盗匪猖獗,内地商人不敢入山贸易,加之易武古茶山的兴起,六大茶山的生产、交易中心才逐渐转移到易武。倚邦茶商茶农四散,贸易锐减,老茶园荒芜。1942年,基诺族、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战火把倚邦古镇烧成一片废墟。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老街也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相比起易武老街的门庭若市,倚邦老街隐藏在大山深处,显得宁静而萧索。

倚邦古茶山至今还保存着古茶园总面积为2950亩,倚邦茶区产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架布、曼拱等。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在曼拱古茶园中还保留着基部径围1.2米,高6米,树龄500年左右的古茶树。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小叶种,古茶树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保存有少部分四川引种的小叶种茶,称“倚邦小叶种”。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革登、勐腊_莽枝茶山

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茶山有分有合,其因主要是两山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古茶树,又由于两山交织相连,难分你我。

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革登茶山区域的海拔最高点是山神庙为1950米,最低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最低海拔565米,悬殊的海拔差异,构成了立体型的气候奇观。

莽枝茶山衰退得较早,清咸丰年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战事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茶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喧嚣的牛滚塘街,到清末年已无人居住。尽管如此,秧林、红土坡、江西湾、曼丫等寨子还有许多古茶园,不少茶树已有十多米高。

革登、莽枝茶山至今保存有古茶园3232亩,其中安乐1616亩;革登560亩,莽枝1056亩,年产干毛茶30多吨。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布朗茶山

布朗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的祖先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古濮人。布朗山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栽培型的古茶园9505亩。位于勐海县城南方,从县城到乡政府所在地有91公里。由于受土壤、气候、海拔、生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个区域的茶叶茶气足、茶质好、名气也大。著名的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吉良、广别都分布在这个区域。

老班章在布朗山乡政府北面,是一个哈尼族村寨,海拔1700米,古茶园就分布在寨子周围。班章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这片古茶园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老班章的茶以“霸气”著称,一度占据普洱茶价格的至高点,有“班章为王”之说。

老曼娥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村民信奉小乘佛教,已有1370多年历史。老曼娥寨子建在大山的一个相对平洼处,有143户,700多人,海拔1200米左右。老曼娥四面环山,寨子四面山林中都有古茶树,茶树粗大古老,生态环境好,老曼娥的茶叶汤色清澈透亮,茶气强劲,苦味重,回甘好,生津强,韵底足,香气独特。

吉良是隶属于布朗山的一个布朗族寨子,从勐混至打洛方向约30公里处。吉良平均海拔1000米。吉良的茶较之老班章、老曼娥的茶滋味更为刚烈,茶气强劲,入口初极苦,回旋而下后才感受到甘甜。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贺开茶山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贺开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贺开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邦盆、曼迈、曼弄、曼囡、曼竜等寨子周围,这一带海拔在1400~1700米。其中邦盆老寨离老班章村只有3公里的距离,两寨的古茶园相接相连,要怎么区分恐怕只有他们两寨的人才分得清了。

贺开古茶园不仅面积大,最典型的是整齐密集,满目苍劲,最具观赏价值。拉祜族山寨坐落于古树古茶林之中,农家房屋掩映在古茶树之间。茶与人,人与茶展现着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古茶林立,古茶树下绿草如茵,行经每一个山头,都是近见茶园远见森林,生态环境非常好。目前勐海县政府也在全力保护性开发贺开的古茶树资源。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帕沙茶山

帕沙茶山位于格朗和乡南面,格朗和为哈尼语,意为“幸福、吉祥”。帕沙距离勐海县城3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1700多米。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北接苏湖,西接贺开,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帕沙村委会辖5个哈尼族寨子,每个寨子都有大片古茶园,帕沙山的古茶园是版纳古茶山中整体树冠最大的一片古茶园,帕沙目前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至少还在2000亩以上。帕沙古茶园大树成片,都没曾矮化过,老寨茶王树树干干围两米,高约10米,在版纳古茶园中实属少见。帕沙村委会有老寨 、中寨 、新寨 、南干、老端等5个村民小组,主体民族为哈尼族,寨寨都有古茶园,古茶园将5个寨子相接相连,有不少大茶树就屹立在寨子中间。帕沙古茶园的生态非常好,森林覆盖率很高,古茶树与古老大树混生在一起。杂草丛生,满地厚厚的落叶,是完全的自然生态。森林里水资源很丰富,有很多山涧流水,因此,在连年干旱的环境下,比起其他古茶山,今年帕沙古茶园的茶树抽芽情况相对要乐观很多。

帕沙古树茶常被茶友们戏称为很“男人味道的茶” 苦味略显,香沉而浓郁,涩弱,厚实,属于是“有肉有骨”的茶,男性茶客、老茶客较为青睐。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南糯山

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距勐海县城24公里,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平均海拔1400米,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居民均为哈尼族。茶园总面积有2.16万多亩,其中古茶园1.2万亩。南糯山是勐海众多古茶山中交通最便利的,因此被发现和开发得最早。1951年2月,省茶叶研究所周鹏举在僾尼猎人的带领下,深入山菁,发现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径达1.38米的古茶树,当地人叫“沙归拨玛”,据估算有800年左右的历史,被称为“茶树王”。但是这棵几百年自由生长于山野间的古茶树,由于被人们发现、被惊叹、被膜拜、被呵护,承受不了这样的“惊扰”,在1995年就已仙逝。

哈尼族人爱花,春暖花开的时节,南糯山上花开遍野,村村寨寨房前屋后都有鲜花掩映,景色怡人。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生长的古茶别有一番滋味。南糯山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茶,目前半坡寨的茶价最高,丫口寨、石头寨、姑娘寨、竹林寨、永存寨、向阳寨的茶品质都不错,其中丫口寨是南糯山海拔最高的寨子之一,处于南糯山的东面,遍布古茶园,气候独特,加上交通不便,生态保持很好。

南糯山不仅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也是云南机械制茶的发祥地,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云南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南糯山创办了“思普茶业试验场”。从省内外聘请一批技术人员,开展种茶、制茶试验,设立南糯山种茶场、制茶厂,新辟茶园1100亩,在云南首次从印度购进揉捻机、切茶机、烘干机等制茶机器,收购鲜叶或晒青毛茶,加工成红茶、普洱茶,销往境外。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勐宋茶山

西双版纳很多地名都以“勐”字开头,难以避免地名重复者。“勐宋”在傣语里意为“高山坝子上的部落”,在西双版纳,名为“勐宋”的,出名的就有两处,一个是勐海县的“勐宋”,一个是景洪市的“勐宋”,当地人习惯称“大勐龙勐宋”,且两处都有大面积的古茶园。

勐海县勐宋的古茶园面积分布点多面散,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茶园还有3000多亩,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主要集中在那卡、南本、大曼吕、蚌竜、保塘等村寨。西双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就坐落在勐宋,海拔2429米,被称为西双版纳的屋脊,勐宋茶区的古树茶园都分布在滑竹梁子山周围。

勐宋最出名的茶当属那卡,那卡茶历来是勐宋价格最高的茶。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过去每年都要贡给车里宣慰。据说缅甸国王也喝过那卡竹筒茶。那卡竹筒茶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一度停做,1981年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唐庆阳先生为了发掘恢复西双版纳的传统茶品,深入勐宋山区的那卡寨考察,将那卡竹筒茶重新展颜、扬名。那卡寨海拔很高,超过1700米,现保有古茶园600亩,古茶园沿着村子后面的坡地一直延伸,坡地的土地相对贫瘠,石头很多,古茶树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枝干曲折而遒劲,显出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地质环境上生长出的茶树根系发达,成熟叶片非常大,能遮住半张脸,但是芽叶却比较小,制成的茶叶也别有一番滋味。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勐海_巴达茶山

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西部,“巴达”傣语意为“仙人的足迹”。巴达古茶山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声名在外了,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的张顺高、刘献荣在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从那以后巴达就没有寂寞过,年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学者、茶界人士前去光顾。巴达山也是勐海茶厂的基地之一,自1988年起,就有近万亩新茶园在此垦殖,现在巴达基地是“部级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巴达乡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古茶园分布在山坡地带,海拔在1580—2100米之间,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大理茶种,附近分布着许多野生茶树。栽培型古茶园资源有2162亩,普洱茶种,具体分布在曼迈村委会曼迈村民小组,章朗村委会章朗村民小组和曼皮村委会的曼帕勒村民小组中。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以及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口有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娥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景洪_攸乐茶山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也称基诺山。曾经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朝末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现存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

攸乐山也是基诺族的唯一聚居地,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基洛洛克”或“丢落”。1979年6月才经中央有关机构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这是个人数非常稀少的民族,现在仅有3万多人,是云南省七个少小民族之一。“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即“尊崇舅舅的民族”,基诺族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残余。

攸乐古茶园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分布在龙帕(亚诺村),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总面积约1800多亩。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攸乐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红芽两种,在龙帕古茶园中还有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茶农一般都是混采,以致攸乐茶形态色泽多样,不了解者还以为是台地茶拼古树茶,害得攸乐茶农经常被冤枉。

生态指数:

人文指数:

便利指数:

上一篇:智慧之美 全新颠覆体验HTC ONE X 下一篇:孩子6岁前不宜游学!